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看到公司訂單公告雄安-商丘1.83億勞務合同,鐵路軌道板規模有多大呢?另外注意到雄安-忻州、天津到濰坊高鐵也在招標,公司是否有參與,參與的話規模有多大?
答:雄安新區至商丘高鐵約為有260公里規模,目前已開始施工建設,將于2026年底通車。公司以提供勞務、設備租賃、提供運輸等方式,與中鐵十九局合作,共同服務于雄商高鐵河北段軌道板生產任務。2023年1月3日,“保障京津冀高鐵軌道構件高質量生產促進會”在公司控股子公司銀龍軌道成立的河間西站板場召開,對于京津冀區域內包括雄商高鐵在內的多條高鐵軌道板構件建設需求,河間西站板場與寶坻板場能夠保障高質量供應,使公司軌道板生產基地產能充分釋放。公司正在積極跟進雄安新區至忻州高鐵、天津至濰坊高鐵及京津冀區域高鐵聯絡線、延伸線等項目,目前處于與相關單位洽談中。公司將積極推進,爭取在京津冀高鐵圈獲得更多項目訂單,為中國高鐵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問題二:貴公司跟中車、國壽成立合資公司,國壽也成立了百億級別的基金投資到合資公司里,國壽占49%,中車也是49%,按股權比例看,中車至少也得投資百億吧,在風電光伏領域200億能撬動千億級別投資,這么大規模的項目銀龍在合資公司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能提供什么產品?占多大比例?
答:公司與中車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中車集團一級全資子公司)、北京華與風光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雙成富享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關于未來投資方向及合作機制進行多次考察、洽談,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成為北京箕星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股東,中車新投與華與基金分別持股49%,銀龍股份持股2%,目前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公司參股北京箕星的主要原因是:(1)為響應國家發改委關于優先吸引民營企業加入新能源投資的號召,公司與中車新投、華與基金積極接洽,參與新能源投資。(2)中車新投、華與基金等大型央企具備資源優勢,且投資謹慎,公司投資本金安全性及獲取資源渠道能夠得到一定保障。(3)中車新投擁有風電全產業鏈支撐,公司的角色是作為中車產業的配套和補充,帶動公司預應力材料和高品質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風電建設領域中的應用。在風電領域,公司可以提供塔筒等配套產品,塔筒在整個風電投資里占比10%份額,公司會積極爭取更多份額;在光伏領域,公司可提供柔性光伏支架、鋼絞線等配套產品。本次與中車新投、華與基金合作,各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潛能,將對公司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問題三:貴公司跟河北工業大學戰略合作,在釩電池儲能領域是否有所進展?其他儲能是否有所涉及?
答:公司與河北工業大學簽訂《新能源產業技術合作協議》與《技術開發(委托)合同》,內容涉及新型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等工作,公司將持續跟進。儲能是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探索的其中一環,河北工業大學在儲能領域的技術儲備比較深厚,釩電池、鐵鉻液流電池、鋰電池、納電池等領域都有深度研究。我們也在相關領域探索其他儲能方式,例如飛輪儲能等。目前在儲能領域的探索均處于初步溝通階段,未產生營業收入,若存在實質進展,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問題四:貴公司預應力金屬材料和混凝土制品在風光發電領域的收入規模和未來2-3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潛在收入是多少?
答:2022年公司生產的高強預應力材料在風電和光伏應用領域銷售量占比較小,總銷售量約為6,000噸,其中,金風科技風電塔筒預應力材料需求量約為3,000多噸,在光伏柔性支架、實驗項目及中小型項目中有一定需求。公司高強預應力材料目前在風電和光伏應用中銷售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1)公司2021年開始研究將應用領域拓展至風電、光伏,高強預應力材料應用至新領域時間較短。公司生產的光伏大跨度柔性支架系統與預應力混凝土塔筒構件前期處于研究試驗階段,2022年處于推廣應用階段,公司開始產生相關營業收入。(2)受疫情和重大會議召開影響,多個省市新能源指標獲批較晚。2022年下半年,公司堅持推進風電塔筒、預應力錨索及大跨度預應力柔性光伏支架系統,與多家預應力混凝土塔筒系統企業均進行溝通,已于2022年形成訂單。公司作為初創單位,與金風科技等企業共同組建中國風電預應力混凝土塔筒協會,也為獲取市場訂單提供一定支撐。
問題五:公司切入新能源賽道,短期和中長期看,如何提高附加值?如何打造公司在這個賽道的核心競爭力?
答:公司聯合行業內央企及主力公司,提供高強預應力材料、預應力柔性光伏支架、風電塔筒等混凝土構件的配套,后期會加大高附加值技術的研發和產品推出力度,加大研發投入,適時切入高附加值領域,在適當的時期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快速切入,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
問題六:公司切入新能源賽道,目前有哪些重量級的合作?目前的訂單如何?未來產能和業績的釋放如何、持續性如何?
答:公司于2022年1月參股大連新源動力,投資金額為1,575萬元,屬于財務投資者,是公司對新能源投資的初步探索。后續公司以河北工業大學為技術研發力量儲備,先后與中技公司、天源科創、承德高新區等簽訂戰略協議和產業協同協議,在任丘市與華能雄安、任丘農發合作成立新能源公司,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合作項目。
問題七: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公司的業內競爭對手有哪些?是否有上市公司?
