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介紹浙江嘉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相關人員簡要介紹公司基本情況。(二)主要問題及答復1、公司新增的生物柴油產能和現有的產能,這一類產能的爬坡和產能利用率的提升的主要的瓶頸和難點在哪?答:新能源產能是連續化設計的,一次性達產。2、原材料的采購問題。目前用的最多的還是廢棄油脂(以地溝油為代表)生物柴油,想問一下這一方面原材料的采購,公司是怎么把這一塊和自己的在建產能匹配起來?因為不管是現成的還是在規劃的產能體量都不小,而且廢棄油脂在全國都比較分散,公司在這塊都做了什么工作呢?答:中國可供統計的地溝油的數量是將近1000萬噸。2020年中國直接出口的"地溝油"超過100萬噸,這只是地溝油的應用領域之一,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地溝油資源。各地政府對地溝油的管控是不一樣。比如最規范的上海市政府,將地溝油列入固廢名錄,由市政府指定的有資質的生物柴油企業才有權參與招投標處置地溝油。浙江省內有將近50萬噸的地溝油,為未來產能提供豐富的原料。4、今年上半年公司生物柴油大部分都是用來生產增塑劑,出口量比較小,想請問下半年生物柴油產能還能同時滿足增塑劑原料油的需求和殼牌訂單的需要?答:我們增塑劑的客戶分布的比較分散,而且都是合作很多年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放棄增塑劑的客戶是不利的,考慮到長期合作的關系和增塑劑價格持續上行的態勢,所以上半年用來做增塑劑的比較多。生物柴油出口需求量確實比較大,下半年,我們會充分考慮下游客戶和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滿足殼牌訂單需求。5、目前來看,公司有外購棕櫚油來生產環保增塑劑,想問一下現在馬來西亞和印尼那邊會不會限制棕櫚油的銷售。答:外購棕櫚油用于生產環保增塑劑的量占比不大,歐洲現在很多國家已經禁止添加以棕櫚油生產的生物柴油,長期來看,對我們是利好的。6、地溝油采購價格往后看是怎樣一個趨勢?答:根據地溝油的替代油脂的屬性,地溝油價格價格不可能高于可食用的油脂,歐洲、美國等均采用可食用油脂植物油為原料加工生產生物柴油,因此,國內柴油的利潤空間將大于國際市場生物柴油生產企業。7、地溝油價格上漲,公司向下游銷售的時候,比如說銷售殼牌,這個漲價能順利傳導嗎?答:是的,地溝油是隨著生物柴油漲價而漲價的,可以傳導。8、20萬噸生物柴油擴產的壁壘在哪?有沒有什么瓶頸?答:除了正常的運營資金需求外,沒有瓶頸。9、請問公司是如何做到生物柴油含硫量低的,含硫量低是不是進入到歐洲的一個比較高的門檻?答:生物柴油目前還處于一個供不應求的態勢,所以出口的生物柴油并不一定都滿足硫含量10ppm以內的要求,如果單純性的把硫含量降低到10ppm,只要不惜代價,不計成本是一定能做到的,我們公司是在10ppm硫含量達標的情況下,同時保證我們的成本不增加,保持持續的競爭力,這是我們的研發實力和優勢。10、從歷史上看,生物柴油最低單噸凈利是多少?在原材料上漲或者下跌的過程中,單噸凈利是怎么變化的?答:從東江能源并購后的經營數據分析,生物柴油最低的單噸凈利是500元/噸,普遍達到1000元/噸的情況比較多。11、新能源的20萬噸,單噸凈利相比東江能源會不會更高一些?答:東江能源每噸地溝油能夠得到0.85噸的生物柴油,如果是新能源的話,得率可以提升,提高盈利水平。12、山東濟寧2萬噸環保增塑劑的布局能不能介紹一下?答:目前成熟產業化的輸血輸液袋用增塑劑只有德國巴斯夫一家,我們做這個產品是因為我們下游客戶有需求,然后我們考慮到產品未來的市場應用,因為歐洲美國在血液制品里面都是強制添加的,目前國內沒有,我們考慮未來國內也會出臺相應的政策,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籌建了2萬噸環保增塑劑,截止到目前,已經進入調試階段,預計年底可以投產。13、公司毛利率從二季度18%下降到三季度的12%,請問這個主要是產品結構的影響還是原材料上漲的影響,公司毛利率的趨勢變化如何?答:這個主要是增加了生物柴油的銷量,產品結構的不同,因為二季度我們沒有對外銷售生物柴油,三季度有生物柴油的銷售。14、從近期生物柴油和棕櫚油的價差走勢看,請問單噸凈利率有沒有提升?答:從地溝油和棕櫚油的增長趨勢來看,單噸凈利潤還是比較穩定的,對利潤影響不是特別大,凈利率受分母銷售價格影響較大。15、公司除了跟殼牌簽訂每年5萬噸的長約訂單之外,有沒有繼續提升訂單規模的計劃,或者其他大客戶的接洽?答:目前我們的客戶除了殼牌以外,還有俄羅斯的盧克石油,還有西班牙的托普索等國際知名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我們和殼牌簽署的是保底協議,每年不少于5萬噸。16、在客戶報價和競標的時候,他們會主要參考哪些指標?答:嚴格符合歐盟EN14214標準。17、20萬噸是比較少有的連續化裝置,這個里面的難點和要點是什么?之前累計了什么?答:地溝油做生物柴油做成連續化的確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它的原材料不是一個大宗商品,歐洲的原材料是棕櫚油,所以他們那邊都是連續化的反應,但是國內的原材料是地溝油,很難做到連續化。我們根據前期的技術積累經驗,不斷試驗,對高技術產品的不斷技術和探索,才有我們現在的連續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