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韓嘯先生分別從公司概覽、主營業務、財務狀況、核心優勢、市場潛力、未來布局、募投項目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互動交流環節:
問題1:公司目前的產能情況?
答:公司的產能指汽車流體管路總成類的生產能力,2022年的產能利用率接近96%。為解決產能不足,公司以現有產品為基礎,充分利用募集資金,加快募投項目建設,擴大現有汽車用流體管路及塑料零部件的產能,以及新增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管路總成產能。
問題2:如何看待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管路總成的增速?新能源熱管理管路總成大規模量產是否會導致單價下降?
答: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政策,以及公司較早的技術儲備和客戶合作開發優勢,2020-2022年,公司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管路總成收入實現了從百萬到千萬再破億元大關的高速增長。2022年以前,公司新能源熱管理主要是一些項目的樣件和小批量生產,價格波動性強。從2022年開始,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總成實現批量供貨,單價趨于穩定的狀態。公司目前在新能源熱管理上面還是以電池冷卻管路為主,未來電機、電控、空調類相關產品的比例增加后,單價可能會在產品結構上有所變化,但就目前而言,電池冷卻管的價格比較穩定。
問題3:今年二季度收入預測與一季度收入持平的原因?一季度費用率較高,全年的費用情況如何?
答:第二季度的收入預測基于公司目前的在手訂單生產及交付情況,詳見招股說明書第二節第七部分。一季度費用率較高主要系一季度收入相對于全年占比偏低。關于收入費用的詳細情況,請留意公司后續披露的定期報告。
問題4:近幾年,公司快速接頭采購比例提高的原因?
答:從產品用量上看,隨著整車排放標準和新能源產品占比持續提升,管路結構復雜化使連接件平均用量大幅增長,公司快速接頭絕大多數為自制且數量占比持續提升中。外購快速接頭數量亦有所增長,主要針對不同客戶差異化要求的特殊規格,其單價較高使采購金額呈上升趨勢。相關產品公司將根據規模效應預期持續推動國產化降本工程,進一步提高自制率。
問題5:前5大客戶的收入占比情況如何?未來是否會變動?
答:2021年前5大客戶占比超過70%,2022年下降到68%左右。除了占比外,前5大客戶也有所變化,寧德時代、廣汽集團進入,比亞迪躍升為第一大客戶。另外隨著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客戶和儲能業務的快速增長,吉利、長城、理想、哪吒、零跑等新客戶項目逐步投產,以及配套的募投項目產能的全面釋放,未來公司前5大客戶及收入占比都將會發生變化,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將會持續下降。
問題6:公司在不斷拓展新客戶,比如理想等新勢力,在整個過程中被替代的份額主要是什么?
答:在新能源汽車客戶中,公司積極推進尼龍管作為高性能輕量化替代產品,主要針對全車熱管理系統中的三電系統以及空調暖風部分目標較為普遍的橡膠和金屬管路。目前公司產品在電池包和底盤部分已經實現了批量配套,同時電機、電控和暖風部分相關產品已有部分交付和大量儲備項目。
問題7:公司一個核心優勢在于技術研發優勢,對于核心技術專利,競爭對手是否也在研發?公司的技術發展方向是什么?
答:公司所處行業的核心技術一是管路的生產,需要多年積累的成熟生產工藝和對原材料物性掌握。在汽車的燃油及蒸發排放系統和電動車的電池熱管理中,產品的壽命要求幾乎與整車相等,對質量、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對供應商技術能力和質量控制標準的要求也很高。作為價值占比最高的二級零部件即快速接頭、控制閥、傳感器等產品的要求遠高于管材,比管路供應商的認證時間更長,需要龐大的歷史交付績效去建立足夠數量的產品失效模型,在此基礎上不斷吸收不同客戶的特殊要求并持續改進問題。這是新競爭對手和客戶都需要同時承擔的時間和交付風險成本,極大提高了競爭對手的進入門檻。
未來,公司將緊緊抓住當前汽車和新能源行業的“材料替代”和“熱管理系統跨域集成升級”兩大重要趨勢產生的巨大市場擴容空間,積極投入全車管路材料替代的市場拓展,擴展流體控制領域的功能性集成,適應市場開發儲能電池熱管理、氫能源燃料電池等相關產品,積極布局換電、空調、空氣懸架等領域,實現向中國領先的汽車和新能源流體控制系統集成商的升級。
問題8:公司開發設計的三電系統的新產品,包括用于氫燃料電池上的一些產品,目前是什么進展?
答:公司針對電池冷卻模塊、電機、燃料電池等領域投入了較多的新產品開發,不限于管路產品。一部分是公司主動開發的技術儲備,一部分配合客戶做一些前期的工程開發和臺架試驗,還有一部分目前已經開始生產并實現了少量交付,擁有較好的技術前瞻性和市場價值,但預計今年內不會形成較大的收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