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3-07-05 | 凱賽生物 | 公司現場 | 特定對象調研 |
參與機構 |
財通基金,方正證券,興業銀行,中銀基金,國君資管,國海證券,農銀匯理基金,浦發銀行,廣發證券,鵬華基金,中郵創業基金,鴻商資本,中信建投基金,華安基金,華安證券,鑫巢資本,中歐基金,高盛中國,財通證券,璟恒投資,民生化工,博道基金,山西證券,珍諾投資,禹田資本,申萬宏源,招商銀行,招商證券,中金公司,澤興基金,上投摩根基金,首鋼基金,海通證券,農銀匯理,中國人壽,中信證券,海富通基金,建信資管,華福證券,上銀基金,長江養老,泓德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長城化工,國金公司,匯添富基金,興證基金 |
調研詳情 |
1、 此次招商局入股凱賽的交易結構如何? 凱賽生物原控股股東CIB以股票出資,招商局集團以現金出資,共同設立有限合伙公司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業(擬)。有限合伙企業的現金將用于認購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股票。在交易達成之后,招商局集團將通過該有限合伙企業間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 2、 凱賽和招商局此次合作對公司運營的影響如何? 此次招商局入股以及業務合作事項的落地,將加速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的應用開發與推廣,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獲取更多發展合成生物產業的資源。 3、 與招商局此次簽訂的1-8-20框架訂單的背景和后續執行情況展望 招商局對于進入綠色制造和使用綠色產品有明確的需求;凱賽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復合材料需要場景落地且能夠滿足招商局的應用需求。公司與招商局的此次業務合作是雙方需求的落地。目前雙方正在組織有高層參加的團隊認真落實1-8-20計劃。 4、 合成生物學可以應用在在醫藥、食品和材料等多個領域中,其中最有價值的領域是什么? 合成生物的目的是改造代謝途徑或提高效率以生產制造產品。合成生物學用于生物制造最根本的價值是消除人類對石油化工產業的依賴,徹底解決碳排放問題。 5、凱賽生物選擇生物基聚酰胺這一賽道的原因是什么,競爭優勢在哪里? 生物制造在目前階段的選題尤其重要。地球上自然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比如蛋白、核酸、多糖,從結構和功能上堪稱完美。凱賽生物選擇生物基聚酰胺這一賽道,本質上是用微生物代替動物和昆蟲制造出可以具有蛋白結構的材料,從原理上決定了比化學法具有天然優勢。 6、 凱賽生物如何構造生物基聚酰胺的性價比優勢? 凱賽生物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聚合級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的產業化且占領了全球主要市場;也在全球第一次推出了生物基戊二胺產品。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不僅在成本上可以同化學法同類產品競爭,其聚合后的生物基聚酰胺更在功能上具有顯著優勢。比如,耐高溫生物基聚酰胺的高流動性可以提高復合材料中的玻纖含量,既增加了強度,又大幅降低了成本,在應用中的性價比優勢得以凸顯。 7、 凱賽生物在生物基聚酰胺復合材料應用開發上的布局和進展 凱賽生物開發了高玻纖含量的復合材料加工技術,從工藝和設備角度在復合帶材、片材、管材、型材方面做了大量開發研究。生物基聚酰胺玻纖復合材料的強度可以替代不可回收的熱固性材料,也可以與鋼材和鋁材競爭,具備輕量化、易加工、低碳環保等突出優勢,在很多應用場景下具有性價比。公司正在開發的生物基聚酰胺的潛在應用場景包括新能源裝備、交運物流、建筑裝飾等。 8、 生物法長鏈二元酸應對競爭對手的措施及發展規劃 凱賽生物擁有成熟的生產長鏈二元酸的底盤細胞以及高通量菌種篩選技術,布局了從菌種到提取純化及應用開發的完整專利池,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優勢會繼續保持。公司將通過開發生物法長鏈二元酸新品種不斷擴大市場空間并增強行業競爭力。 9、 秸稈項目進展及其他產品規劃 目前,公司在山西的秸稈制乳酸項目的發酵工藝已經得到驗證,生產設備基本安裝就緒,但部分設備尚需改進。公司也在開發以秸稈為原料的其他產品,例如油脂等。 10、凱賽生物是否有在醫藥領域運用合成生物技術的打算? GLP-1類藥物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放量,生物合成可以助力多肽類藥物降本,極大地提高藥物可及性。公司有布局多肽類藥物合成的計劃,目標是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做出低成本的高附加值原料藥。 11、凱賽生物是否有對其他新化合物進行布局? 公司正在開發生物基含雜原子的環狀化合物,布局生物基哌啶產品。 12、凱賽生物的戊二胺生產技術情況如何? 從葡萄糖到戊二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葡萄糖到賴氨酸再到戊二胺,一種是由葡萄糖一步做到戊二胺,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公司目前兩種方法都可以做。 13、凱賽生物后續在生物基聚酰胺領域將如何布局? 由于加工工藝和設備不同,下游客戶對公司的生物聚酰胺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公司目前正在做大量的驗證工作,聯合了很多設備廠商對成型工藝做了大量的改造。公司希望在完成驗證后,對于眾多的細分應用領域,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第三方加入,形成生態圈。公司會做好相關的技術支持工作,對生態圈合作伙伴進行賦能。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