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諾和2022-08-2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陽光諾和2022-08-2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2-08-22 陽光諾和 - 業績說明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路演中心
    參與機構
    投資者
    調研詳情
     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上證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召開了線上業績說明會,說明會流程包括:董事長致辭、管理層業績說明與在線回復投資者問題。問答環節情況如下:1. 您好,公司上半年業績不錯,公司業績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復:受益于國內藥物研發市場持續增長,公司管理團隊緊緊圍繞董事會確定的年度經營目標,加大藥物研發新技術平臺的投入,提高研發團隊專業能力、效率和質量,夯實臨床前及臨床一體化綜合服務優勢,不斷提升的研發服務能力進一步贏得客戶認可,推動市場訂單穩定增長;同時,公司繼續加強國內商務網絡和商務團隊建設,2022年1-6月新簽訂單5.45億元,同比增長24.15%,持續增加的客戶需求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時又拉動公司研發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2. 公司的研發費用較上期增長了82%,請問在研項目主要在哪些領域?有取得什么成效嗎?回復:上半年研發投入增幅較大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自主立項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特色仿制藥的研發投入所致。公司自主立項產品管線豐富,研發進度有序推進,目前公司內部在研項目累計已超170項。公司的研發投入主要用于自主立項的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和仿制藥項目。在創新藥方面,公司在研產品主要應用在鎮痛、腎病與透析、腫瘤輔助、心腦血管、抗菌用藥等適應癥領域;在改良型新藥方面,公司在藥物傳遞系統上開展技術研發及產業轉化研究,以長效微球制劑、緩控釋制劑等為研發重點;在仿制藥方面,公司在研產品重點包括復雜注射劑、多肽制劑、局部遞送與透皮吸收藥物、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及其他特殊制劑等。2021年公司研發的改良型新藥“NHKC-1”品種獲得臨床試驗許可,屬于含有均以在國內外上市活性成份的新復方制劑,臨床應用于高血壓治療;2022年7月11日,控股子公司諾和晟泰在研項目“STC007注射液”獲得臨床試驗許可,該品種屬于化學1類新藥,即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豐富了公司腎病并發癥及鎮痛領域產品管線,對公司經營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未來技術成果轉化帶來的收入將成為公司業績又一增長點。公司自研品種到達一定研發進度時,公司擇機將品種轉讓給客戶,并保留部分上市后收益分成權,公司將從中獲得技術轉讓收入以及產品產生銷售收入后的分成收益。3. 公司領導好,請問公司技術平臺的儲備及開發情況怎么樣?回復:公司圍繞藥物發現、藥理藥效、藥學研究、臨床研究及生物分析領域發展的需求,通過自身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多個領先技術平臺,發展核心技術及管理體系,掌握了一系列藥物研發關鍵技術與評價模型。公司在建的四大研發平臺:藥物創新研發平臺、創新藥物PK/PD研究平臺、特殊制劑研發平臺及臨床試驗服務平臺,能全面提升仿制藥物和創新藥物研發服務水平,加深公司在研發產業鏈的戰略縱深,為客戶提供種類更多、難度更大、附加值更高的研發服務。目前特殊制劑研發平臺項目進度較快,報告期內累積投入進度已達到55%,重點進行改良型新藥、兒童用藥、透皮吸收與局部遞送藥物研究等;創新藥物PK/PD研究平臺投入進度超30%,主要進行大小分子生物分析服務、創新藥品種藥理藥效研究等,其中全資子公司陽光德美上半年啟動的微生物內毒素抗體藥物臨床PK研究分析、免疫原性評價,干細胞項目臨床研究細胞因子多重檢測、免疫原性研究,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相關細胞因子超敏檢測,多肽項目臨床研究的PK分析、免疫原性評價等多個創新藥臨床研究和生物分析檢測服務,已形成服務收入;藥物創新研發平臺累計投入進度23%,上半年主要擴建諾和晟泰創新藥基地,重點打造核酸藥物、多肽類藥物核心技術開發平臺,在多肽偶聯藥物領域及其他創新藥領域形成專屬特色,同時布局多肽高端仿制藥特色品種管線;臨床試驗服務平臺旨在為臨床實驗的實施提供系統性的專業支持,以降低項目的研發風險、幫助客戶節約研發經費,并提高產業化轉化的速度,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多中心發展。4. 請問目前公司的訂單情況如何?回復:公司上半年新簽訂單金額達5.45億元,增長率達24.15%,累計存量訂單17.89億,同比增長32.81%。