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主要客戶的營收占比情況如何?
答: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客戶為舍弗勒、采埃孚、利納馬、北京振華、無錫威孚,前五大客戶營業收入占比為59.34%。第一大客戶為舍弗勒。
2、鋁鍛件和鋼鍛件的生產工藝有什么區別?
答:鋁鍛件與鋼鍛件的生產工藝總體沒有很大區別,主要由材料的性能差異導致的工藝參數的變化,如加熱溫度控制、熱處理工藝、探傷工藝、模具設計等方面有所變化。
3、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答:公司深耕鍛造行業幾十年,積攢了深厚的技術優勢,公司依托技術研發優勢,發揮所在地產業集群的便利性,凝聚各級管理人才的智慧,充分調動自身資源,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與國際知名汽車零部件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客戶資源優勢,進而增強新客戶的信任,持續提升公司在汽車鍛件行業地位。
總體來說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有:①客戶資源優勢,公司定位清晰,與主流客戶合作,進入其供應鏈體系后,有較強的蝴蝶效應;②產品質量優勢;③技術研發優勢,公司擁有較為先進的生產工藝、模具自主設計能力、裝備自主研制能力、與客戶同步設計開發能力;公司的產品線豐富,可涵蓋汽車零部件鍛件的大部分安全件;④快速響應客戶優勢;⑤管理優勢;⑥產業區域優勢。
4、公司哪些產品應用于發動機?公司的哪類產品鍛造工藝最難?
答:公司應用于發動機的產品主要為高壓共軌,公司生產的鍛鋼高壓共軌產品為毛坯件,用于商用車,由博世指定交付給威孚高科和利納馬,由威孚高科和利納馬進行機加工,再交付給博世,2022年高壓共軌產品國內商用車市場占有率約41.06%。不銹鋼的高壓共軌主要應用于乘用燃油車上,高壓共軌技術更適合高排放的技術要求。
鍛造產品的難度系數主要取決于鍛件重量與鍛件外廓包容體質量之間的比值關系,比值越小,難度系數越大。
5、海外占比較大,主要出口的客戶是哪些?外匯敞口和匯兌損益有做鎖定嗎?
答:公司產品外銷主要出口至采埃孚巴西、采埃孚斯洛伐克、采埃孚德國、舍弗勒德國、THK加拿大、舍弗勒墨西哥等國際零部件集團在歐洲或美洲的工廠。
出口業務主要采用跨境人民幣、美元和歐元結算,國外客戶的信用賬期較好,公司不會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量,對國外的客戶回款有一定的預期,收匯后一般及時結匯用于生產經營。
6、客戶的成本調價機制是什么?
答:根據客戶有所不同,以季度調價為主。公司與主要客戶就鋼材價格波動、匯率變動與產品銷售價格聯動作出約定,定期調整產品售價。
7、對明后兩年的營業收入的預判如何?
答:公司的主要客戶為世界零部件百強企業,公司的營收規模相對于我們的客戶來說相對較小。在保證產品質量穩定且滿足客戶要求的條件下,我們是其全球供應商,客戶訂單會有充分保障。基于公司與國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的長期穩定的合作,也會帶來蝴蝶效益,有助于進入新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公司的多數產品,如平衡軸、連桿、軸套、軸輪、外輪、球頭、拉桿、轉向節、節叉、控制臂、門鉸鏈等產品不會被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替代,相應產品可在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通用。
同時公司也積極開發新能源汽車客戶,根據新能源汽車客戶的需求開發適用于新能源車型的產品,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定點開發的新能源項目已達45個,其中如電機空心軸等多款產品已量產。
公司來自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收入從2020年度的512.18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為0.87%,快速增長到2022年度的9,847.7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為10.05%。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未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收入和占比也將快速增長。
8、公司目前及未來的產能如何?
答:截止2022年末生產產能已基本飽和。現在募集資金已經到位,公司將會根據募投項目建設規劃進度,陸續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逐步擴大產能,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
9、目前公司有沒有大的客戶定點項目?
答:公司的終端客戶為奔馳、寶馬、奧迪、大眾、通用、特斯拉、比亞迪、小鵬、理想和蔚來等企業。直接客戶主要以世界零部件百強企業為主,其中博世、采埃孚和麥格納位列前五名。目前公司開發的產品大部分為客戶1-2年后需量產的產品,產品交樣后需進行臺架、路試等實驗,通過后進行小批量生產,量產需根據客戶的車型何時推向市場來確定。一般傳統燃油車從項目定點階段到量產約1-2年,新能源車型時間相對縮短。
10、汽車行業的年降對公司的影響?
答:年降是汽車行業的慣例,產品進入量產后才會進行年降,公司各產品的交付時間點,年降幅度均有所不同,在產品量產后,產品的技術工藝亦日趨成熟,公司可以通過提升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來減少年降的影響。客戶與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除常規年降外,沒有其他的特殊年降要求。
11、機器人產業的關注度較高,請問機器人的零部件生產難度大不大?
答: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安全性能較高的系統,汽車需要經過臺架、路試等極端工況的實驗。機器人上的連桿、拉桿等結構件產品工況相對比汽車工況條件較好,其產品的鍛造件開發周期預計比汽車行業較短。未來,公司將持續關注機器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智能裝備、自動化等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