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長王咸華先 生重點介紹了公司的經營情況、戰略 規劃等內容。
二、現場參觀了公司展廳,產業技術研究院,恒輝、恒勱工廠,恒尚新材料工廠,恒越產業園 項目施工現場等
三、互動交流
主要內容如下:
1、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纖維干法和濕法的區別?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英文簡稱UHMWPE纖維,又稱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與碳纖維、芳綸并稱為當代三大高性能纖維,被國家計委科技部列為當前優先發展的高科技產業重點領域項目。
干法紡絲和濕法紡絲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兩種不同制備工藝。
干法紡絲技術是采用高揮發性有機溶劑(如十氫萘)制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紡絲原液,依次經過溶脹、雙螺旋擠出機溶解、增壓過濾、計量噴絲、風冷干燥等工藝得到干態原絲,再經過后紡高倍熱拉伸得到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
濕法紡絲采用低揮發有機物(白油)作為溶劑,首先將UHMWPE樹脂和助劑等加到溶劑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升溫溶脹,投入到雙螺旋擠出機中,經過增壓、預過濾、計量,從噴絲組件擠出進入凝固浴槽冷卻固化成型,得到含有溶劑的濕態凍膠原絲。利用連續萃取裝置多級萃取凍膠原絲,使低揮發性溶劑從凍膠原絲中置換出來。含有萃取劑的凍膠原絲經過連續多級干燥裝置,使萃取劑充分氣化逸出,得到干態原絲,后經過高倍熱拉伸得到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
公司采用的是濕法紡絲生產工藝,以白油為溶劑。
2、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纖維行業壁壘有哪些?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繼碳纖維、芳綸后第三代高性能纖維,是目前工業化高性能纖維中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纖維,性能優異,行業壁壘較高。
技術壁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涉及高分子材料、紡織、自動化控制、機電一體化、工藝工程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制造領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更是屬于高技術密集型產品,其生產過程復雜,尤其是在保持產品功能性、穩定性、一致性方面,對生產設備和工藝要求非常高,相關輔料、添加劑、萃取劑、油劑等的配套開發也十分重要。國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行業整體還處于成長期,行業內技術人員相對匱乏,有著較高的技術壁壘。
資金壁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屬于高附加值產業,前期投入資金高。除土地廠房、公用工程、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外,產業技術研發投入,也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行業對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資金壁壘。
公司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研究較早可追溯到2015年,在 深耕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行業的基礎上,不斷向產業鏈上游探索延伸,經過近8年創新研發和技術沉淀,不斷進行生產制備及工藝技術等方面攻關,目前已形成高度靈活的柔性化生產能力,可以規模化生產從50D到1,600D不同規格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截至目前,公司已獲得直接與新材料工藝及生產制備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石墨烯復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在歐盟、日本、美國、中國等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公司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相關的知識產權體系。
3、現有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產企業都在擴產的情況下,企業怎樣維持市場占有量的增長及 價格保持穩定?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21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需求量超過10萬噸,且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預計2025年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纖維需求量將超過16萬噸。
2021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能接近7萬噸,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產品需求。從國內市場來看,2015-2021年我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能持續擴張,由3.05萬噸增長至4.29萬噸,目前占全球總產能的比例超過60%。但由于業內產量在2000噸以上的中大型企業較少,小規模企業眾多,開工率處于較低水平,因此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尚不足60%,市場需求缺口較大,未來潛在空間廣闊。
近年來,隨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在軍事、航空航天、民用領域應用需求的提升,中國企業產能逐步擴大,中國代表性企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市場占有率也在逐漸上升,但是中國本土企業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需要在產品生產制備、工藝技術、產品功效性能及下游應用端的開發持續創新突破和技術攻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目前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旺盛,以其獨特的性能正在進入更多更廣闊領域。隨著產業化規模的加大,成本的不斷下降,除廣泛應用于軍事裝備外,在海洋工程、安全防護、高端紡織、體育器材等民用領域的應用開發也進入了快車道,在一定程度拉動了對此纖維的需求。
4、內銷市場開拓進 展情況怎么樣?都有哪些客戶?