(1)公司的核心競爭力:1.持續研發,延伸研發始終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公司持續發展堅定不移的原則。在持續研發方面,公司研發的納入鐵道部標準的高強度2100MPa-2400MPa預應力鋼絞線是在1860MPa及1960MPa預應力鋼絞線基礎上的研究成果,極大提升了產品性能;同時,公司持續研發大跨度高耐腐蝕性預應力光伏柔性支架,在不同環境下均具備良好效果。在延伸研發方面,公司在螺旋肋預應力鋼絲研發經驗基礎上,上游與鋼廠合作進行原材料研發,下游延伸至客戶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同時,公司不斷研發螺旋肋鋼絲模具、預應力材料生產自動化設備及軌道板鋪裝過程中的振動監測、應力分散監測系統等自動化、信息化裝備;在新能源應用領域,公司從預應力材料的研發逐步延伸至錨具及預應力張拉施工等方面。2.公司擁有品牌優勢與質量保證優勢,憑借多年積累的行業應用經驗和技術研發實力,在產品性能、功能、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方面不斷提升,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服務形成了較高的產品知名度和企業知名度。預應力螺旋肋鋼絲獲得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榮譽,該項榮譽是授予給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公司憑借多年來積累的品質管理經驗,建立起嚴格可控的質量管理體系,擁有德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世界多個國家質量認證。
(2)公司競爭對手:預應力材料產業競爭激烈,但隨著我國工業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工程項目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要求不斷提高,市場對高品質預應力產品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小規模工廠在經營效率、成本費用、研發投入、環保措施上均不占優勢,逐漸被吸收整合,預應力鋼材行業需求向擁有核心技術、規模強大、產品質量穩定的預應力龍頭企業靠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在預應力材料領域,公司具備研發優勢,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出口領先地位,滿足國內外客戶的各種需求;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作為民營企業,在軌道板生產方面與國有工程單位合作,占有一席之地,根據鐵路總公司倡導的工廠化、專業化、智能化要求,與各工程局通過合資、合作方式成立多個軌道板生產基地,順利獲取軌道板生產市場訂單;在新能源應用領域:高強預應力材料在風電、光伏、核電等領域的應用也存在市場競爭問題,公司通過做預應力材料系統供應商,將產品系列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相關競爭;在新能源投資領域,中國每年投資規模較大,但競爭激烈,公司以技術研發作為基礎支撐,與央企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保障投資收益。
問題八:公司預應力產品業務訂單如何?利潤怎樣?疫情影響大不大?在手訂單量如何?明年是否會有新的突破?
答:2022年,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響,收入、利潤均有所下降,但整體生產經營正常,訂單量穩定,2022年金額超過1億元的訂單量較以前年度有所增長。現在疫情基本過去,基建項目陸續開工,將對2023年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問題九:公司有近15億的應收賬款,賬期多久,是否有壞賬可能?5個億存貨都包括什么?
答:公司預應力材料主要用于鐵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客戶主要是央企、國企和上市公司,賬期約為4個月,產生壞賬的機率不大。公司應收賬款數額較大的原因也是建立在壞賬率較小基礎上的營銷策略,一是下游客戶承攬基建項目,項目資金不及時到位給客戶造成資金壓力;二是我公司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給客戶一定的賬期既容易促成業務,又能根據賬期適當調價,獲取更多利潤。公司存貨主要是預應力成品和原材料,根據生產情況的不同分布在5個生產基地。成品規格品種較多,為發貨及時每個品種須保持合理庫存。原材料品種也較多,且有時效期,夏季為一周,冬季為兩周。因此,公司必須保持一定的存貨量及時應對市場需求。
問題十:銀龍成立了多個新能源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如何切入到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領域?是否有并購資產規劃或成立產業基金規劃?
答:公司參與某一產業均以技術先行介入,針對新能源應用領域,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是公司現有預應力材料產業的延伸,包括大跨度預應力柔性支架及風電塔筒,公司掌握該部分核心技術,具備自有知識儲備。二是涉及新能源領域,即面對廣大新能源投資市場,包括風電、光伏及儲能等,針對并網的新能源必須具備儲能條件。關于儲能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分別是釩液流電池及飛輪儲能。在釩液流電池方面:公司與河北工業大學產業技術合作協議》與《技術開發(委托)合同》,內容涉及新型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等工作,同時,公司將與行業優質企業積極對接,尋求技術迭代相關合作,引入新的技術機構參與其中。在飛輪儲能方面:公司目前與天津國企單位合作介入相關項目,處于前期研發階段。公司儲能相關項目未產生營業收入,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若存在實質進展,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將根據具體項目進行研究論證,成立產業基金是未來可選擇方式之一。
問題十一:公司參與到新能源領域投資有沒有長期持有風光電站的資產計劃,如有,大概規模是多少?
答:公司堅持不主動持有大資產、重資產項目為原則,但對于整體新能源投資領域,針對個別收益率較高、現金流穩定,能夠短期內實現投資收益的項目,也納入公司考慮范圍,若達到對外投資披露標準,公司將及時披露。
問題十二:董事長為什么增持?
答:本次增持是公司董事長謝志峰先生對公司預應力材料產業及軌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產業發展前景的信心,也是對公司預應力產品的應用領域由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拓展至核電、風電、光伏等新領域的認可,謝志峰先生通過協調自有資金,目前已完成增持承諾。
問題十三:是否有并購資產或成立產業基金的規劃?
答:公司立足實業發展,堅守主營業務,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公司始終堅持以項目為核心,依據項目情況實施投資方案,穩健發展,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