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競爭情況如何?
答: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有植物生長調節劑制劑登記企業430多家,原藥登記企業共110余家,有效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制劑產品1216個(其中我公司近90個),登記原藥產品共218個(其中我公司31個),占農藥產品登記數量的3.19%。2022年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證數量前10名的企業合計有311個登記證,占全部登記證的21.7%。我公司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證約占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證的8.6%,是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品種最多的企業。
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集中度不高,有利于行業內營銷優勢、產品優勢、技術優勢等核心競爭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強的企業發展。
問2:公司擴大市場規模有何有利條件?
答: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國內還處于產業導入初期,還有很多的空白市場和空白作物待開發,公司目前有國光、依爾雙豐、浩之大、鶴壁全豐、國光園林等五個品牌,公司通過多品牌運行,有利于每個品牌在不同應用上覆蓋空白作物和空白市場,從2022年的情況來看,公司經銷商的數量比2021年增長了約50%。公司經銷商數量的持續增加為公司擴大市場規模提供了基礎。
另一方面,公司是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品種最多的企業,可以為較多作物提供全過程的解決方案,提升了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
問3:公司在終端銷售上有何特點和優勢?
答: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使用上與其他農藥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通過應用技術培訓等技術營銷方式對用戶進行科學的、精準的指導。公司技術服務優勢主要有:一是應用技術積累豐富,二是專業化程度高,三是技術服務隊伍人員較多,四是將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技術服務精準、到位。因此服務對象對公司的信任度、對公司產品的認可度高。
問4:公司二季度是產品銷售旺季,未來或有所改變嗎?
答:受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影響,農藥在消費和生產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其中3-9月份是農藥使用的高峰期。從歷年看,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約占全年收入的四成,凈利潤約占全年凈利潤的五成,凈利潤的占比高于營業收入的占比的主要原因為二季度高毛利產品占比較高。
問5:公司2022年計提減值對未來有何影響?
答:公司2022年因并購鶴壁全豐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以及受恒大財務危機影響計提減值不會對公司未來產生持續影響。
問6: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的影響如何?
答:去年4季度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對公司毛利率改善有利,從一季度來看,公司毛利率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