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介紹
江蘇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蘇北人”或“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省院士工作站”“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小巨人企業”“江蘇省智能制造服務機構領軍企業”“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優秀服務商”等榮譽資質或稱號。
公司秉承“專業所以自信、創新引領發展、敬業開拓市場、責任鑄就品牌”的經營理念。遵循國家“十四五”規劃,緊跟“雙碳”政策指引,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相關技術和經驗,發掘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推動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實現“智能制造+AI”和“儲能制造+運營”雙產業布局。
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長期深耕汽車行業機器人集成、智能工廠等領域,為各行業領域客戶提供智能化工廠從0-1建設的專業服務,包括:數字化咨詢、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系統集成整體解決方案、數字化軟件、智能物流系統等。主要涉及新能源焊接生產線、柔性自動化焊接生產線、柔性自動化裝配生產線、智能化焊接裝備生產線、激光加工裝備、自動化拋光打磨裝備、生產管理信息化系統、數字化車間的研發、設計、生產、裝配及銷售,提供集“產品+技術+服務”的交鑰匙工程服務。
儲能制造及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一體化。公司開展了工商業側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PACK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全自動產線的研發、設計。通過一系列運作和布局,江蘇北人依托多年來在智能制造非標生產線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技術和經驗,向標準化儲能產品領域拓展,實現“儲能智能生產線、儲能PACK產品、儲能系統、儲能資產持有、儲能資產運營”全鏈條打通,形成“產品設計—產線研發—供應鏈—規模化制造—資產持有—資產運營”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并全面切入新能源領域的儲能業務。
二、公司廠區、產線參觀
三、交流活動
1、公司業務發展的重點是什么,取得哪些突破?
回答:公司目前設有智能裝備和新能源兩大業務板塊,智能裝備板塊為公司原有業務板塊,主要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新能源板塊為公司開展的新業務,主要提供儲能制造及儲能產品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一體化。
智能裝備板塊,公司重點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業務。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發展新能源焊接生產線的企業,是該細分領域中發展起步早、持續研發時間長、技術優勢明顯的領先企業,積累了百余款電池托盤的數據。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盒自動化產線方案設計、建設、機器人焊接、視覺檢測、技術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上具有明顯優勢。產品服務的終端客戶包括某知名國際新能源汽車品牌、寧德時代、通用、大眾、沃爾沃、日產、東風、紅旗、寶馬、吉利、金康華為、理想、小鵬、蔚來、零跑汽車、華人運通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由公司牽頭,聯合寧德時代、敏實等33家產業鏈和行業內公司共同起草的《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托盤焊接制造規范》團體標準,已于2022年實施,該規范標準對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板塊,是公司2023年新開展的業務,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重點從事電化學儲能業務,具體包括:發電側(大型儲能)及工商業側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PACK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智能產線的研發、設計;工商業側儲能資產持有和運營。通過前述業務布局,公司將依托多年來在智能制造非標生產線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和客戶資源,向標準化儲能產品領域拓展,實現“儲能智能生產線、儲能PACK產品、儲能系統、儲能資產持有、儲能資產運營”全鏈條打通,形成“產品設計—產線研發—供應鏈—規模化制造—資產持有—資產運營”一體化的商業模式。
2、公司在新業務領域有哪些優勢,與現有業務有協同關系么?
