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公司的發展優勢在哪里?對未來業績增長的預期如何?
上海臨港長期以來在深耕園區開發主責主業的過程中形成了區位布局優勢、產業特色優勢、品牌聯動優勢、綜合業態優勢、創新驅動優勢。
一是公司作為上海市國資委下屬國有上市公司,在區位布局上更具廣泛性和靈活性。依托上海自由貿易區臨港新片區、上海科創中心及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等國家戰略,公司主動謀劃、精準布局,在上海浦東、徐匯、松江、閔行、奉賢、金山、嘉定等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板塊已進行深入布局,同時公司加大管理型物業、管理型資產的規模,前瞻性布局常熟、海寧、大豐等域外園區,形成輕資產品牌服務輸出,建立多維融合、相互聯動的域外園區發展多元機制,加快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增強產業發展的統籌性、整體性、聯動性,實現跨區域產業聯動、資源轉移和要素流動,形成跨區分工、聯動發展的園區發展格局,全面打開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具備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優勢。
二是公司以打造“特色園區、品牌園區和精品園區”為落腳點,把特色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主線,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形成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的特色產業集聚,打造了一系列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特色園區、品牌園區”。公司旗下7個園區入選上海市特色產業園區,分別是漕河涇元創未來、浦江創芯之城、臨港松江科技城(工業互聯網)、南橋智行生態谷、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臨港新片區信息飛魚和臨港國際氫能谷。
三是公司深耕園區開發、運營服務和產業投資,通過“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的成功模式以及“基金+基地”要素耦合,與上海各區緊密合作,發揮公司“產業+服務+運營+資本”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圍繞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新能源等領域,打造一系列產城融合科技之城,“臨港”、“漕河涇”、“科技綠洲”等成熟品牌已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通過發展高質量產業、打造高品質園區、強化高效益經營、做強高效能服務、建設高素質隊伍,不斷賦能城市發展的能級提升,有效提升區域經濟與社會效益,為上海城市更新和區域轉型貢獻力量。
四是公司擁有產業綜合體、研發辦公、標準廠房、物流倉儲等不同類型的產業載體,能夠滿足客戶發展全生命周期的物業需求,構建了與產業高度適配的物業載體服務體系、全方位特色化的科創服務體系、全鏈條生態化“基地+基金”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服務體系、完善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的配套服務體系,能夠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賦能園區企業發展。
五是上海臨港不斷適應產業的升級迭代與客戶需求的變化,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848科創指數”為指引,構建了豐富的園區科創產業應用場景和科技創新特色體系。公司具備創新經濟發展、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轉化效能、創新輻射帶動、科創服務引領、科創生態營造等多個方面的優勢,公司旗下漕河涇園區、浦江園區、松江園區、南橋園區等坐擁多個國家級孵化器,依托園區產業集聚優勢,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形成了從“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培育體系,具備特有的全周期賦能、全鏈條加速的驅動能力,科技創新的核心引領作用和能力突出。
2023年,公司將堅持把自身發展和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戰略深耕臨港新片區、主動參與上海五個新城建設和全市重點區域轉型,協同推進三大主業,更大力度集聚創新要素,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策源、技術轉化培育、科創服務賦能等“三大能力”,著力發展高質量產業、打造高品質園區、強化高效益經營、做強高效能服務、建設高素質隊伍,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走“特色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道路,積極謀劃經營管理工作,加快形成園區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四梁八柱”,持續推動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增長。
2、2023年公司毛利率是否會保持在平穩水平?
公司園區物業租售的毛利率取決于園區物業所在的區域和產品類型,不同區域和類型的產品毛利率差異較大。2022年,公司物業銷售毛利率為41.35%,公司物業租賃毛利率為72.56%,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且公司園區物業租賃的毛利率逐年提升。上海臨港將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區域轉型和城市更新的建設者”的引領下,立足當下,著眼未來,著力打造高能級產業創新載體,構建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3、去年疫情免租影響如何?目前公司園區的出租率是多少?
2022年,公司旗下園區物業租賃收入24.30億元。疫情租金減免對收入影響金額為2.74億元,還原疫情免租金額后,公司2022年度園區物業租賃收入為27.04億元。以此計算,公司園區物業租賃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0.98%。
公司旗下園區的出租率受到不同物業形態、產業生態的影響有所不同。截至2022年底,公司竣工物業整體出租率約為85%。公司各項目的租售情況將根據項目所在的區域、類型以及產業導入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確定。
4、我們關注到公司2022年收購滴水湖金融灣資產,能否介紹一下該項目情況?
滴水湖金融灣是臨港新片區推進開放型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的核心承載區之一,是臨港面向未來,打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構建金融服務新生態的重要窗口。上海臨港于2022年注入滴水湖金融灣優質資產,通過“制度創新、產業創新、科技創新”,加快構建特色金融服務體系、形成現代服務業功能體系,全力打造外灘、陸家嘴之外的上海第三極金融集聚區。
滴水湖金融灣已先后引進了匯豐銀行、大華銀行、國融證券等眾多持牌類和投資類金融機構,完成了毅峰資本QFLP項目、CLC聯昌跨境人民幣資金池項目、吉寶投資項目等多個臨港新片區“首單創新”項目,落地了中石油、中遠海運、招商局、中鋁集團、通用電氣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迪拜環球、德國貝仕、普洛斯、美設國際等眾多高端航運和供應鏈主體。
未來,公司將高位推動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重大功能性平臺在臨港新片區盡快落地,著力將滴水湖金融灣打造成為新興金融集聚的新高地、金融科技發展的樣板間、對接國際規則的試驗田、海內外金融人才的首選地,為更多外資企業在臨港新片區布局創造機遇,全方位支持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能級。
5、公司是如何理解“中特估”?在“中特估”的大勢背景下,公司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股東回報?
中國證監會2023年系統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國的產業發展特征、體制機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推動各相關方加強研究和成果運用,逐步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作為國有上市公司,上海臨港把自身發展和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服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上海發展全局,積極踐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等戰略部署,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放在”,全力推動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奮力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新征程。在園區開發、企業服務、產業投資三大主業工作中,緊抓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園區賦能等特色化發展重點,擔當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引領者,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新模式,增進公司的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可持續地為公司股東創造價值。6、公司未來有什么分紅規劃?
上海臨港始終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積極回饋投資者,已連續多年實施高比例現金分紅,自上市以來累計分紅21.6億元。2022年度,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0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約人民幣5.04億元,分紅比例超過50%。未來,公司將積極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持續增強投資者回報力度。7、公司有沒有發行REITs的計劃?
REITs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資產雙重溢價,保留優質園區的運營管理權,繼續完成區域內產業導入的重要任務,盤活存量、謀劃未來、輕裝上陣,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將結合“長效性、階段性”的需要,對資產選擇和REITs政策進行研究。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適時推出REITs計劃。后續如開展REITs具體業務,公司將會根據相關要求及時披露,具體情況以公司披露的公告為準。
特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