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要介紹公司情況及2022年公司快報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披露了《2022年年度報告》《2023年一季度報告》,2022年營業收入為3.03億,同比增長10%,扣非后凈利潤虧損近3,000萬;2023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700多萬,同比增長20%,凈利潤虧損1400多萬,扣非后凈利潤虧損1800多萬,主要因成本端上漲和費用支出大。公司產能今年維持在14萬籠左右,正在進行部分高成本基地向低成本基地的置換,減輕固定成本的壓力,持續成本控制是公司的重點。
二、交流環節
1、請詳細介紹一下公司在不同領域的小鼠模型研發情況?
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計研發構建了超過15,000余種模型,自主研發標準化模型超過8,600余種,為客戶提供了超過6,600種的定制化模型。公司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藥物研發新趨向為指引,通過人源化基因修飾模型與傳統的基礎品系、免疫缺陷模型等差異化競爭。基于不同的應用方向,公司針對雙抗藥物開發新上線CD3EDG、HER2等雙靶點人源化小鼠60余種;針對ADC類藥物開發新上線TROP2、NECTIN4等ADC藥物靶點人源化小鼠20余種;針對小核酸類藥物的興起,上線ANGPTL3、APOC3、SERPINC1等人源化小鼠20余種;在細胞治療方向,基于公司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推出了M-NSG-IL2、M-NSG-IL15、M-NSG-IL3/CSF2等新一代重度免疫缺陷小鼠模型,這些小鼠模型在免疫缺陷的同時,表達人類細胞因子,可以更好的實現人類T/B細胞、髓系細胞、NK細胞等各類免疫細胞的重建。針對不同的疾病領域,公司在腫瘤治療方向,新增藥物靶點人源化模型的同時,配套研發了30余種人源化腫瘤細胞系,推出了100余種CDX腫瘤模型;在代謝疾病方向,推出了GLP-1R、GCGR等人源化模型;在自身免疫疾病方向,推出了炎癥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癥、銀屑病等疾病模型;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方向,推出了TAU、APP、APOE等人源化模型。
2、關于公司的毛利率,您能具體說明一下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毛利率的變化嗎?今年的毛利率和長遠目標是怎樣的水平?
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2022年公司受新冠影響收入端增速較慢,僅增加了10個點;同時,公司處于產能擴張階段,新增設施以及招聘生產實驗人員等,成本壓力較大,致使毛利率下降明顯;此外公司標準化模型業務中的引種業務,由于受市場競爭的單價下降影響,銷售收入的漲幅不及項目數量的漲幅,毛利率下降較為明顯。
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改善尚不明顯,公司正在采取一些成本控制的措施,但毛利率的回升程度主要取決于收入端增速的實現程度,回升至2021年的水平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3、公司的海外拓展戰略,在海外業務拓展上的預期是什么?
公司海外拓展的策略將會根據市場需求和目標客戶群體等變化因素進行調整。去年公司已完成對美國子公司增資的ODI流程,海外的生產基地在計劃過程中。去年海外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8%,增速還是比較快的,今年海外的收入增速也將高于國內的增速。
4、國內科研端和工業端的需求目前是什么樣的狀況?國內工業端需求現在有沒有看到改善的趨勢?
從一季度的訂單情況來看,其中60%的訂單來自科研端,科研端需求有望持續回暖;工業端的訂單約占40%,可能是受到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環境尚未明顯轉好的影響,增速慢于科研端。
5、公司藥效評價及表型分析業務2021年增速比較快,2022年及今年增長趨勢如何?
公司不斷完善藥理藥效學服務平臺,積極開展藥物篩選、藥理藥效評價等CRO服務,為客戶提供從基因修飾動物模型構建到表型分析及藥理藥效評價的一站式服務體系,2022年藥效評價及表型分析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5.36%,主要受到防控影響和團隊規模限制,增速有所放緩。
因為藥效評價及表型分析服務主要面向的是工業客戶,目前仍會受到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環境尚未明顯轉好的影響,收入增速將會與下游創新藥企的臨床前研發投入資金情況相關。
6、國內的銷售人員團隊的建設會繼續擴張嗎?
國內的銷售團隊我們還會有所加強,雖然我們今年的人員成本已經比較高了,但在銷售方面,我們希望能夠給到他們持續的支持。
7、行業同質化競爭的影響?公司的應對策略?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何展望?
公司所處的模式生物行業還是個很新的行業,目前仍呈現出比較高速的發展態勢,它是生物醫藥靶點或者源頭藥物創新不可或缺的資源。雖然同質化競爭會影響毛利率等,但同時也會刺激更多的市場需求。
從工業端角度來看,現在我國仍然缺少新的藥物和篩藥模式,工業客戶方面也會加大對新的藥物和藥靶的發現,投入新的更大的資源。整個生物醫藥行業主要的旋律是精準化靶向化個性化醫療,這就決定了常規的動物模型很難適應創新藥物的評價及毒理學研究,因此會持續需要模擬病人的動物模型。從科研端角度看,我們現在根據客戶需求和學科發展方向,正在抓緊研發各類基因修飾模型,包括引入一些新的技術實現方式,讓科學家能夠更加精準地利用這些模型來解析基因的功能,滿足他們的科研要求和全新的研究突破。
從產品需求來看,現在客戶對產品在品系的多元性、供應的及時性、驗證數據的完整性等多方面有了更多更嚴格的要求,但他們的需求仍是持續旺盛的。所以在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醫藥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上,我們對模式生物行業的發展仍然充滿了信心,困難相信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