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介紹
1、公司領導介紹公司基本情況、2022年度、2023年第一季度的業績
情況
(1)公司基本情況:
公司成立于1997年,總部位于深圳寶安,于201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深耕鋰電池行業,歷經二十余年,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形成了3C消費類電池、電動汽車電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第三方檢測服務六大產業群,并致力于為社會提供更多綠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
(2)2022年度業績:
公司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21.62億元,同比增長39.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4億元,同比增長16.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8.04億元,同比增長52.22%。從產品類別來看,2022年度消費類電池實現營業收入320.15億元,同比增長18.65%;電動汽車類電池實現營業收入126.87億元,同比增長332.56%;儲能系統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50.36%;其他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05億元,同比下降1.88%。
(3)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4.78億元,同比下降1.34%,與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基本持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5億元,同比下降-273.54%。
二、投資者問題主要答復
1、公司二季度經營情況如何?
答:(1)公司消費類電池業務正處于恢復增長的態勢。目前來看,終端客戶整體庫存水平不高,此外,在消費類MR新品的推出及客戶換機需求周期疊加提升的背景下,公司預計未來消費類電池業績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2)電動汽車類電池業務方面,隨著產能利用率提升以及訂單逐步釋放,公司未來季度收入會較一季度有所提升。
2、公司儲能的發展情況怎么樣?
答:公司深耕鋰電行業二十余年,2015年公司就已成立儲能系統業務事業部并作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儲能一直都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2022年,公司儲能系統類業務實現收入4.5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50.36%。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儲能領域,進一步加強產品的研發投入,提升儲能電芯自供率,積極在各區域建立分銷渠道,拓展與客戶合作的模式,繼續大力發展儲能電池。
3、公司對動力電池板塊的展望是怎么樣?
答:結合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動力電池市場仍處于洗牌的過程中,公司有望在近兩年加速洗牌的過程中脫穎而出,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4、部分電池廠商現在感覺擴產搞基地建設融資比較困難,貴公司有這方面的困難嗎?
答:公司基地布局和建設已經提前規劃好了,不存在這一方面的困難。
5、公司動力電池板塊主要的客戶結構情況是什么樣的?
答:公司動力電池板塊主要客戶為海內外頭部車企以及新興的造車新勢力,國內客戶包括吉利、東風、東風柳汽、理想等,海外客戶包括雷諾、日產等。此外,公司也獲得了沃爾沃、大眾、廣汽、上汽等大客戶定點。公司會繼續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爭取與更多優質客戶展開合作,實現業績方面的穩定增長。
6、公司動力電池板塊客戶的出貨結構情況?
答:公司目前的整體客戶結構比較均衡。
7、公司如何評價動力電池產品競爭優勢。
答:公司從產品類別、品質、服務等方面都具備很強的差異化優勢。公司產品體系涵蓋長續航的高能量密度比的三元材料體系,低成本長壽命的磷酸鐵鋰材料體系和磷酸錳鐵鋰材料體系。針對中高端市場,公司提供的BEV快充2C及超級快充4C電池產品,可適配800V高壓及400V系統。此外,公司近期發布閃充電池系列解決方案,有效支持1,000公里續航里程,實現10分鐘從20%充至80%SOC,以更安全更可靠為前提,追求更耐久更快補能和更長續航。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從子部件到整系統通過5層安全設計,解決客戶四大焦慮,實現充電無憂、里程無憂、壽命無憂、安全無憂。
8、公司認為比較前沿的材料體系有什么看法?
答:結合目前來看,磷酸錳鐵鋰應該是最先能夠投入使用的材料之一,鈉離子是節省成本的做法,現在技術發展也接近成熟,但隨著鋰材料價格的下降并趨于穩定,后期的成本優勢可能沒那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