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裁何頡向證券、投資機構介紹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基本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由人工合成或從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與植物內源激素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一類物質,我國將其納入農藥管理,一個農藥登記證的取得往往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形成了比較高的行業準入門檻。
行業未來發展的動力來自農業傳統的耕作模式的改變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新需求,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經營,機械化的操作、智能化的管理正在深刻的改變傳統耕作模式,這種變化給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產品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由于植物生長調節劑有減少人工、配合機械化的優勢,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需求也越來越剛性。隨著規模化種植模式的持續發展、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將持續擴大。二、溝通交流情況
問1:公司產品成本構成是怎樣的?
答:主要由原藥、助劑、人工費用、設備折舊等構成,其中原藥占比較高。
近年來,由于環保安全要求趨嚴,上游原藥價格出現了很大波動,到去年二季度達到頂峰,因此公司毛利率也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去年下半年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已有所回升,預計未來還會有所改善。
問2:公司2022年計提減值對未來有何影響?
答:公司收購鶴壁全豐51%股權,投資成本超過鶴壁全豐凈資產公允價值形成了約1億元的商譽。2022年度鶴壁全豐因受多種因素影響,盈利不及預期,因此公司計提了6,600萬元商譽減值損失。另外,受恒大財務危機影響,2022年繼續對恒大的債務計提減值約2,600萬元,截止2022年底,對恒大的應收賬款及理財已計提了全部減值。前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未來產生持續影響。
問3:今年終端市場需求如何?
答:非農業用藥市場主要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環境有害生物防治、名木古樹復壯、家庭園藝及花卉等方面,2020-2022年受封控影響,很多時候無法正常開展技術推廣、技術服務,影響了銷售,加上市場需求增長緩慢,因此公司非農業用藥業務業營收入較疫情前變化不大。今年上半年以來上述不利因素逐漸消除,需求正在恢復。
農業用藥市場方面需求相對剛性,公司將加強國光、依爾雙豐、浩之大、鶴壁全豐四個營銷業務板塊在空白作物、空白區域推廣,推動終端銷售持續發力。
問4:公司的產能情況如何?
答:公司目前有原藥產能1.45萬噸,制劑產能近8.88萬噸,可以滿足公司未來3-5年發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