充足的訂單量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公司先后為國內520余家客戶提供藥物研發服務,上半年新增客戶19家。公司繼續加強國內商務網絡和商務團隊建設,持續加大藥物研發新技術平臺的投入,提高研發團隊專業能力、效率和質量,推動市場訂單保持穩定增長。5. 作為人才和資金雙密集型的企業,在人員方面有什么計劃?回復:公司的人員團隊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同步壯大,上半年公司研發團隊擴大至771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78.51%,人數同比增加15.94%,本科及以上研發人員比例高達81.19%;2022年半年度公司人均產值達到34.97萬元,較上年同期人均提高6.5萬元。作為人才密集型行業,公司很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及培養體系。在未來幾年內,公司將持續引進高級人才和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加強與國內知名研究所及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以及知識資源,為公司提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儲備;同時,加強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立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績效考核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6. 請問公司對行業趨勢有何判斷?為此,公司作了哪些前瞻性的業務布局?回復:中國的CRO行業是近二十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目前國內CRO行業整體呈現多、小、散的格局,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在國內醫藥政策鼓勵由仿制藥向創新藥發展、國內監管水平向國際接軌,吸引國際醫藥研發需求轉移的大背景下,我國醫藥行業正處于向自主創新發展的黃金時期。企業在創新藥研發上的投入力度加大,并且隨著越來越多創業型生物制藥公司及Biotech的成立與崛起,藥企對CRO的依賴將進一步加深,未來CRO的需求和業務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市場規模也將持續擴大。公司已在仿制藥領域深耕十余載,自2017年仿制藥臨床前及臨床一體化研發體系成型之后,公司開始持續布局新藥臨床及臨床前研發鏈條。公司正在建設的兩大研發平臺均聚焦于創新藥領域:藥物發現技術平臺深入挖掘類肽創新藥,掌握多肽偶聯PDC藥物的靶向多肽序列、連接子類別以及連接位點等關鍵技術;新藥PK/PD研究平臺著重于抗體藥物、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血液制品、核酸類藥物、疫苗等的PK/PD大分子生物分析,免疫原性評價,定量藥理學研究等。公司將在各類型創新藥研發服務體系中,進一步擴大并強化專業服務能力。7. 請問公司是否有對海外業務的規劃?回復: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全球CRO市場處于擴張期。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預測,至2022年,全球CRO市場規模將達到801億美元,2022-2024年CAGR為9.48%,隨著在研管線藥物數量的增長和臨床前、臨床早期在研管線藥物的向后推進,全球CRO行業規模亦將快速擴大。目前公司主要服務于國內客戶,公司將根據業務需求以及在未來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在合適的時間開始海外業務布局。8. 請問公司與其他公司相比在臨床藥物研發中具有什么優勢?回復:公司制定并不斷完善的《臨床試驗項目標準操作規程》,從項目立項、舉辦臨床試驗協調會臨床試驗監查等各個方面對臨床服務業務進行了詳細規定。此外,公司在內分泌、降糖、鎮痛、呼吸、心腦血管、過敏及變態反應、腫瘤等適應癥方面有大量臨床項目開展合作,相關臨床研究方案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結合公司豐富的臨床基地和專家資源,公司通過高效執行標準操作規程和科學可行的臨床研究方案,通過臨床醫學平臺、臨床運營平臺、SMO平臺、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平臺等,保障項目高效推進、過程合規、數據可靠。9. 公司藥學業務收入快速增長是什么原因?回復:藥學研究方面,公司提供包括原料藥制備工藝及結構確證、劑型選擇、處方組成、制劑工藝、質量研究和質量標準的制訂、穩定性研究、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或容器的選擇研究等服務。在原料藥方面,公司根據最新的法規和指導原則已為客戶研發了多種原料藥。公司大力發展新技術,利用綠色酶化學解決了傳統化學難以解決的藥物合成問題,快速推進了藥物的研發進展;在原料藥質量研究方面有較強實力,能夠控制原料藥中基因毒雜質和金屬元素雜質含量,達到ICH指導原則的要求;在制劑方面,在藥品制劑開發過程中,公司在掌握常規制劑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原料藥晶型、藥物代謝等方面,通過緩控釋制劑技術平臺、多肽藥物分子設計及開發、特殊制劑研發平臺等,完善制劑工藝。