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務總監劉丹陽先生介紹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經營業績情況
【營收情況分析】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6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9.4億元同比減少了20.8億元,降幅7.2%。通訊類產品實現營收92.3億元,同比降幅13.7%;消費電子類產品實現營收
83.2億元,同比降幅3.2%;工業類產品實現營收42.6億元,同比增幅3.1%;云端及存儲類產品營收21.9億元,同比降幅35.1%;汽車電子類產品營收23.3億元,同比增幅6.8%。醫療類產品營收1.6億元,同比增幅38.9%。
從營收結構看,通訊類產品占比為35%,消費電子占比為31%,工業類產品占比為16%,云端及存儲類產品占比為8%,汽車電子類產品9%,醫療電子類產品占比為0.6%。
通訊類產品及消費電子類產品占較大比重,汽車電子類產品、消費電子類產品及工業類產品實現同比增長,云端及存儲類產品同比降幅較大。
【獲利情況分析】
2023年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38.7億元,相較于第一季度的130億元,環比增幅6.7%,較去年同期的149.9億元,同比降幅7.5%;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毛利13.5億元,相較于第一季的11.8億元,環比增幅13.9%,較去年同期同比降幅為14.8%;營業毛利率為9.7%,相較于第一季的9.1%增加0.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的10.5%減少0.8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利潤5.5億元,相較于第一季的3.0億元,環比增幅82.5%,較去年同期同比降幅23.4%;營業利潤率為4%,相較于第一季的2.3%環比改善,較去年同期的4.8%減少0.8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4.9億元,相較于第一季的2.8億元,環比增幅76.5%,較去年同期同比降幅24.1%;第二季度單季凈利潤率為3.5%,相較于第一季的2.1%環比改善,較去年同期的4.3%減少0.8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環比增加,在生產成本及費用有效管控的情況下,獲利能力有明顯改善。
2023年上半年度實現營業毛利25.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7億元,同比降幅12.1%,相較2021年同期增幅26.2%;2023年上半年度營業毛利率為9.4%,較去年同期的9.9%,下降0.5個百分點,相較于2021年同期的9%有明顯改善;上半年度實現營業利潤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12.2億元,同比降幅30%;營業利潤率為3.2%,較去年同期的4.2%有下降,但明顯優于2021年同期的2.8%。除了受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對獲利的影響外,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依會計政策及市場變化分別計提了與存貨相關資產減值損失約0.88億元及信用減值損失約0.14億元。
上半年度實現凈利潤7.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8億元,同比降幅29.3%;凈利潤率2.9%,較去年同的3.8%,減少0.9個百分點,相較2021年同期的2.5%有明顯改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9億元。
影響2023年上半年度非經營性因素為收購飛旭的資產溢價攤銷,影響金額與去年同期相當。上半年因廠房搬遷增加的相關成本較去年同期減少,僅193萬。上半年發生并購專案的成本約為250萬,可轉債的利息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0.03個百分點。
經過2022年的生產規模擴張,在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2%情況下,獲利能力與2022年同期有所下滑,仍符合第一季度線上說明會時的預期,獲利能力則優于此前的預期。
【期間費用分析】
2023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約1.6億,在銷售全球布局的情況下小幅增加,主要是相關人員成本和差旅成本有所增加;管理費用約5.6億,同比降幅19.6%,通過有效的的費用管控使管理費用同比下降幅度大于營業收入下降幅度;研發費用約8.1億,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仍維持研發投入;財務費用增加約0.6億,主要為去年同期有較多的外幣兌換收益及在全球升息的趨勢下利息費用增加所致。
【現金流量分析】
2023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凈流入37.8億,較去年同期凈流入0.67億、2021年同期凈流出6.0億,均有大幅改善,主要因去年底應收貨款正常回收及存貨占用資金減少所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主要為固定資產支出,2023年上半年為凈流出5.6億,較去年同期凈流出9.3億,有所減少,主要因公司謹慎安排固定資產投資所致,除此之外本期還有處分長期投資的資金流入。目前預估的2023年資本開支計劃與第一季線上說明會時預估金額相比,變化不大,合計約2.4億美金。因持續投資墨西哥等境外生產據點的廠房,建筑相關支出較2022年有所增加。生產設備方面,仍將投資重點放在工業、汽車電子相關產品及SiP的設備投資上,在規劃的1.3億美金的設備投資當中,有20%-30%是用于SiP方面的投資,剩余則為其他產品線相關投資,建筑相關的投資為8,900萬美金,剩余其他投資接近1,200萬美金,主要是IT相關的投資。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在2023年上半年凈流出11.7億,去年同期為凈流入3.4億,主要因本期完成現金股利支付。
【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2023年上半年底公司總資產375億元,貨幣資金97.6億較去年底增加20.7億,主要因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持續改善;總負債也因現金流優化而減少,有息負債持平;上半年底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權益為15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7.8%,下降1.4個百分點。
由于獲利減少使上半年度年化總資產收益率為4.9%,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9.6%,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35元/股,較去年同期皆有所下滑。
