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于2023年6月14日舉辦以“合力同行、共創價值”為主題的國機集團2023年上市公司集體投資者交流活動。
1.問:公司的發展戰略、業務重點。
答:公司致力于打造數字化驅動的國際化產業鏈和供應鏈,成為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標桿企業。公司堅持“多元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生態化共贏”的發展模式。
2023年,公司在供應鏈業務穩中求進的基礎上,秉持“穩中求進、質量為先、創新為要”的工作方針,積極把握公司大環保板塊中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等業務的行業機遇,加快發展上述業務,將公司產業鏈業務做大做強。從去年經營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產業鏈板塊價值不斷凸顯,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達到29.4%,且在公司整體利潤中的占比已經由2021年的53%持續提升至58%,是十四五期間公司戰略業務,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2.問: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項目布局及發展思路。
答:公司緊跟國家大政方針,積極推進“雙循環”戰略,在公司原有歐美等優勢市場資源基礎上,近年來在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完成50余座工程項目。憑借多年深耕海外市場的深厚經驗,公司相繼簽約菲律賓拉瓦格130MW光伏電站、秘魯供水和排水系統升級擴建等海外EPC項目。
公司憑借多年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對市場反應敏銳迅速等特點,以及熟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堅持國內外市場并重、內外貿業務并舉,有效降低公司對于單一市場的依賴。
3.國內經濟有壓力的情況下,公司的應對策略
答:以公司大宗商品運營板塊業務為例,公司在大宗商品運營板塊深耕多年,具備了向高成長性品類復制延伸的能力,目前公司大宗板塊業務雖多以金屬礦產、黑色、有色及煤炭為主,但未來將積極將經營商品種類向其他增長較快、利潤率水平較高的品類擴展,這樣不但可以完善供應鏈板塊業務布局,還能夠平滑周期波動,在業績穩健增長的同時努力提高盈利水平。
2023年,面對當前日益增多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公司提出應對高度不穩定不確定外部環境的五個“確定性”——雙循環發展、科技創新發展、品牌發展、數字化發展、綠色發展、并將其打造成為公司的“硬實力”和發展新動力,以此保持公司業績的高質量可持續增長,這也是我們區別于一般貿易企業的顯著特征。
4.問:集團內各公司間有哪些協同?
答:公司堅持“多元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生態化共贏”的發展模式。蘇美達業務板塊雖然看似很多,從集團層面來看,公司主營業務是多元化的,但是從各子公司層面來看,則是非常聚焦和專業化的,每一板塊均由30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團隊組成,專業能力強,經驗豐富。不僅如此,集團要求依托子公司各自的專業化團隊,在各自業務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深挖護城河。近年來,集團利用自身資源,充分對旗下各業務板塊進行賦能。比如安豐鋼鐵原來是公司供應鏈板塊大宗商品運營業務的客戶,后因其在內河沿線有鋼材運輸需求,經公司內部協同,2022年已在公司船舶公司下了四艘散貨船訂單。2023年公司又與安豐鋼鐵成功簽訂磨床設備進口項目,這是公司與安豐鋼鐵繼鋼材貿易、船舶建造領域合作后,再次為同一客戶提供的設備進口服務,成為公司服務產業鏈客戶、暢通供應鏈的又一突破,推動雙方合作再上新臺階。通過充分的內部協同,持續開發客戶價值,將成為公司多元化業務業績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5.問:公司造船板塊發展情況
答:近年來,公司旗下船舶板塊積極順應國際航運市場對綠色船舶的需求,推出皇冠63 PLUS 系列,該船型是在原皇冠63散貨船的基礎上重新優化船體線型,大量采用節能降耗設計,實現優勢船型更新升級。目前公司皇冠系列船型可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最新的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 3要求和Tier 3排放標準,備受全球船東的青睞。
公司船舶板塊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差異化競爭道路,聚焦中型散貨船,以設計為引領,建造為基礎、航運為支撐,全產業鏈運作,積極推進船舶建造與航運板塊更好協同聯動。
6.供應鏈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公司作為國內供應鏈龍頭企業,如何引領數字化轉型發展?
答:數字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數字化轉型是企業不可錯過的大趨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方能創新超越、行穩致遠。用數字化來改造我們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盡快融入數字化新時代是我們“十四五”期間的一項重點工作。例如,我們在機電設備進口領域打造“蘇美達達天下”數字化平臺,基于行業影響力,成為第五屆進博會“數字展會平臺建設唯一運營合作伙伴”,協助打造首屆“數字進博”,為更加開放、包容、智慧的進博會增光添彩。再比如,我們搭建的線上校園生活解決方案平臺“伊學團”,注冊用戶已突破100萬,繼去年“蘇美達達天下”之后,今年再次被中上協選為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