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情況介紹二、QA交流環節問:傳統安全廠商以政府客戶為主,受安全預算收緊影響較大,非政府行業客戶的需求怎么看?主要增長是哪些行業客戶?答:從市場反饋看,政府客戶的安全投入預算容易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關基行業的安全需求是剛需,安全投入不容易受影響,主要是因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IT系統與業務融合度越來越深,切實需要安全保駕護航。運營商行業的安全投入分散在不同的部門,整體安全投入目前大概在3-4%,離10%的要求差距較大,未來運營商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亞信安全立足運營商客戶,未來通過銷售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金融、能源、政府、制造等行業客戶的收入占比。問:亞信安全如何看待行業競爭格局?答:目前行業集中度是緩慢提升,頭部綜合安全廠商在滿足客戶整體安全能力規劃時更占優勢,簡單的產品堆砌無法滿足客戶的多類需求,所以頭部廠商的優勢會更強。每家安全廠商基于自身的優勢能力會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百花齊放的格局仍將維持。問:各大廠商都在提平臺化戰略,平臺是否能兼容友商或第三方產品?平臺是封閉性的還是開放性的?答:從客戶側看,特別是大型客戶,基本上安全產品已經配置的比較齊全,每個安全人員可能面對幾十款產品,產品之間相互割裂,形成安全孤島。平臺的功能就是打通各類產品,聯動自己的產品和已有的第三方產品,這樣平臺的數據采集、產品聯動能力會更強。在保護已有安全投資的角度,希望安全廠商的平臺產品能夠提供跨品類、跨廠商的對接能力。如果是中小客戶,更偏愛靈活、彈性的一體化安全產品,由一家安全廠商提供一套方案也能很好的滿足需求,效率較高。從平臺本身來看,一是要具備全流量檢測、全數據能力,二是具備智能化分析能力,三是具備聯動處置能力。比如以往態勢感知平臺更多的聚焦在數據匯聚、展示層面,但是產生了大量的告警,給安全運營人員帶來很大的挑戰,現在通過智能分析能力及聯動處置能力,能夠極大地降噪提效。未來各家安全廠商的平臺將會更具生態開放性,兼容第三方產品,這樣才能達到整體性防御效果。問:如何看安全硬件、軟件和服務未來的增長?答:從規模看,國內目前仍是以安全硬件為主;從增速看,安全軟件和服務的增速更快一些。亞信安全聚焦安全軟件領域,從細分賽道看:一是端點體系高速增長,從勒索、各類攻擊的目標來看,都是在端點上獲得利益,是防御的最后關口,終端安全、云主機、APT防護等安全產品的增速會較高,特別是終端安全近年增速突然提高,主要是因為從傳統的防病毒模塊逐漸擴展到漏洞管理、桌面管理、準入控制、EDR等功能組件,很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需求。二是身份和數據安全體系,這兩類安全產品一般與業務是強結合的,偏定制,目前我們在結合行業應用場景,做一些產品化的開發,提升交付效率后推向更廣泛的行業客戶。三是安全服務未來也會快速提升,隨著“三化六防”的貫徹,對安全服務的需求會快速釋放。問:IAM產品的客戶主要是運營商么?PKI、CA證書廠商會與亞信安全形成競爭關系嗎?如何看IAM產品在非運營商市場的復用性?答:目前亞信安全的IAM產品主要在運營商、國家政務平臺及大金融客戶群體。PKI/CA認證體系與IAM更多的是生態合作共生的關系,身份認證是IAM產品架構中鑒權的一個環節。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身份安全作為數字世界的第一道關口,更多的中大型客戶會釋放對IAM產品的需求。問:5G安全的市場需求如何看?答:未來隨著5G網絡建設成熟以后,隨著邊緣云、專線服務在各行業的推廣,5G網絡相關的安全需求如接入認證會逐步釋放。問:護網行動能給安全廠商帶來多大的收入?答:基本上各家廠商都會參與護網活動,帶動自己安全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實際上,客戶的安全需求在轉向常態化,特別是對于能源、制造等行業,給客戶提供整體的安全能力,更符合其實際的剛需。問:云網虛擬化產品未來的毛利率、收入規模如何看?答:這類產品目前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主,毛利率整體看會比較穩定。相關收入2021年同比增幅較大,主要是因為該業務從2020年第四季度起開展,后續會相對穩定。問:銷售方面,渠道銷售收入的比例是否會提升?答:亞信安全在服務大客戶上經驗比較豐富,以往是以直銷為主,后期服務頭部客戶仍會以直銷為主,因為這類客戶對規劃能力、實施能力都有要求;對于中小行業客戶,會通過渠道去覆蓋。整體會保持直銷與渠道合理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