一、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分享
2023年上半年,國際天然氣與國內天然氣依然階段性保持著價差不利的矛盾,國內天然氣價格與宏觀經濟對需求交織影響的矛盾也依然顯現,這兩大外部因素嚴峻考驗著公司的穩定經營能力。2018-2020年,公司受益于海氣價格優勢明顯,以及公司建立的一體化優勢,并推動公司實現上市。2021-2022年,海氣價格大幅上漲,并和陸氣顯著倒掛,公司提出“上陸地、到終端、出華南”的LNG策略和“擴碼頭、進化工、搭平臺”的LPG策略,在國際國內雙順價機制下實現穩健的收益。今年上半年,相對于前兩個周期,外部形勢更為嚴峻,一方面國際天然氣與國內天然氣依然階段性保持著價差不利的矛盾,國內天然氣價格與宏觀經濟對需求交織影響的矛盾也依然顯現,這兩大外部因素嚴峻考驗著公司的穩定經營能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積極應對,憑借構建的海氣一體化產業鏈條及國內陸氣調節資源能力,緊貼終端、優化配置,同時在能源服務與特種氣體方面延伸發展,并積極推動降本增效,基本實現了穩定經營。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47億元,同比下降14.75%;實現歸母凈利潤7.12億元,同比增長11.0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7.74億元,同比增長19.94%;扣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10.77%,比去年同期增加0.14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6月30日,賬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56.20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確認員工持股計劃相關的股份支付費用2,412.17萬元,因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按照實際利率計提相關財務費用3,076.96萬元,對上半年凈利潤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剔除上述因素影響后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約17%、約26%;進一步剔除匯兌損益后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約27%、約37%。
股東回報方面,自2021年上市以來,公司已實施權益分派3次,累計現金分紅3.76億元;并啟動和完成兩次股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3.01億元。此次公司提出中期分紅(擬現金分紅1.86億元),持續提升股東回報。
二、互動問答環節,主要交流內容如下:
問題1:股份支付費用對公司2023年下半年以及后續的影響情況如何?
回復:2022年8月,公司啟動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按照會計準則要求,在相應期限內按照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確認相關成本費用,預計今年下半年的股份支付費用與上半年相比略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股份支付費用預計分別為4,500萬元左右、1,500萬元左右和500萬元左右,呈逐年減少的趨勢。
問題2:清潔能源業務的噸毛利情況如何?
回復:2023年上半年,清潔能源業務噸毛利持續保持穩定,LNG噸毛利達600元/噸水平,LPG噸毛利達250元/噸水平。LNG與LPG產品綜合毛利率8.8%,較2022年底增長2.87個百分點。
問題3:今年國內外天然氣價格劇烈波動,公司如何實現清潔能源利潤的穩定?
回復:2023年第二季度,清潔能源業務外部形勢嚴峻,對公司穩定經營形成較大挑戰。公司積極應對,上半年,清潔能源業務的單噸毛差基本處于公司歷年合理經營區間內,產銷量也實現了基本平衡,整體維持了清潔能源業務良好的盈利能力。這主要得益于公司“海氣+陸氣”雙資源池與“端到端”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進而實現清潔能源業務在上游資源方面通過布局長約等方式實現靈活配置、成本優化;中游運輸環節通過船運、碼頭及倉儲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優勢實現安全高效、費用可控;下游銷售方面通過價價聯動、背靠背交易、協議順價等方式實現國際、國內雙順價,最終實現穩定經營。
問題4:三大業務上半年整體的毛利率情況有何差異?
回復:2023年上半年,公司清潔能源業務、能源服務業務及特種氣體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8.80%、19.66%和58.81%。
問題5:上半年公司能源作業服務的經營情況如何?
