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記錄:
公司2022年度整體經營情況介紹:
1、肖博士介紹公司整體經營情況:
2022年,奧浦邁登陸科創板,自公司上市以來,始終致力于生物醫藥上游產業鏈核心原材料細胞培養基的開發生產和CDMO服務,通過培養基+CDMO業務的雙輪驅動,伴隨著整個生物醫藥產業鏈的蓬勃發展,以及進口替代的趨勢驅動,奧浦邁在實現中高端培養基自主可控的同事,也在推進公司產品的出海工作。2022年,面臨各種挑戰,公司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1)培養基鎖定中試和臨床階段項目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末已經有111個臨床前或者臨床階段項目采用奧浦邁培養基,跟2021年底比增長50%。公司在中高端蛋白抗體領域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國際市場的銷售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奧浦邁是一個國際的品牌,出海是公司始終的戰略目標,公司2022年度境外收入實現5,139萬,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17.46%,較去年同期增長15倍,公司的產品性能和服務獲得了海外客戶的良好反饋。為加快海外業務的擴展,2022年4月公司在美國加州灣區設立了美國子公司,也為公司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莫定了基礎;
(3)產品研發力度不斷加大:產品是公司的生命力,公司始終注重產品的研發開發,不斷推出優質產品,確保公司始終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2022年公司研發成果多面開花,核心產品CHO化學成分確定培養基中完善了星空系列培養基;疫苗領域研發也取得了進展,比如昆蟲細胞無血清培養基,疫苗細胞無血清培養基;完成了CHO定制化培養基的項目,推出了一系列培養基和補料,培養基在不同的細胞里都達到優秀的表現,產品性能也獲得了客戶良好的反饋及認可。
(4)產學研合作:2022年,我們和華東理工大學共同成立了奧華院。高校的早期研究和企業的產品研究融合非常有意義,雙方也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將資源投入更加前沿的技術,為公司的未來莫定了基礎。
(5)專利情況: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擁有超過100項知識產權,同時,公司HEK293CD05培養基已經獲得美國FDA的DMF備案,方便客戶快速申報。
(6)內部管理:在我們不斷推進業務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員工素質,公司也將不斷培養優秀人才,為公司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2、倪總介紹公司財務業績情況:
2022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4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增加38.4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5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增加74.4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8,879.79萬元,相較上年同期增加79.23%。基本每股收益1.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1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30元/股,同比增長60.49%。
2022年,公司培養基業務實現收入2.03億元,較上年增長59.18%。2021年培養基業務包含973.70萬元配方轉讓收入,扣除配方收入影響后培養基業務收入增長72.31%。得益于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以及對產品原材料的價格控制,培養基業務毛利率也得到了提升。剔除2021年配方轉讓業務后,培養基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近3個百分點。面對生物醫藥行業的嚴峻考驗,CDMO服務收入較上年穩步提升,公司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CDMO毛利率較上年提升近2個百分點。
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合計3,3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1.28%,相較上年同期增長68.60%。研發投入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拓展研發人員招聘對應支付的研發人員薪酬,以及對現有培養基產品的優化及新培養基產品的開發、CDMO新服務范圍的拓展所產生的研發費用增加所致。2022年無論是培養基新品還是拓展的CDMO服務能力以及推動產學研合作的奧華院都將為公司未來業務的推陳出新,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2年公司管理費用合計4631萬,同比上升14%,遠低于收入增長幅度,體現了公司在管理效率的持續提升。
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合計1360萬元,同比上升32%,低于收入增長幅度,休現了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提升,未來公司將加大在科研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銷售推廣力度,積極帶動公司品牌里的提升和業績的增長。
公司于2022年9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到賬15.11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5.06億元,較2021年底增加396.68%。公司資金中有3.4億元大額存單及結構性存款計入投資性現金,未計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隨著資金的大幅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的利息收益也大幅上升。
公司在上海臨港生命藍灣的C3培養基工廠2021年投產,過去兩年培養基產能和利用率迅速提升。公司募投項目之一“CDMO生物藥商業化生產平臺項目”將是公司承接臨床III期及商業化項目的重要保證,目前上述募投項目正在按計劃建設中。2023年,D3的CDMO工廠將建成兩條500L和兩條2,000L蛋白抗體生產線,大幅提升CDMO服務能力。
公司將竭力做好未來經營工作,力爭以更好的經營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
二、提問交流
Q:海外業務增長的驅動力在哪些方面?今年海外業務的預期?
A:過去幾年因為種種因素,我們和海外客戶的交流都是通過遠程的方式進行,現在可以自由拜訪海外客戶,我們希望今年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海外的培養基市場空間遠大于國內,我們在出海的過程中,每一個項目都是需要和海外品牌進行頭對頭的PK,憑借優異的產品性能以及非常好的技術支持,我們對未來海外業務的拓展充滿信心。
日前來看,我們認為歐洲市場相對更有潛力。歐洲有很多做類似藥的企業,歐盟對于類似藥企業的態度相對開放,所以歐洲的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藥企控制成本的需求亦會更加強烈。去年我們在歐洲市場的客戶項目,是相對后期、接近上市以及一些商業化在做變更的項目,都是類似藥所以量會相對較大。
目前我們的CHO、293系列都是重點出海產品,也獲得了客戶良好的反饋。我們都會循序漸進的推進。
Q:研發投入的方向?預計會投向那些領域?產業鏈方面是否有拓展的計劃?
