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魏瓊女士對公司基本情況做簡要介紹。具體內容為: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為物聯網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接入通信產品和服務。公司在2016年制定了"云-管-端"的發展戰略,發展至今擁有無線通信模組、終端和云三大類產品。
公司的云包括管道云和接入云。管道云用于解決聯網設備的穩定接入問題,物聯網設備因各方面原因在后臺并不總是能收到其上傳的數據,其中原因并非全是模組硬件的問題而更多是網絡問題,通過模組結合公司的管道云產品能提升設備在線率,保障設備的穩定接入,目前該產品已經在水表、燃氣表、共享設備及汽車上面應用。
公司的接入云則為物聯感知云平臺,并逐漸發展為物聯網運管服平臺,能解決城市物聯感知設備的統一接入、統一管理、數據共享等問題,為政府客戶提供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數字底座。
最近公司公告的分布式存儲也是公司云業務鏈條的延申,通過帶模組的設備、邊緣計算終端和分布式存儲服務器實現數據從產生、收集、計算、存儲、災備的全流程管理。
公司的端則包括無線通信模組和整機終端。模組是萬物互聯的基礎硬件,是公司起家的主營業務,從過去的2G一直發展到后來的4G、5G、Cat.1等蜂窩通信制式,現在已廣泛應用于智慧能源、車聯網、金融支付等領域,助力行業客戶的物聯網化和數字化轉型,也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整機終端方面,公司早些年先研發了面向海外高端車聯網市場的OBD產品,隨后增加了應急車燈等產品。近兩年還面向城市物聯網的公共安全領域研發并推出異動監測儀、智慧消防栓、可燃氣體監測等設備,此外還推出面向智慧環保、智慧水利領域的以"模組+傳感器"為核心的終端,及面向數據中心研發邊緣計算終端等硬件產品。
魏瓊女士對公司上市后財務情況做簡要介紹,同時解釋利潤下降原因。過去公司營收占比較高的業務為無線通信模組,模組業務上游供應商為各大芯片廠商,賬期較短,模組廠商的議價能力較弱,而下游客戶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毛利率逐年降低,因此也向上壓縮作為原材料的模組的毛利。在2020-2022年宏觀大環境影響下部分訂單被推遲,收入有所降低,加之上市后研發投入較大,費用也有所增加,所以過去幾年是虧損狀態。今年業務需求量較去年有所增加,而且終端和云業務占比會有提升,終端和云業務的毛利率較模組更高,但訂單交付和客戶驗收也更長。
(二)投資者問答概要
1、國家有沒有可能針對存儲推出信創政策?存儲市場發展空間是否還會擴大?
答:目前市場存在重算力輕存力的現象,國內的存儲發展跟不上數據量的增長,已經有中科院院士提出調整存算比并制定算力中心的存算比標準,通過政策引導SSD替代HDD,加強數據安全的管理,推動數據存儲列入信創范圍。隨著國家對數據存儲和數據安全重視程度的加深,對自主可控的相關要求加強,并隨著存儲相關標準的逐步制定,存儲市場將會進一步發展。
2、公司對存儲業務的規劃及進展?
答:目前,公司正處在產品準備階段,通過聯合開發、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籌備與存儲相關的完整系列的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除了上述產品準備外,我們還做了市場的準備,我們去年發現了政企客戶對存儲存在著需求,看到了相關的商機,正在持續跟進,我們在聯合開發的公告中提出了首期1500PB的目標。今年目標年主要是準備好產品以及小批量訂單試點。
3、在數據存儲方面存在哪些客戶需求或者說有哪些商機?
答:首先,國家級的災備中心存在數據存儲和災備的需求,而且市場相對集中;其次,各個地方的政務云數據中心存在數據存儲和災備的需求,我們可以提供從數據采集到清洗再到存儲和災備的完整服務;最后,部分垂直的特定行業特定場景比如金融、電網、軍工存在存儲和災備的需求。
4、公司與柏科成立了合資公司,柏科主要做什么?
答:柏科的災備軟件存在優勢,在集中存儲和分布存儲的操作系統軟件也有優勢,而生產主要是SMT和組裝,我們可以利用在松山湖交付中心的模組和終端的產線來做。
5、公司與大普微及瑞馳合作的出發點是什么?
答:大普微是國內優秀的企業級SSD主控芯片、SSD產品及存儲方案的供應商,瑞馳信息是國內外領先和創新的ARM邊緣云基礎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三方通過合作開發對傳統服務器進行重構,形成國產化自主可控的產品,其成本更低,功耗也更低。三方聯合開發可以憑借各自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為切入存儲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6、聯合開發三方如何分成?產能是否會存在瓶頸?
答:聯合開發不涉及分成問題。開發完成后,我們會購買大普微的芯片,也會給瑞馳按軟件數量支付license費用。產能不會是一個瓶頸,生產主要是SMT和組裝,沒有特殊工藝的要求,即便自有產線的產能不夠,也可以委外加工,產業鏈加工還是比較成熟的。
7、公司做城市物聯網是采用項目制的方式嗎?
答:我們不是采用項目制來做業務,而是會尋求與當地大數據局及其指導的大數據公司合作,比如目前在重慶等地成立了合資公司開展業務,做長效的物聯網服務運營,在向客戶提供數字底座之后,再基于底座提供資源(物聯網設備)、能力(算法和模型)和服務(數據及融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