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好,我們關注到《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水網建設、污水處理等戰略性需求,請問碧水源業務和技術可以為《綱要》提供哪方面服務?
答:我們最近也很關注《綱要》的相關內容,之前也和一些投資者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探討。碧水源從創立之初就致力于解決中國“水臟、水少及飲水不安全”問題。碧水源的膜技術及MBR膜組器產品可以解決中國水資源空間及時空失衡問題,可以通過污水資源化及本地污水回用等技術手段,對缺水地區的水資源進行有效補充。回補地下水方面,碧水源的雙膜法MBR+DF技術可以有效將污水處理到地表II、III類水的水平,可以回灌地下,一定程度緩解地下水超采的問題。另外,公司的RO反滲透膜的技術水平也位列世界海水淡化膜技術一流水平,項目經驗上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憑借自主研發膜產品承接10萬噸以上海水淡化廠的企業,可以為國家向海取水提供技術支持。
問:您好,《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后會對水務市場有什么影響?
答:《綱要》中提出,要創新水網建設管理體制。積極探索投建運營一體化建設管理模式。對國家骨干網建設,由中央或省級組建項目法人,負責建設運營管理。對省市縣水網建設,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專業優勢的水管單位、供水公司、投融資平臺等,組建水網建設運營實體。支持社會資本采取股權合作、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參與符合條件的水網項目建設運營。另外,水網建設要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中央投資對國家水網工程建設予以支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深化水利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水價標準和收費制度,建立合理回報機制,擴大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
由此可見,中央對水網建設的決心還是比較大的,也有相應的出資意向。如果后續政策落地后,項目規模跟《綱要》中描述的水平相當,碧水源作為央企控股水務公司,技術水平又有專業優勢,訂單情況應該是值得期待的。
問:您好,公司除了目前的主業和鹽湖提鋰方面的業務外,公司是否還有加大工程方面業務來增加營收的意向?
答:公司單獨參加的工程項目主要以水源安全保障方面為主,包括水安全及水生態等方面比較多,純工程類的項目公司參與的不多。我們也關注到《綱要》中提到的水網建設可能涉及工程方面的業務,我們作為中交唯一的水務鏈長支持單位,以及從解決同業競爭的角度,如果中交后續承接了水網相關的工作,比如污水、供水、中水,都會由碧水源做。但是實際情況還是要看政策和項目的落地情況了。
問:您覺得水是否會有定價機制變化、再生水需求是否會拉動水價?
答:剛才也提到了,這個問題《綱要》中給了一定方向性的指引,文件說要建立合理報價機制,這個具體情況還是要等政策實際落地再看,如果水價有一個向上的調整的話,對公司來說肯定也是個好事。
問:請問中交對公司的賦能情況如何?
答:中交集團2020年正式控股,目前各方面整合已逐步到位。2022年是并表實施全面管控的年份,賦能情況很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財務方面,公司負債率、貸款利率及財務成本都成下降趨勢。PPP投資項目大幅減少,因此投資融資資金壓力下降。項目協同方面,目前落地的很多項目都和中交有關,有的是他們投的,有的是中交或者城鄉的客戶相關的,碧水源只負責銷售設備,走回輕資產路線。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中交對海外有很大影響力,尤其一帶一路沿路,碧水源跟著中交不斷拓展海外機會,今年也爭取在海外項目上加大發力。日常經營管理方面,控股股東推薦人選擔任碧水源總裁、財務總監、人力總監等,并有序開展了組織架構等調整、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及改善公司治理政策的工作,并積極推行落地,使得碧水源的管理體系更加科學健全,公司運營也更加合規高效。
總的來說,中交集團控股后,對碧水源賦能效果很強。
問:請問公司2022期末在手EPC的項目是單獨接的還是PPP轉換的?
答:兩部都有,大部分是直接從市場上拿的EPC項目。但是您也看到,公司近兩年的收入是下降的,這也是因為這兩年公司走“三強四清”的運營路線,讓公司資產變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但是因為公司本身體量確實也比較大,所以還是會少量的投資一些優質的PPP項目,做EPC的同時,增加營收,增加運營資產。
問:請問公司市政和給排水營收同比-53%原因是什么?
答:工程市政和給排水板塊主要就是純工程方面的業務,剛才也說過了,這兩年公司走輕資產路線,所以相應的PPP項目拿的就減少很多,所以這部分營收下降的比較多。
問:公司在鹽湖提鋰方面,業務情況如何?
答:碧水源在吸附材料方面一直都有產品,之前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工業污水處理及海水淡化。去年公司進入鹽湖提鋰領域,公司突破了鋁系、鈦系的吸附材料研發,改造生產線,使得公司吸附劑可以批量生產。去年鹽湖提鋰項目中標了幾千萬,主要是膜產品。今年吸附材料也開始中標。商業模式包括投資建廠、銷售設備、運營都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