公司業務起步于藥學研究業務,在藥學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扎實的客戶基礎。截止2022上半年,藥學研究板塊人員735人,同比增長31.48%,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服務能力。2022年上半年公司藥學研究服務實現營業收入23,058.57萬元,同比增長74.24%,保持穩健發展。10. 請問公司2022半年度新簽訂單量保持較高增速的原因?公司目前客戶結構和各類型客戶臨床需求是怎樣的?回復:受益于國內藥物研發市場持續增長,公司管理團隊圍繞董事會確定的年度經營目標,加大藥物研發新技術平臺的投入,提高研發團隊專業能力、效率和質量,夯實臨床前及臨床一體化綜合服務優勢,加強國內商務網絡和商務團隊建設,不斷提升的研發與服務能力進一步贏得客戶認可,推動市場訂單穩定增長。公司先后服務國內520余家客戶,2022年1-6月新增客戶19家,新簽訂單5.45億元,同比增長24.15%。臨床試驗服務方面公司的行業經驗涉及腫瘤、呼吸、消化、內分泌、降糖、心腦血管等常見疾病領域、以及局部給藥、改良型新藥、AI數字療法及醫美器械等特色領域,目前已實現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多中心布局,可滿足全國客戶新藥I-IV期多中心臨床試驗、器械臨床試驗和生物等效性試驗相關服務。11. 請問公司實驗室產能后續的投放規劃是怎么樣的?回復: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擁有3.60萬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實驗室面積為2.59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實驗室面積為1.01萬平方米。上半年擴建特殊制劑研發平臺實驗室主要位于北京、無錫、成都等地,主要增強公司在改良型新藥、復雜注射劑、復方制劑、口服液體制劑、局部遞送與透皮貼劑、兒童藥等特殊制劑的研發服務能力;擴建位于成都的藥物創新研發平臺,主要滿足公司在多肽和小核酸創新藥研發服務需求;臨床試驗服務方面公司已實現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多中心布局,覆蓋全國客戶新藥I-IV期多中心臨床試驗服務、器械臨床試驗服務;創新藥物PK/PD研究平臺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建設兩個研發基地,涵蓋新藥分子篩選及評價、藥代動力學、免疫原性、藥理藥效學及生物標志物等相關研究,提供臨床前及臨床生物分析服務。按照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情況,公司將繼續推進研發實驗室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公司研發服務能力。12. 展望未來三到五年,有可能影響公司業績增速的因素有哪些?公司如何防微杜漸、穩中求進?回復:難度大、周期長、費用高是醫藥研發的主要特點,也是行業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這對公司的研究服務水平和市場開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采用“大商務”方式對母子公司業務進行統一管理,持續深化國內商務拓展網絡和商務團隊建設,2022年1-6月新簽訂單5.45億元,同比增長24.15%,累計存量訂單17.89億,同比增長32.81%。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量充足,隨著訂單在未來逐步消化,公司收入也有望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持續增加的客戶需求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充分保障,并進一步拉動了研發服務能力的提升。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營業收入、人員團隊的進一步擴大與提升,公司的管理體系、業務程序將更加嚴格,將在人才管理、技術革新、產能提升、市場開拓、財務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管理意識,不斷提升運營和管理能力以適應經營規模擴大的需要。13. 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情況及原因是什么回復:2021年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53.41%,凈利率為22.04%,2022年半年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58.37%,凈利率為26.84%,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充足的訂單儲備、合理的業務結構和持續迭代的研發服務能力,為公司長遠發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