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層介紹公司經營情況
2、交流互動環節:
問題1:請問公司截止2022年底的在手訂單是多少?這些訂單在2023年度能轉化成收入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答:項目研發需要一定的周期,公司按照項目進度確認收入,截止2022年底,公司在手未確認收入的訂單金額約15.95億元,預計其中將有4.68億元在2023年度確認收入。
問題2:請問公司預計2023年度新增訂單中創新藥訂單的占比是多少?
答:根據公司2022年新增訂單來看,創新藥訂單占比60%以上,預計2023年也基本一致。
問題3:公司已有充分的存量訂單及人才儲備等,請問公司計劃未來如何發揮這些優勢,提升公司利潤率?
答:2022年,公司新增業務合同金額約8.43億元,同比增長約53%,并且在引入了很多高層次人才。隨著公司商務布局、人才團隊以及管理體系的不斷優化,公司各方面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隨著外部客觀因素影響的減弱,公司臨床業務進度也快速恢復,人均產值也將得到提升,進而提升公司利潤率。
問題4:請問公司的中藥領域優勢體現在哪里?
答:相對西藥,中醫藥有獨特的評價方法與體系。公司成立已有21年,有一定的文化歷史、項目經驗,規模也較大,且作為上市公司,規范性、抗風險能力更強。另一方面,公司有中藥CRO的儲備人才及完善的中藥CRO工作體系,能高效完成中藥CRO的方案設計、執行到報告呈現,在中藥CRO研發服務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市場認可,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
此外,參與中藥研發的CRO公司,需要中藥背景的專業人才、成熟的中藥研發CRO服務體系、中藥研發的機器設備、豐富的中藥研發項目經驗以及與中醫臨床實驗機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因此,公司在中藥研發方面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問題5:請問公司如何看待未來中醫藥市場的發展?
答:中醫更注重調理,能有效預防胃病、調理亞健康。中醫在某些疾病領域有獨特優勢,比如女性群體的乳腺增生、痛經、慢性盆腔炎等;此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中醫藥未來會在老齡化群體中發揮作用,比如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壓、高血糖、失眠及日常保健等等。
此外,目前市場上獨家的中藥產品越來越少,通常一個中藥產品會有多個仿制品種,因此這類產品在市場銷售端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從而催生了中藥創新藥的需求,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中藥研發的政策出臺,企業對相關藥物的研發熱情也在不斷提高,這也給中藥CRO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問題6:請問目前公司有承接國外的研究服務訂單嗎?
答:目前公司業務以國內客戶為主,主要收入均來自境內。公司也希望未來能夠承接國內外客戶訂單、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業務以及接受國外客戶的委托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業務,逐步開拓國外市場。
問題7:請問公司管理層在2023年度有股份增持或回購的計劃嗎?公司2023年度有股權激勵計劃嗎?
答:2023年2月,公司發布《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擬向董事長王廷春先生發行不超過11,931,818股公司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400萬元,目前該事項已到深交所問詢階段。2023年3月,公司推出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目前已完成股份授予登記。CRO公司屬于人才密集型企業,公司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以及團隊的穩定,除了本年度推行的股權激勵外,公司正在實施的股權激勵還有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及2022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
問題8:請問目前公司在醫療器械板塊發展如何?未來在這方面如何規劃?
答:公司有專門的九泰藥械從事醫療器械相關的臨床試驗以及注冊申報服務。2022年度,九泰藥械新增訂單近6000萬元,實現營收約3,500萬元。雖然目前九泰藥械的體量不大,但它已經服務過多項創新型醫療器械項目,例如為人工心臟、中國第一臺碳離子放射治療系統、體外膜肺氧合裝置(ECMO)等醫療器械提供臨床試驗服務,隨著未來醫療器械國產化替代,國產醫療器械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將給公司帶來更多業務。
問題9:作為一家知識密集型企業,請問公司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
答:醫藥研發公司是人才密集型企業,公司非常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我們通過股權激勵、內部的獎勵制度及競爭機制,持續培養人才,穩定核心團隊。除此以外,公司的企業理念、文化、行業影響力、市場認可度,員工的歸屬感等都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
問題10:請問公司在中藥研發業務上有多少員工?
答:2021年,公司將中藥臨床、臨床前業務整合到全資子公司杏林中醫藥獨立運營。目前杏林中醫藥的臨床前藥學部分有30多人,臨床業務人員有約30名,但公司的CRA和CRC團隊約500多名,是為整個臨床試驗業務(包括中藥、化藥、生物制品等)模塊提供臨床監查服務的。此外,河南子公司約40余人可以從事上市后再評價業務,公司還在江西建立了中藥研發服務平臺,在河南南陽建立中藥CDMO平臺等,公司中藥研發能力進一步增強。
問題11:目前市場是比較關注院內制劑的研發,請問院內制劑開發是否會給CRO帶來訂單?
答:《專門規定》明確院內制劑如果有規范的人用經驗資料可以替代探索性的II期臨床研究,目前中藥企業和研究單位開發院內制劑的積極性非常高,有些地方政府在積極推進院內制劑的轉化,并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公司也有參與部分項目的評估。院內制劑轉化為中藥新藥,需要完成臨床前藥學、藥理毒理試驗,II期臨床試驗(部分可以通過人用經驗收集代替),III期臨床試驗,一定會為中藥CRO帶來訂單。
問題12:請問公司預期未來臨床業務和臨床前業務發展如何?公司對比其他同行公司的優勢在哪里?
答:在公司業務正常開展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臨床前業務能有30%以上的增速,臨床業務的增速會更高,預計增速40%以上。公司的臨床業務一直是公司最主要也是最有競爭優勢的業務,公司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人員團隊,也有豐富的客戶資源、醫院資源等,尤其在抗感染、肝病、消化和腫瘤病的研究領域,此外還有中藥是公司的特色領域。特別這兩年公司引進了很多高端人才,臨床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另外,部分客戶偏向將項目委托給一個CRO公司,可以節約溝通的時間成本,提高研發效率,而博濟醫藥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新藥研發“一站式”全流程CRO+CDMO服務的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問題13:請問公司如何看待近期的中藥政策對未來中醫藥市場的影響?
答:《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遵循中藥研制規律和特點,不斷強化“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重視人用經驗、全過程質量控制”等研制理念,是兼顧藥品基本要求、具有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專門規定》鼓勵中藥創新,充分尊重中藥人用經驗,明確中藥療效評價指標的多元性,將極大地激發中藥新藥研發的熱情,催生中藥研發的CRO服務需求。
問題14:請問公司2023年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董事長是基于什么原因認購?另外公司前次募集資金使用較慢的原因?
答:主要還是基于對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信心。公司希望通過本次發行,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用于公司人才引進和自研項目投入。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雖然已在前期經過了充分的可行性論證,但實際投入過程中受到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在產能擴張的進度上更加謹慎,因此項目的整體進度放緩。
問題15:請問公司財務科目“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中主要是哪些投資?
答: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是公司參股的從事醫藥研發、與公司主營業務有協同的醫藥研發公司;二是投資醫藥產業基金,相關產業基金主要投向藥物研發、仿制藥、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大健康行業標的。兩種渠道均為圍繞公司的戰略發展路徑進行產業整合和戰略投資,目的是希望有效借助各方優勢資源,為公司后續發展儲備優質項目,不斷完善公司產業鏈,提升公司綜合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