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公司未來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
答:“十四五”期間,公司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淮河生態經濟帶,把握安徽省打造皖北能源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的發展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遵循“存量提效、增量轉型”發展思路,踐行“安全高效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改革創新發展”理念,構建完善以煤炭、煤電、新能源為主,能源綜合服務和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將公司打造成華東地區多能互補、綠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現代的能源示范企業。
問題2:公司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生產經營情況及2023年生產計劃?
答:2022年公司商品煤產量1841.9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45.87萬噸,增幅8.60%。商品煤銷量1811.03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20.96萬噸,增幅7.16%。商品煤綜合不含稅售價550.05元/噸。2022年板集電廠發電量106.78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加2.98億千瓦時,平均不含稅售電單價0.4082元/度。營業收入120.03億元,利潤總額32.38億元,凈利潤23.35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0.6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3.18%。資產總額337.06億元,納稅總額29.29億元,安全生產投入9.12億元,環保資金投入1.31億元。2023年一季度原煤產量553.5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0.68萬噸。公司商品煤產量476.7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65.04萬噸。商品煤銷量478.41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87.14萬噸。商品煤綜合不含稅售價535.68元/噸。板集電廠發電量19.14億千瓦時,售電量18.17億千瓦時。營業收入28.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19億元。利潤總額8.06億元,凈利潤6.28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94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1.36%。
2023年預算原煤產量2195萬噸,商品煤產量1860萬噸,發電量103億度。
問題3:2022年公司商品煤煤質較同期有所下降,今年公司在提質增效方面有什么措施?
答: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持續抓實一體化協同創效、精細化降本增效、系統化管理提效工作,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優化調整生產接續,統籌安排巷道掘進,全面強化煤炭生產、洗選、運銷等各環節的管控,努力提升煤炭質量。二是加強系統降本、技術降本和節支降耗,穩步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以定額、標準成本為手段加強成本管控。三是加強現金流管理,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做好財務管理和業務的雙向融合,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四是緊抓煤炭和電力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耦合推進綜合能源服務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五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管控模式,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問題4:公司對標其他煤炭企業自身有哪些優勢?
答:公司主要具備五項優勢:一是資源儲量優勢,公司礦區總面積約1,092平方公里,含煤面積684平方公里,資源儲量101.6億噸,截止2022年末,公司礦權內資源儲量62.50億噸,現有礦權向深部延伸資源儲量26.51億噸,共計89.01億噸,為公司今后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二是區位優勢,公司地處安徽省中部,緊鄰長江三角洲地區,華東地區經濟總量規模及發展對電力能源供給保持長期需求,公司貼近主要客戶所在地,具有供應靈活和運輸成本低的優勢。三是煤種優勢,公司所產煤種質量穩定,具有中低灰,特低硫、特低磷和中高發熱量的本質特征,是深受客戶青睞的環保型煤炭商品。四是管理優勢,公司在建立之初,曾因創造性地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創造了聞名全國煤炭行業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經驗,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淀,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制度,具備優秀的管理和技術團隊。五是煤電氣一體化優勢,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公司將建設新型煤電一體化基地。目前,公司控股的利辛電廠一期和參股的宣城電廠一期二期已投產運行;利辛電廠二期已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上饒電廠等項目正在籌建,煤電一體化的協同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問題5:作為央企公司怎么看待自身的估值?
答:公司股價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狀況、市場預期及自身經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結合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落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行動過程中,隨著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進一步優化,優質公司投資價值將會被重塑,公司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強化風險管理能力,致力于通過高質量發展提升公司長期投資價值,以此回饋廣大投資者。
問題6:未來有什么市值管理的措施?
答:公司堅持“存量提效、轉型升級”和“兩個聯營”發展思路,加強企業安全高效管理,做好生產運營和新項目建設,綜合開發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售能+業務、智慧微網、多能互補、電能替代等能源綜合服務業務,加速構建“煤-火-光”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努力推動公司戰略實施和規劃達成,不斷提升公司的運營質量和盈利能力,創造更好的業績,回報投資者。
問題7:“十四五”期間,公司煤炭、煤電和新能源項目總體規模?
答:十四五”期間,公司將在保持2350萬噸煤炭年產能達產穩產基礎上,按照公司“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積極開拓煤電、新能源項目,提高控股煤電、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十四五”末初步實現煤炭-煤電-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的“兩個聯營”產業格局,公司營業收入、利潤水平將大幅增加,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問題8:面對新項目的建設,公司未來如何有效保障建設資金需求?
答:公司新項目建設資金來源主要為:一是充分利用公司生產經營性資金結余;二是利用公司現有的授信余額,以流動性資金貸款的形式滿足資金需求;三是加強與重點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項目建設專項貸款資金;四是積極利用上市公司平臺適時開展股權或債權融資獲取項目建設資金。
問題9:公司未來股東回報計劃?
答:公司上市以來一直注重對投資者的回報,一直堅持采用現金分紅的方式回饋投資者,2018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每股現金紅利分別為0.01元、0.02元、0.035元、0.07元和0.11元,現金分紅比例不斷提高。未來,公司將打牢安全、生產、經營、改革、創新、發展根基,持續做優做強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力促高質量發展,預計后續年度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前提下,以維護股東權益為宗旨,充分考慮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兼顧公司可持續發展,公司將保持穩定的現金分紅政策。
問題10:公司新建火電項目供煤和運輸方式?
答:公司新建火電項目供煤來源以公司自產煤炭為主,以北方長協煤炭、進口煤炭為輔,多種方式、渠道保障項目用煤。公司根據各火電項目運輸條件,設計多種運輸方式,主要包括鐵運、水運或水鐵聯運的運輸方式,保障公司新建火電項目用煤。
問題11:公司規劃建設光伏項目建成后發電是否上網?
答:公司新建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項目發電采用發電自用、余電上網方式,6兆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項目發電上網。
問題12:未來在新能源的擠壓下和電力市場化交易的背景下,公司煤電機組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
答:隨著新能源機組的發展,煤電機組承擔基礎性、兜底性、調峰調頻電源的作用突顯。面對新的市場形勢,公司始終以經營效益為先,積極關注國家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政策進展情況,繼續提高機組的靈活性調節能力,努力提高煤電機組核心競爭力。
問題13:電力市場化改革對公司火電盈利的影響?
答:未來,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全面推進,競價上網的態勢正在形成,過去依靠政府和電網調度部門下達電量、電價計劃將不復存在,火電企業想要多發電,就必須參與市場競爭,將形成為“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公司將充分運用電廠調峰調頻能力、優化報價等交易策略獲取合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