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場到訪人員參觀公司展廳
現場到訪人員參觀公司展廳,了解公司產品情況與產業發展沿革。
二、互動交流
公司董事長任紅軍先生向各位現場及線上的參與人員介紹了公司基本業務構成和發展情況,并與各位調研人員進行了問答交流,主要情況如下:
Q1:公司最初投資蘇州能斯達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主要看中能斯達什么能力或者是否是基于下游應用選擇了能斯達這個公司?
A1:公司對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邏輯會有一些深入的思考,漢威深耕傳感器行業25年,對行業的發展動態及市場的需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個企業選擇一個產品,一是看未來這個產品有沒有市場機會以及這個產品會應用在哪個場景,二是看這個技術的來源是什么,是否靠譜。基于以上兩個邏輯,公司在2013年前后看到了蘇州納米所有一位博士在論文中提到這個柔性傳感器,可以像皮膚一樣。最早的方向是醫學,類似于中醫號脈,能夠感知脈搏的變化,同時感知一些細節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脈象。當然這個柔性感知還有很多的應用,這就需要一個成熟的柔性傳感技術。所以無論技術上,還是應用前景來說,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基于這樣一種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同時認為這位專家的技術也是國際領先水平,我們就投資并且介入了這個領域。
Q2:蘇州能斯達目前的產品應用和明確的市場有哪些?
A2:能斯達的柔性壓力傳感器目前主要圍繞消費電子、IOT和醫療健康領域開展應用。例如之前在TWS耳機、電腦的觸控板、智能點讀筆、電動牙刷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應用。醫療健康領域的非侵入式醫療監護設備目前應用場景明確,相關合作客戶也已取得醫療認證,市場前景廣闊。另外是在智能出行方面,尤其是智能兩輪車的超載及安全檢測應用需求明顯,部分地區已出臺相關法規對兩輪電動車超載問題進行規范。另外在智能人機交互領域也有越來越明確的需求,能斯研發的多模態柔性微納傳感器能很好的實現人與機器的識別、反饋、交互功能。目前來講,柔性壓力傳感器可以應用場景比較廣泛,現在在陸續的開拓當中。
Q3:目前感覺柔性壓力傳感器或者叫電子皮膚在生活中還是很少見,但從功能來講,又感覺有很大的應用空間,主要阻礙其規模化應用的瓶頸或者限制什么,產品的技術難點有哪些?
A3: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這類產品對于用戶來講也是一個新東西,用戶也在適應的階段,他們可能還在看電路包括算法方案應該如何優化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所以有很多的客戶拿了能斯達的樣品,目前正在做方案做開發,進度快的就已經進入了商業化應用,還有更大量的客戶處在方案的開發研究中。所以這里面最大的困難應該在于應用解決方案,每個客戶的場景不同,想法不一,團隊都要去和客戶溝通算法。并且大部分客戶自身沒有算法和開發能力,這就對規模化應用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關于產品的難點,我們認為目前最主要的是材料和工藝,這里面包括靈敏度,比如壓力量程,根據場景需要的微克級,以及大量程測量人體的足底踩踏力,這個延伸出來就是抗過載能力。同時也有材料的抗疲勞和耐久性,比如抗拉伸和折彎次數等,甚至再到傳感器的環境適應能力,這些基本的技術問題能斯達都已攻克,目前也在向著更深層次的比如剪切力、摩擦力感知以及機械控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發。我們認為柔性傳感器的應用空間是比較廣闊的,但在人形機器人的觸覺方面產生成熟應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伴隨著整個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的完善和成長。
Q4:我們看到小米是蘇州能斯達的股東之一,能斯達目前的柔性傳感器發展狀況在國內處于怎樣的水平,國外有沒有類似產品的企業,他們的發展情況如何?
A4:根據我們對市場的了解,目前國內的柔性傳感企業里面,能斯達可以說是產業化進度非常靠前、品質更能經得起市場檢驗并且已經在多個領域批量出貨的一家公司。國外比如在美國也有類似技術和產品的公司,他們做這個比國內要早一些,可能在方案的成熟度上還是比國內企業領先。另外像斯坦福大學的鮑哲南博士她們也在做相關的柔性觸覺材料及電子皮膚的研發。
Q5:咱們傳感器業務,面向家電或者車載這邊目前是一個什么樣的進度,比如去年家電消費不是特別好,目前感受到的復蘇情況是怎樣的?
