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請問貴司產品有何門檻或競爭壁壘?
A:公司作為眼鏡零售行業首家上市的頭部企業,在業內及終端消費市場均擁有良好的口碑與品牌美譽度,依托于高品質的專業驗光配鏡服務水平、突出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及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行業領先地位。公司一直重視品牌體系建設,與全球許多知名眼鏡生產制造商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代理銷售國際眼鏡品牌已超過100個。與此同時,公司不斷豐富、升級自有品牌產品矩陣,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擁有14個鏡架自有品牌、2個鏡片自有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選擇,并從產品多樣化、服務專業性、品牌傳播力等多個維度進行差異化營銷,以差異化提升品牌和產品競爭力。
2、Q:請問未來市場規模發展趨勢如何看?
A:眼鏡行業具有一定的剛需屬性,行業由高度分散逐步走向集中,不同客群多場景使用需求的功能性眼鏡需求穩步上升,包括離焦鏡片、抗疲勞、成人漸進、變色、駕駛型等功能性鏡片的滲透率不斷上升。今年以來公司的規模效應帶來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加速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隨著“新零售”平臺“內容營銷+本地生活化”趨勢的不斷深化、視光行業上下游公司陸續登陸資本市場,未來眼鏡零售行業會向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3、Q:請問其他戴眼鏡的替代方案近些年發展趨勢如何,對鏡片的份額影響如何?
A:目前近視大多用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角膜塑形鏡(OK鏡)、屈光手術、以及低濃度阿托品進行矯正。從普適性、性價比、佩戴方便程度等角度看,框架眼鏡仍是主流選擇。根據歐睿咨詢的研究數據,國內鏡片市場規模已從2012年的186億元增至2019年的310億元,預計到2025年增長至408億元。隨著我國近視人口不斷增長、消費者對功能性鏡片以及視光矯正的需求力度持續增加、眼鏡更換頻次增加等,鏡片消費需求亦不斷增長。
4、Q:產品的成本結構和未來發展趨勢?
A:根據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眼鏡行業白皮書》顯示,從產品構成來看,鏡片與光學鏡架仍是眼鏡市場的核心產品,占總體零售規模的比重分別為40.5%與36.4%。隨著國內經濟不斷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普及,低齡及老齡人口的用眼場景不斷增多,視力問題人口基數不斷加大,眼鏡行業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5、Q:公司在智能眼鏡如何布局?
A:公司看好智能眼鏡的長期發展,持續探索智能眼鏡賽道,擴大眼鏡產業鏈布局,目前已與業內頭部品牌建立合作關系。作為驗配服務商,公司承接智能眼鏡交付鏈路上最后一環的職能。
6、Q:公司未來的開店計劃是怎樣的?
A:2022年受經濟下行、消費疲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在承壓前行的同時及時對新開店的布局進行戰略性回調。未來,公司將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為指引,結合未來市場環境及行業發展趨勢,積極完善全國銷售網絡布局,繼續深化優質渠道合作,與華潤、天虹、山姆大型商超機構及購物中心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同時,依托公司數字化加盟新模式和靈活高效的加盟采購平臺,向全國市場進行外延式擴張,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
7、Q:目前公司銷售哪些品牌的離焦鏡片?是否所有門店都可以銷售離焦鏡片?
A:目前公司銷售的離焦鏡片主要有豪雅、蔡司、依視路、尼康,同時還銷售公司的自有品牌德納司。離焦鏡片的銷售不受醫療資質限制,公司全國眼鏡零售門店和視光中心均可以銷售離焦鏡片。
8、Q:公司的毛利率一直下降,請問是什么原因?
A: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1)公司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提升零售價格高但毛利率相對較低的國際品牌鏡架產品及功能性鏡片的銷售占比。公司希望通過這一策略進一步夯實博士眼鏡的品牌形象,即中高端品牌定位和專業驗配服務;
(2)毛利率相對較低的線上業務占比提升會對公司整體毛利率進行擾動。如果完全剔除線上業務,公司線下業務的毛利率是相對穩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