回答:公司在新業務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設計、產線及產能準備、核心工藝、商業模式和客戶資源等方面。
產品設計方面。公司積極與系統集成商、電芯、電力電子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從自動化實現、規模化制造以及供應鏈角度,優化儲能系統及PACK設計,已實現工商業側儲能系統的1.0版本并開始迭代優化。目前產品是215Kwh標準柜,采用15x4PACK設計,PCS+PACK一體化液冷,實現電池簇級消防,保證產品運營效率及長壽命。針對發電側儲能系統及PACK設計,實現液冷散熱和電池簇級消防,滿足高安全及消防要求。
產線及產能準備。公司自主研發從電芯到模組到PACK的全自動產線,單條產線產能2GWh。產線通過多道關鍵質量工序管控產品質量;MES系統數據實時跟蹤、質量追溯;柔性兼容多類產品生產、可擴展性強、換型便捷。目前由公司自研的產線已經具備投產能力,公司將結合儲能市場的發展情況,適時向市場推出優質先進的儲能產線產品。
核心工藝。全自動產線涵蓋CCD視覺檢測技術、電性能測試技術、數據采集分析技術、系統防錯技術、MES制造執行系統等。尤其針對BUSBAR焊接,采用點環激光+振鏡焊接方式,有效降低焊接過程中的飛濺;并率先實現激光焊接全過程實時檢測,利用相干成像(ICI)技術,對焊縫熔深、成型尺寸、缺陷等進行在線檢測,根據采樣數據建立焊接質量評估系統,有效管控焊接質量,并將數據上傳給MES系統,為每條焊縫建立專屬數據溯源,確保儲能系統可靠、安全。
商業模式。公司將依托多年來在智能制造非標生產線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技術和經驗,向標準化儲能產品領域拓展,實現“儲能智能生產線、儲能PACK產品、儲能系統、儲能資產持有、儲能資產運營”全鏈條打通,形成“產品設計—產線研發—供應鏈—規模化制造—資產持有—資產運營”一體化的商業模式。
客戶資源。公司多年來在汽車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大多是工商業側儲能的潛在客戶,為公司開展工商業側儲能市場打下較好的市場基礎。
公司在現有業務的技術、經驗、供應鏈、客戶積累是公司開展新業務的重要基礎。公司將充分發揮新老業務之間在智能制造、供應鏈、客戶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加強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優勢互補,實現公司的業務目標,促進公司長遠發展。
3、公司新業務目前開展到什么階段,市場情況如何?
回答:(1)儲能業務主體框架的搭建與設立
進軍儲能領域是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為了強化公司儲能業務開展的有效性和獨立性,公司對儲能業務實施主體進行了頂層架構設計。目前,相關主體主要包括北人新能源、北人綠能、北人能源管理、山東恒晢等主體。其中北人新能源為儲能業務板塊投資主體,進行儲能產業持股;北人綠能開展工商業側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PACK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儲能全自動產線的研發、設計;北人能源管理開展工商業側儲能資產持有和運營;山東恒晢開展發電側儲能業務,進行儲能系統的生產和銷售。
(2)自主全自動儲能產線已完成交付
公司自主研發從電芯到模組到PACK全自動產線,單條產線產能2GWh。產線通過多道關鍵質量工序管控產品質量;MES系統數據實時跟蹤、質量追溯;柔性兼容多類產品生產、可擴展性強、換型便捷。目前由公司自研的產線,已具備投產能力。
(3)打通整合供應鏈、儲能PACK產品開始供貨
公司積極與系統集成商、電芯、電力電子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從自動化實現、規模化制造以及供應鏈角度,優化儲能系統及PACK設計,已實現工商業側儲能系統的1.0版本并開始迭代優化。目前產品是215Kwh標準柜,采用15x4PACK設計,PCS+PACK一體化液冷,實現電池簇級消防,保證產品運營效率及長壽命。針對發電側儲能系統及PACK設計,實現液冷散熱和電池簇級消防,滿足高安全及消防要求,公司儲能PACK產品已批量供貨。
(4)商業模式拓展
公司與一家在工商業側儲能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運營團隊深度綁定合作,協同進行客戶開發及資產運營;同時公司與有實力資金方洽談合作,由資金方購買持有公司儲能產品,公司協同參與資產運營,拓寬商業模式,助力公司儲能產品快速拓展市場。
(5)儲能工廠選址落地
2023年5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人新能源與公司兩大股東共同設立了立北人綠能,北人新能源持有北人綠能60%股權。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人能源管理開展工商業側儲能資產持有和資產運營(能源管理)業務。目前北人綠能已落地江蘇常熟,工廠建筑面積約2.8萬平米,一期建設兩條儲能產線,設計產能約4GWH,項目預計于2023年9月可達批量生產。近半年來,公司內外部雙重發力,正式邁入二次創業的全員奮斗加速期。
4、看好公司儲能業務的戰略布局,公司開展新業務能解決哪些行業痛點?