回復:2023年上半年,公司現有能源作業服務項目運行良好,井口天然氣回收利用配套服務作業量約19萬噸,單噸服務收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業績“穩定器”作用。同時,公司積極推動川西名山首期20萬噸液化天然氣清潔能源基地能服項目投建,已完成項目立項備案,后續將繼續推進環評、審批等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早日建設、投產。2023年8月,公司完成對河南中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中能”)重組并取得其70%股權,河南中能及其關聯企業主要從事天然氣輔助排采及低壓低效天然氣井增產服務,業務涵蓋西北、川渝、貴州等區域,其通過自研自產相關設備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提供混輸增壓、循環氣舉、制氮氣舉、放空氣回收回注、移動LNG等能源作業及運營服務,目前在運營超過80口天然氣井(近60個作業平臺)。通過整合河南中能,將強化公司在天然氣輔助排采及低壓低效井綜合治理等方面的能源作業服務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能源作業服務業務布局落地。
綜上,通過進一步布局井下作業服務,公司從作業與運營角度對天然氣井開展了全生命周期鏈條服務,涵蓋氣井開采、增壓混輸、回收回注等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綜合性服務方案的同時并實現長期穩定運營。從經營角度看,井下作業服務相比井上作業服務毛利率更高,投資回收期更短。從戰略角度看,受增儲上產、穩油增氣政策要求,伴隨著國內天然氣開采量的持續加大,能源作業服務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掛鉤,有利于確保天然氣資源“顆粒歸倉”,預計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問題6:我們看到公司上半年在能服的布局,關于井下能服的量的方面未來是一個怎樣的增長?是來源于下游的加大?還是產能的擴張?
回復:我們認為,能源作業服務的規模主要得益于國家能源安全和增儲上產政策要求。在能源安全背景下,國內天然氣的開采量逐步提升,天然氣井的衰減速度會逐漸加快,并導致低壓低效井的數量增加,市場對老井存量治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并對市場參與者的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井下能源作業服務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問題7:隨著井下能服業務的發展,未來能源服務毛利率是提高還是下降?
回復:2023年上半年,公司能源作業服務毛利率為20%左右,主要是在井上能源作業服務板塊。在價價聯動機制下,這個數據反映了市場正常水平。考慮到井下作業服務的毛利率高于井上作業服務,且投資回收期更短,疊加上述因素后,我們認為未來能源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會進一步提高。
問題8:上半年氦氣的銷售、盈利情況如何?毛利率是不是和去年相比有所回落,公司氦氣的毛利率未來是什么水平?
回復:2023年上半年,氦氣銷售量為13.41萬方,毛利率為86.45%,同比2022年底增長2.45個百分點。氦氣成本端方面,基于公司BOG提氦項目的成本優勢,成本端基本可控。銷售端方面,毛利率的提升取決于公司提升終端銷售比例的速度,如終端市場得到有效的進一步滲透,氦氣的毛利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公司目前也在拓展其他工業氣體(如氧氣、氮氣及氬氣等)布局,未來布局后可能會對特種氣體業務毛利率產生一定影響。除了毛利率方面,我們更加關心特氣業務在終端應用領域的布局。
問題9:股權激勵給到明年目標利潤不低于15億,最核心增量來自于哪里?
回復:增量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第一,來源于公司清潔能源業務穩健發展。未來,伴隨著地緣政治等黑天鵝事件的消除,在毛差穩定情況下,穩步提升核心資源規模為增長提供良好的壓艙石作用。
第二,來源于公司能源服務業務的迅速有機增長。未來,能源作業服務有望實現穩定的增長,尤其體現在井下能源作業服務領域,我們正在深度地開展井下與井上作業服務的協同。目前已完成了西北區域的協同,未來還會去布局西南區域的協同。
第三,來源于公司特種氣體業務的較大彈性。未來,公司將通過整合和自主建設方式并行并進,加速推進氦氣、氫氣產業鏈及業務區域布局,并積極考慮向其他氣體業務領域拓展的相關籌劃工作。
綜上,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性很高。這也印證了:公司在戰略選擇上,通過多年探索和布局,在公司構建的海氣一體化核心資產鏈條基礎上,向上從清潔能源業務向能源服務業務布局,向下從工業天然氣向工業氣體方向拓展,踐行著一條差異化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因此對于明年我們認為有挑戰,但也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