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博先生介紹公司2022年上半年經營情況(一)公司2022年上半年經營回顧2022年上半年,受地緣政治、俄烏沖突、“北溪-1”輸氣量下降、歐洲天然氣短缺、美國德州墨西哥灣自由港LNG工廠火災事故等因素影響,國際天然氣供需結構性錯配問題持續凸顯,海氣價格較上年同期明顯攀升,高價傳導致使國內天然氣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公司經營帶來較大挑戰。面對極度不利的外部環境,公司積極構建“海氣+陸氣”雙資源池,調整和優化運營模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客戶用能成本,盈利能力實現穩步提升。(二)公司2022年半年度經營業績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95,928.58萬元,同比增長95.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156.83萬元,同比增長61.5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64,546.90萬元,同比增長46.90%。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912,443.56萬元,負債總額272,308.64萬元,資產負債率29.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621,216.63萬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99,808.6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1.03元/股,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10.56%。公司各項業績指標良好,公司整體抗波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未來持續穩健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滾動實施中長期激勵計劃暨實施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公司定位為“具有價值創造力的清潔能源服務商”,目前正處于模式優化、資源布局、整合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此董事會分別制定了LNG業務、LPG業務、氫能業務發展戰略,通過戰略牽引作用,為公司發展定錨。在此背景下,公司計劃通過制定集團層面中長期經營計劃,并滾動實施中長期激勵計劃,激勵方式包括員工持股計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或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一般為2年左右一個滾動周期。公司中長期激勵計劃有利于加快戰略落地,形成戰略、規劃、預算、考核、激勵、文化為一體的良性循環機制,推動公司持續穩健增長,為廣大股東創造價值。根據上述滾動實施中長期激勵計劃,并結合2022年-2024年發展經營規劃,公司擬實施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份額上限為7,000萬份,涉及的公司股票規模不超過700.00萬股,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13%。此外,本持股計劃擬預留20%份額,即預留的份額上限為1,400萬份,對應的公司股票數量不超過140.00萬股。本持股計劃各持有人對應的標的股票解鎖設置公司層面業績考核及個人層面績效考核。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為: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參加對象包括公司部分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各事業部總經理、各職能中心總經理及部分核心業務骨干,均為與考核指標強相關的核心員工,實現公司和員工發展目標、利益目標的統一和結合。二、互動提問問題1:公司上半年LNG、LPG業務的具體經營情況如何?回復:2022年度,在核心主業經營策略上,公司提出了“四穩”方針,即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求變、穩中求勝,推動LNG、LPG業務穩健、創新發展。面對2022年上半年天然氣價格同比大幅上漲的不利影響,公司憑借“海氣LNG端到端”全方位布局、“海氣+陸氣”雙氣源保障能力,LNG業務價格彈性與順價能力持續優化;LPG業務布局持續夯實,銷售量穩定增長,單噸毛差比較穩定,整體實現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公司具體業務經營措施如下:LNG業務:在資源池方面,面對極度不利的外部環境,公司實施資源池國際國內雙循環,完善國內采購渠道,構建“海氣+陸氣”雙資源池,調整和優化運營模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確保客戶用能需求;報告期內,鑒于終端氣價水平整體偏高,公司以優化存量客戶用能成本、提升存量客戶黏性為基礎,審慎拓展新增客戶,確保終端市場的穩健發展;在服務型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加大能源服務領域的資源投入,利用自身的綜合優勢,通過“資產+服務”、“平臺+服務”等模式,為境內外客戶及第三方提供運輸、周轉、倉儲、物流、交易、點價等綜合服務,服務型業務實現較快增長。