由于以往儲能項目規模較小,且標準化程度較低,有能力同時實現產品定義和產品規模化制造的廠商較少,特別是核心部件PACK制造以手工或半自動生產為主,難以滿足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行業發展趨勢,難以保證長壽命、高安全、低成本的產品要求。
公司針對上述行業痛點和需求,建立產品設計、自動化規模生產和供應鏈一體化能力,對現有儲能系統及PACK設計進行優化,促進產品迭代,同時從制造安全、一致性保證、自動化檢測、制造過程數字化等維度,為后續的儲能系統運營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安全產品以及數字化支持。
5、公司選擇與關聯方共同投資開展新業務的考慮是什么?
回答:公司本次涉足的新業務屬于新興事物,具體的產品、商業模式都有待驗證和探索,并且儲能市場進入快速爆發期,競爭激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因此,本次關聯交易暨開展新業務事宜不屬于確定、無風險的商業機會。公司通過引入關聯方和新業務的核心人員共同投資,有利于分散投資風險,綁定團隊,激發新業務核心團隊的信心和積極性,促使公司新業務的成功,為公司、股東謀取最大利益。
6、公司預計新業務對公司2023年業績的影響情況如何?
2023年開始,儲能業務進入快速增長期,公司切入該領域的時機良好,同時公司對新業務的開展進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布局,從產品—產線—商業模式等均進行了細致的考量和重組的準備,公司對儲能業務的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公司儲能產品已有小批量在客戶現場試用,公司持續對產品進行加速迭代,從7月份開始陸續向客戶交付訂單。同時,儲能業務屬于新興事物,具體的產品、商業模式都有待驗證和探索,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暫無法準確判斷新業務在短期內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公司將在技術發展、市場拓展、供應鏈保障、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持續努力,全力推進新業務發展,力求為公司帶來良好經營效益。
7、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的在手訂單約人民幣12.13億元,其中智能裝備板塊中新能源領域相關的訂單額約11.10億元,占公司在手訂單額的比例約為91%。請問,公司在該領域的主要訂單來源具體是哪些產品?競爭優勢是什么?
回答:公司智能裝備板塊中新能源領域的最主要訂單來源為電池托盤、底盤、副車架和裝配的智能生產線。
公司的核心優勢在于: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發展新能源焊接生產線的企業,是該細分領域中發展起步早、持續研發時間長、技術優勢明顯的領先企業,并牽頭制定了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托盤焊接標準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盒自動化產線方案設計、建設、機器人焊接、視覺檢測、技術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上具有明顯優勢,已經累積了上百款電池托盤的數據。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滲透,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電池托盤細分領域,競爭優勢愈發顯現。
8、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提供汽車零部件的自動化產線,是否意味著汽車銷量越大對公司經營越有利?
回答: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汽車,所需的零部件通常存在差異,從而需要個性化非標定制的零部件生產線。一定程度上,汽車品牌和車型型號種類越多、車型更新速度越快,市場上對非標定制化產線需求量越大,越有利于公司業務發展。
9、公司未來是否有出海計劃?
回答:公司計劃下半年在香港、墨西哥和德國設立子公司,助力公司承接海外訂單,開展海外業務。
10、公司預計未來的發展機遇如何?
回答:新能源業務板塊主要從事公司新開展的電化學儲能業務。根據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提升,高比例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風電等)并網將對電網穩定性造成沖擊,由此帶來了對儲能的剛性需求。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