A5:今年家電領域的業務進度我們認為比想象的好一些,公司前幾年雖然也有家電事業部,但是這個家電事業部更多還是傳感器出身的人。近兩年公司對這一塊進行了調整,請了一些家電行業的專業人員來加入到我們的銷售隊伍。他們之前是我們的客戶,所以對客戶的需求更加了解,也是通過這個模式促成了更快的進度。另外一方面因為家電智慧化大部分都牽扯到新的應用和方案,那么新的方案就需要跟客戶從設計的時候就進行聯合研發。我們現在借助傳感器的技術優勢,給這些頭部客戶從設計方案就開始聯合進行一些研發,家電廠家會有一些智慧化的想法,但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樣的傳感器能夠滿足,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想法初期提供設計理念。
消費復蘇方面,我們認為消費不景氣其實家電廠家的壓力也很大,解決方案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功能。這其中我們主要是切中增加新功能這個方向,增加賣點,在盡量不讓廠家增加太多成本的情況下,幫助產品功能更完備,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因此上面提到的我們在不同的家電方面進行了比較多的功能聯合研發,增加智能化,同時也加深我們和家電廠家的深度綁定,效果也將在未來逐步顯現。
Q6:汽車領域目前熱失控方面,公司是什么技術路徑或者推進程度?
A4:目前來講,傳統的傳感檢測熱失控方面的方案已經有類似霍尼韋爾等企業在做,只是我們介入的較晚,所以想要對海外企業他們早期的方案進行替代只能依靠相同的質量、更低的成本,這個本身的意義有限。現在更多的電池廠商都在升級,因為原來老的方案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目前也在跟國內一些電池企業進行合作研發。隨著大家對使用效果的了解以及研究的逐步深入,未來會有更復雜的一些方案,這些也是我們目前真正需要關注的方面。比如可以結合我們的氣體傳感器、柔性傳感器形成更加完美的方案。
Q7:公司去年年度及今年一季度毛利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什么,毛利率未來變化趨勢如何?
A7:當前市場競爭加劇,大家都在積極拼搶,毛利率走低是一個必然趨勢,從全行業來看都會出現這個情況,我們也不例外。但是整個的綜合毛利率背后其實是由很多的產品和品類組成的,對我們來講屬于大宗的品類,比如我們也有毛利走低的趨勢,但是我們會不斷的進行新技術的產品投放,可以依靠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市場來維持甚至提升毛利率水平。我們一方面不會放棄對市場的拼搶,努力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也會積極的把一些高毛利的儲存技術產品加速轉化成市場的動力。綜合起來,我認為毛利率會有一定的波動,但可以基本保持穩定。
從長期來看,毛利率可能會緩慢的走低,如果沒有新產品的加持,傳統產品的毛利率就會快速走低。對于漢威來說,從目前的產品結構看可能會緩慢走低,但基本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也不排除一些新的產品毛利率較高,它結構性的占比增加,帶動毛利率提升。這也是我所說的毛利率會有一定的波動,但不會大幅度的走低的原因。
Q8:看到公司陸續調整業務結構,推動公用業務出表,這個預計什么時間能完成,回籠資金的主要用途在哪些方面?
A8:時間方面預計能在三季度完成出表工作。回籠的資金我們主要還是會投放在前端的傳感器和智能儀表領域,大致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我們現有已經開發完成的技術進行量產化,通過買設備投產去開拓市場。另一個就是我們會去投一些早期的傳感器相關項目,因為傳感器的品種很多,這兩年國內的傳感器熱度很高,各地的創業公司或者學校技術項目也很多,作為一個以傳感器為核心的企業,我們會在這些公司及項目里做一些早期的布局,不斷構建公司傳感器的產業生態,鞏固公司在傳感器領域的行業地位。同時也會圍繞一些同樣下游客戶領域及新需求的智能儀表,圍繞公司的核心能力延展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Q9:再問一個關于傳感器的問題,目前我們傳感器里面,哪些零部件是我們自己做,哪些是外購的,國產化率怎么樣?
A9:目前我們的化學傳感器基本上從材料開始整個鏈條全部自主可控,當然像外殼五金部件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還是找加工廠,核心的東西都是完全自主的。激光類傳感器需要用到相關的激光芯片,我們還有一部分是需要國外進口的,因為有些特殊的波段暫時還無法滿足。當然現在國產的也可以滿足一部分,但是一些傳感器需要用到的融合復雜芯片,還是需要外購,這也是我們未來投入資源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