A:一方面,在科研端,2022年11月我們和華東理工大學共同成立了“奧華院”,這是我們在科研端的一個重要發力點,產學研的合作也會更加緊密。奧華院有很多細分的研究方向領域,在類器官的培養基等方面都在做前沿的研究。
另外一方面,蛋白抗體領域的培養基我們會繼續深耕,不斷優化推陳出新,進一步加強公司競爭力,加高加深護城河,我們去年推出了“星空系列”的StarCHO和SagiCHO以及對應的補料培養基,未來我們亦會進一步完善推出更多的新產品;在疫苗(獸用)培養基領域,前期我們是戰略性的降低了它的優先級,優先選擇了在技術壁壘相對較高的蛋白抗體領域發力,目前我們的產能和精力足夠,這塊市場也是我們的重點發力方向;CDMO業務方面,我們去年新拓展了mRNA的技術平臺,此外今年募投項目也會投產將有能力承接III期臨床及商業化的項目。
關于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我們會圍繞“細胞培養”來開展,比如轉染試劑等方面。我們的策略一直都是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再去橫向的拓展,伴隨著國內國外業務的有序開展,未來我們會把奧浦邁打造成為一個平臺型的公司。
Q:因為景氣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去年的環境比較嚴峻,目前我們是否感受到回暖?訂單情況如何?
A:今年春節假期之后,商務活動等各方面都密集的開展,同時我們迎來了很多的客戶審計。從情緒上來說,大家的情緒已經向好,但是體現到實際的訂單以及業績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具有帶后性,考慮到不同管線和業務的進度,預計傳導至產業端需要1-2個季度左右。
2022年面臨的環境非常復雜,但是我們的團隊經歷了種種考驗,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今年整體宏觀和微觀環境都在逐步恢復,慢慢向好,今年公司國際化也會進一步的推進,我們對今年的增長還是有信心的。
Q:預計未來中長期我們在國內蛋白抗體領域的市場份額?
A:根據沙利文的數據,2020年我們在蛋白抗體領域是國產的第一名,2022年的數據應該還沒出來,我們還沒有看到。但是從管線上來判斷,以及2021年和2022年我們在蛋白抗體領域的培養基銷售額的增速遠超行業增速,我們有理由相信奧浦邁依然是國產第一位。
Q:目前使用我們培養基的111個管線當中,是否包括國外的管線?是否包括已經在做上市后藥品變更培養基的管線?
A:目前管線當中未包括國外客戶的管線,也不包括處于變更過程中的管線。上市后藥品變更培養基主要取決于客戶的進度,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為客戶提供優異的產品和服務。
Q:培養基毛利率提升的原因?以及今年的展望?
A: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是規模效應帶來的。我們對毛利率沒有設定一個必須達成的量化的指標數字,從公司經營及商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和客戶合作共贏,幫助客戶降本增效,和客戶共同長遠的發展。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也會逐步加大,新產品的爬坡過程中必然也會對毛利率有一定的影響。綜合考慮來看,我們的培養基產品會維持相對較高的毛利率。
Q:我們如何看待AI培養基?是否會使用AI去做培養基的開發?
A:我們對于使用新技術輔助產品開發的態度是非常開放的。但是在培養基領域,我們不認為有一個成熟的模型可以指導AI如何做培養基的開發。AI技術的訓練是需要先有數據,我們目前已經擁有大量的數據并且存在knowhow,是公司的核心,短期而言教AI不是必要的事情。我們的業務主要還是TOB的,還是會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去死硫,目前現有的技術開發水平是足夠的。另外現在AI很熱,我們也不希望去蹭市場的熱點,還是圍繞主業開展。
Q:公司拓展了mRNA業務,和公司目前業務的關聯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布局?另外mRNA業務的體量如何?
A:日前mRNA主要提供的是分析業務,在整個CDMO業務當中的占比是非常小的。布局這塊業務的出發點是因為mRNA是未來新興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同時也更加完善我們CDMO業務當中質量分析平臺的服務,mRNA分析服務的背后是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可能,會讓我們更快的觸達客戶的需求,是公司戰略層面的布局,不是短期收入上的考量。
Q:2022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相較第三季度有所下滑的原因?
A:受特殊因素的影響,Q4整體收入略有不及Q3,同時CDMO業務在Q4的占比有定的上升,結構性的影響導致整體綜合毛利率存在一些波動。
Q:海外業務的布局以及開拓節奏如何?
A:美國是最大的市場,預計會占到全球的50%以上,但是培養基的三大品牌都在美國,我們還是會優先歐洲,歐洲做類似藥的企業很多,是非常好的切入點。我們先從細分市場切入到客戶當中去,逐步擴大公司的產品的口碑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