營業收入下降也造成現金周轉天數較去年同期延長了6天,為65天。2023年上半年度末存貨為95.8億,較2022年底的109.1億有所減少,公司會持續積極做好存貨管理,控制風險。
2023年上半年息稅前扣除折舊攤銷的金額為15.3億較去年同期同比降幅15.2%,明顯優于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非經常性損益為0.73億,主要來自金融資產評價變化以及收到的政府補助收益。
【經營目標】
預計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接近20%,但同比降幅相比第二季度增大,全年營業收入同比降幅預計仍不超過10%;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率相比上半年水平繼續改善,前三季度營業利潤率水平與2021年同期接近。
二、總經理簡報
2023年的電子產業鏈正處在一個景氣下行周期中,從上游的晶圓制造、IC封測到中下游的EMS,都面臨壓力。環旭電子上半年的營收接近27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大約7%,不過,優于此前的預期。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重點工作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應對業務下行的壓力,公司首先是加強管控各項費用和經營風險。
第二,公司依然對重點領域持續耕耘,包括SiP微小化模組的先進制程,應用于電動車的Powertrain和PowerModule,以及針對下一代的通訊技術的相關應用。
第三,受到客戶的需求變化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公司持續加快全球在地化的投資布局。除了加強歐美生產據點之外,公司在國內的生產據點著力在智能化、數字化的提升,以此來提升生產效率。
(一)存貨管控
公司向來講究企業的經營韌性,其重點之一就是存貨的管理。清理庫存費時費力,如果庫存清理動作太慢或程度不夠,就很容易變成呆滯庫存,而被迫提列一次性的大額損失。電子產業鏈的行業大周期大概在6-8年,公司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累積了充分的庫存清理經驗,針對去年以來的行業變化,公司有以下四個做法:
(1)掌握啟動時機。開始啟動庫存清理的時機非常關鍵,一旦發現有異樣,需要立刻采取行動,寧早勿晚,決策、行動不猶豫。去年中旬,全國疫情趨緩,供應鏈的產業節奏開始回暖,但是部分客戶的訂單交期卻開始出現推遲的情況,公司結合多方面的考證,發現市場需求開始轉弱。此時,公司的存貨高達近1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不乏配合客戶前期要求的預防性備料,以及由于材料長短腳所導致的多余庫存。因此,我們針對上述兩項采取專項行動,積極準備應對策略。
(2)關注最終市場的銷售狀況。在這樣特殊的大環境變化下,針對客戶提出的訂單預期,要結合當前市場的實際銷售預期,分析實際可能的交單體量。要時刻關注市場最終的銷售狀況,同時結合庫存水位情況,以及已經開出的不可取消PO,再疊加對于市場趨勢的判斷,從totalriskexposure的角度,跟客戶溝通,傳遞可能發生的風險信息,從源頭上就避免過度備料。
(3)針對收料的部分。針對每一筆的收料,確認其能湊成整套,轉換為產成品出貨,帶動總體庫存水位下降,才準許收料,以免造成存貨的再度增加。
(4)積極向客戶爭取合理補償。針對沒有需求的庫存,如果是應客戶要求而準備的,公司會與客戶協商,請客戶回購,或是是在爭得客戶同意之后進行轉售,向客戶求償價差。透過上述做法,公司的庫存已經從人民幣118億元降到96億元,降幅19%。今年下半年預計會持續下降,降到一個正常可控的范圍。
(二)能力的布建與發展
隨著明年行業景氣開始復蘇,公司對未來各類產品的業務發展機會充滿信心。
在工業類產品和汽車電子產品領域,包括智能物流、智能零售、儲能系統、電動車動力總成以及PowerModule等,將有望挑戰這些領域的營收倍增,從而推動公司營收成長。
在通訊類產品領域,隨著新一代通訊技術迭代,包括Wifi7、UWB、毫米波AiP等有望在智能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相關產品上有更廣泛的應用機會,預期未來三年有望累計成長超過30%。
在消費電子類產品領域,智能手表、TEWS、VR/AR/MR等智能型產品將在"AI+"世代持續迭代升級,消費電子板塊未來3年累計成長率預期也有望超過30%。
在云端及存儲類產品領域,隨著算力需求的爆發,全球AI服務器、邊緣服務器、高速交換機的需求持續上行,雖然這些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不高,但公司已結合一些重點客戶的需求,在相關領域有所布局,預期云端與存儲類產品未來3年累計也有50%的成長潛力。
(三)全球化的在地布局
公司全球在地化策略,除了強化歐洲、北美的在地化供應之外,在國內也在不斷提升要不斷提升智能制造的能力,并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措施。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也為了提高公司的營運效率并提升獲利能力,目前公司已在全球四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設立28個生產據點。考慮到未來的成長需求和地緣政治的變化情況,供應鏈的模式開始專向“China+1”的模式。過去兩年,公司在越南新建了海防廠,在國內也完成了惠州廠的建設、蘇州廠的自動化升級改造。
今年,公司繼續在波蘭原址增建第二棟廠房,同時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新建第二工廠。這兩部分工程預計在明年中旬可以完工投產。
按照上述規劃,未來3年,公司整體產能將增加約50%,其中,海外產能增加約85%,海外產能的占比將從現在的35%提升到40%。大陸的產能占比雖然從65%降低至60%,但產能仍有約40%的增加。
三、嘉賓回答投資者問題
【問題】公司預計今年下半年的業績情況會如何變化?
【回答】今年下半年公司營收依然會逐季環比成長,各個業務板塊都優于上半年,預估今年上下半年的收入比重大致是45%:55%,符合公司的業務策略以及今年行業的變化情況。
【問題】想請教一下,關于SiP業務客戶拓展的情況,我們看到公司有在做一些非A端的客戶,不知道2023年全年,以及2024、2025年有沒有一些預期的客戶導入?
【回答】公司一直在積極拓展新的應用領域以及“關鍵新客戶”。目前來看,新一代的通訊技術以及消費電子的智能化,包括公司在汽車電子以及創新智能應用等應用場景對SiP這種封裝的需求是在提升的。公司今年以來也相繼發過一些產業新聞,比如在智能座艙系統方面,環旭電子和多家車用的SoC方案廠商一起合作開發了車用運算模塊,將會采用SiP/SoM模組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跟筆記本電腦品牌廠商華碩合作開發了業界首創的CPUSiP模組,實現筆記本電腦核心模塊化和微小化。這個產品從效果上來看可以減少38%的主板面積,引腳數可以達到33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