LPG業務:公司繼續夯實在華南地區、港澳地區LPG市場的領先地位,積極開拓湖南、廣西、江西等周邊市場;報告期內,公司在鞏固民用氣消費市場的基礎上,強化在化工原料用氣市場的布局與投入力度,包括業務策略制定、考核目標確定、團隊搭建與優化、激勵方案等,山東區域化工原料氣業務取得積極突破,為公司LPG業務走出華南區域、進入化工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問題2:天然氣價格持續上行,對公司經營會有怎樣的影響?回復:公司定位為“具有價值創造力的清潔能源服務商”,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公司業務布局已涵蓋國際采購—遠洋運輸—碼頭倉儲—加工生產—物流配送—終端服務等全產業鏈,實現了“海氣LNG端到端”(從資源源頭端到直接用戶需求端)的全方位布局。此外,公司一方面與馬石油、ENI簽訂了長約采購協議,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可以確保采購量的穩定性,平滑和降低采購環節的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公司實施資源池國際國內雙循環,積極補充國內氣源采購渠道,構建“海氣+陸氣”雙氣源,減低單一氣源波動風險,特別是在海氣價格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加大境內“陸氣資源”批量采購。此外,公司緊密跟蹤國際市場價格走勢,強化分析研判,通過對沖金融工具降低價格波動風險;更重要的是,公司已形成“長約氣對應國內直接終端用戶”、“現貨氣對應國際業務”的基本業務邏輯,確保長約定價與下游客戶銷售定價的相對一致性,提升價格彈性及順價能力,當出現極端情況時,進行合理修正,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價格波動風險。問題3:公司目前的船運能力如何?自有船隊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回復:截至上半年期末,公司自有及租賃的運輸船8艘,其中5艘LNG運輸船(3艘自有,2艘租賃),1艘LPG運輸船(租賃),募投項目在建2艘運輸船(1艘LNG船,1艘LPG船)。公司運營的運輸船能夠完全滿足公司LNG及LPG產品的周轉與運輸,可以有效避免船運市場供給出現波動,及船運價格上漲對公司供應鏈造成的不利影響。特別是LNG業務方面,主要采用FOB模式提貨,LNG運輸船是開展LNG業務不可或缺的核心資產。公司充分利用自有船運,以及LNG接收、碼頭倉儲、LNG槽車物流等核心資產,大力拓展“資產+服務”模式能源服務業務,促進階段轉型發展和經營模式優化。問題4:請介紹公司的氫能產業鏈布局?回復:氫能是公司積極布局的新賽道業務。2022年以來,公司按照氫能業務戰略規劃,積極推動相關氫能項目,并擇機推進天然氣重整制氫、電解水制氫等不同制氫方式項目的落地,實現在制氫領域的突破;同時,根據下游終端用戶氫氣需求情況,加強與燃料電池行業的緊密合作,甄選合適位置,加快加氫站或加氣/油站改裝加氫站的落地;2022年上半年,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布《東莞市加氫站“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到2025年前,東莞市共建加氫站29座,公司參股企業中油九豐(公司持股49%)所屬分布在樟木頭、塘廈、常平、東城的LNG加氣站納入東莞市近中期加氫站總體布局規劃,實施類型為加氫站、加氫(加氣)站或加氫充電綜合能源站。此外,公司將密切關注“川渝氫走廊”政策的實施情況,積極推動森泰能源100%股權收購項目,借助森泰能源在井口原料氣、加氣站,以及四川區域低成本水電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籌劃跨區域布局氫能產業,實現協同發展。問題5:收購森泰能源、華油中藍對公司戰略規劃的意義?回復:根據LNG來源不同,可分為“海氣LNG”(即進口LNG)與“陸氣LNG”(即國產LNG),兩個市場相互補充。公司目前主要專注于“海氣LNG”業務,通過收購森泰能源100%股權以及華油中藍28%股權,公司將在“陸氣”資源方面獲得重要支點,形成“海氣+陸氣”的雙氣源格局;可以突破公司原有市場輻射范圍,實施“出華南”戰略;快速切入LNG汽車加氣市場,拓寬終端應用領域;借助森泰能源布局BOG提氦及氫能等新型業務。森泰能源以及華油中藍目前經營業績良好,收購完成后,對公司經營規模、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將產生積極影響。公司與森泰能源、華油中藍之間具有較強協同性,收購森泰能源100%股權以及華油中藍28%股權是公司踐行“上陸地、到終端、出華南”LNG業務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問題6:如何看待目前的海氣價格?回復:2021年以來,國際天然氣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海氣”LNG現貨到岸價格與國內市場價格出現較長時間倒掛。進入2022年,受地緣政治、俄烏沖突、“北溪-1”輸氣量下降、歐洲天然氣短缺、美國德州墨西哥灣自由港LNG工廠火災事故等因素影響,國際天然氣供需結構性錯配問題持續凸顯,上半年海氣價格較上年同期明顯攀升,預計三四季度海氣價格將維持相對高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