在內銷市場開拓方面,公司以全新自主子品牌——拳勝、BESTGRIP、NXG等,全面進軍國內安防手套消費市場。通過優化整合自主品牌營銷方案,強化對工業用品大客戶渠道和流通批發渠道的統籌布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營銷網絡基礎。
針對工業用品大客戶渠道,公司選擇汽車制造行業、石油化工行業、風電新能源行業等重點行業、重要企業作為切入點,實行“一企一策”,從需求出發,用創新喚醒需求,開發樣板客戶,并積極打造樣板行業解決方案,2022年公司已經與國內一些知名汽車制造企業、新能源科技企業成功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如比亞迪、吉利、隆基等。
在流通批發渠道,根據市場容量和區域特點,劃分七個大區,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資源,對接終端客戶,搭建渠道,找到戰略運營商,并促成訂單的產生和成交。
同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推行B2B陽光采購平臺戰略,規劃建設了電商運營團隊,進行不同品類的專業化場景開發,并不斷的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5、公 司在國內市場開拓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解決。
在國內市場開拓方面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品牌的認知度。一個新品牌投放市場需要給予足夠的培育時間,經過兩年多的磨合,恒輝BG、拳勝產品已經走過品牌初始化的建設過程,目前在市場上的“聲浪”越來越大,這也是公司在7200萬打產能投產之前將品牌建設時間提前化的原因。在工業渠道大客戶開拓方面,就目前看比較順暢,尤其是在防切割等特殊功能性防護手套方面,公司優勢明顯,有條件直接將原來國外成熟應用的高性能產品推廣到國內市場應用,對普通防護手套產品市場形成降維打擊,真正將需求端與供給端有效吻合。另外,恒輝安防處于國內手套行業的頭部企業地位,本身擁有良好的市場影響力,上市公司品牌效益也給予市場開拓很好的賦能。
6、7200萬打手 套項目未來國內外占比將是怎樣的? 外銷市場怎么做?公司現有浸膠產能1800萬打,隨著子公司恒越安防7200萬打產 能的逐步釋放,我們初步判斷3-5年時間公司國內外市場份額將呈50%:50%的布局態勢。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供應鏈上“去中國化”已成態勢。茲于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的剛性需求特性,截至目前為止,公司外貿訂單情況良好。在外銷市場開拓方面,公司在穩定北美、歐洲市場原有市場份額及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加大了外銷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在澳大利亞、土耳其、北歐等國家和地區深化客戶合作,強化核心產品的渠道布局,努力構建多地域、多渠道的生產和銷售運營架構,形成國內、國外雙市場銷售體系,增強抗風險能力,保持公司未來業績的穩步增長。
7、7200萬打手 套項目建成后,如何將產能有效轉化 銷售端市場?
公司產業園項目一期“年產7200萬打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水電及內部裝修工程,公司力爭今年8月第一條生產線投入試運營。產業園二期戰略新材料項目公司同步在積極推進,目前正在整體規劃設計階段。
針對國內客戶群體,及海外包括北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重點推公司自主品牌(拳勝、BESTGRIP等),公司將結合市場需求及客戶拓展情況,以“批量化生產”模式鋪設一定量產品庫存,以產定銷。
針對OEM客戶,公司將打破行業內傳統OEM概念,推進“批量化生產、定制化包裝”新型商業模式,即公司自主設計產品,向客戶群體推廣,并進行批量化產品生產備庫存,然后根據OEM客戶需求及品牌屬性,進行定制化包裝,從而縮短客戶的采購周期,降低采購成本。目前,公司OEM客戶采購手套通常需要1-2個月才能交付,通過這種模式的創新,客戶采購周期可大大縮短,從目前的1-2個月交期理論可縮減到1-2周甚至更短時間。(公司在前期海外市場調研過程中,這種新型OEM商業模式,得到了絕大部分客戶的認可與贊同)。
對部分OEM客戶需求量少的特殊 產品品種, 公司將充分 利用自主開發的APS高級訂單排程系統(訂單池管理),進行產線柔性布局,以進一步提高 設備利用率,減少非生產時間(準備時間和設備維護時間、換線時間)的浪費 。上述APS高級訂單排程系統已經在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恒勱安防、恒尚新材料得到成熟應用。
綜上,恒越安防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產品產線整體定位為“批量化生產、定制化包裝”模式,將以“品質高、成本低、響應快、交付快”等特性取勝市場。
8、中國手套市場是 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
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在各類工作環境中使用率相對較高,剛需性較強,是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的主要消費市場;而以我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隨著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安全防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同時隨著企業對員工防護專項支出預算的不斷增加,性能優越、應用場景廣泛的功能性安防手套的滲透率有望穩步提升,正在形成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逐步替代傳統紗線普通手套的發展態勢。
中國是全球個體防護裝備產業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國內個體防護裝備產業規模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長。根據歐盟、美國、日本等地區的建筑、采礦及制造業從業人數及該等地區2021年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進口額,折算人均耗用情況,據此測算我國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的潛在市場需求約為44.48億美元,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潛在市場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