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陳凱鴻先生關于公司情況基本的介紹海天股份是以供水和污水處理為主營業務的綜合環境服務運營商企業,截至2021年底,在全國各地建有子公司33家。公司始終秉持“海天水務,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的理念,經過多年穩步發展,形成了集科研、供排水、資源循環利用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服務產業鏈。2021年3月26日,公司登陸A股主板市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水務行業是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性產業,日常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具有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屬性。水務行業對宏觀經濟運行周期的敏感度較低,屬于弱周期性行業,下游需求穩定,上游受各類生產資料價格變化影響小,抗波動性強。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海天股份作為弱周期性行業的優勢就凸顯的尤為明顯,公司多年營收和利潤持續穩定增長,近年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公司在堅持做大做強供水及污水處理主業的同時,基于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積極拓展碳中和產業鏈,在垃圾焚燒發電、固廢危廢處置、新能源及儲能等領域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未來,公司將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堅持抓經營、強管理、興體系、促發展,走出一條彰顯生態價值、彰顯海天文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最終將公司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環境綜合服務企業。二、互動交流環節1、公司主營業務增長前景如何?“十四五”期間,水務行業治理仍然存在萬億市場空間,城市供排水規模增速放緩但未來五年仍有千億市場,提質增效帶來的管網修復和新建市場,下沉農村水環境的新市場等。供水業務方面,公司針對部分項目供水產能趨于飽和的情況,正在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協商,努力配合城市規劃發展及區域用水需求進行產能提升,部分產能利用率偏低的項目,隨著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常住人口和生產企業逐步增加,仍有提升空間。污水處理業務方面,整體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雙碳背景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需求將帶來廣闊市場空間,各地有序開展污水收集管網入戶和雨污分流整治等相關行動,將提高污水收集效率,未來污水處理產能利用率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另外公司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依托資源、專業、區域優勢,根據市場情況穩健實施外延式并購,逐漸提高市場占有率。2、圍繞國家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海天已經開展哪些布局?新項目進展如何?對未來的發展有什么具體規劃?(1)供排水業務公司堅持探索技術創新,注重研發投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在主營的供排水業務上積極實施外延式并購策略。(2)垃圾焚燒發電+固廢危廢處理行業2021年10月,公司參股康恒環境,圍繞“垃圾焚燒發電+固廢危廢處置”主體業務,共同發起設立合資公司中海康,公司希望借助頭部企業行業經驗,充分發揮集團化優勢及區域優勢,實現水務板塊和固廢板塊協同作戰。目前,公司依托多年發展形成的投資、建設、管理及品牌優勢,正積極開拓全國區域內相關市場。(3)新能源、儲能領域2022年6月,公司成功增資入股興儲世紀,標志著公司向零碳能源和儲能領域發展的決心,也有助于公司在綠色低碳環保領域發展,為公司探索新賽道打下基礎。未來,公司將圍繞國家“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戰略發展目標,大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聚焦供水、污水處理主營業務;拓展垃圾焚燒發電、固廢危廢處理業務;探索清潔能源、儲能等領域,搶占“雙碳”賽道,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大公司業務版圖。3、請問公司融資方面的考慮?目前公司自有資金較為充裕,未來將根據存量項目及新增項目的具體運作情況,綜合考慮資金需求、融資成本等多種因素,依托上市公司的平臺,通過定增、發債、銀行貸款及其他適宜的融資方式,采用股權+債權多種融資手段,助力業務發展。4、智慧水務建設給公司帶來的積極影響?公司是否考慮開發智慧水務Saas軟件?公司踐行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戰略,大力推進智慧水務建設,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依托智慧水務平臺,目前海天的供水業務板塊現已實現智慧化、便捷化服務。另外公司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對下屬子公司的供排水運行數據和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警;對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用電量和用藥量)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對產銷差進行有效控制。未來公司將繼續推進智慧水務二期、三期的建設,探索數字技術和傳統行業的結合點,全面提升業務管理水平,增強公司競爭實力。目前公司的智慧水務系統主要用于提升內部運營管理水平,尚未有開發智慧水務Saas軟件的計劃,但未來如果有相關成熟的思路方案,只要有利于海天發展,公司會對進入該領域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5、公司對市值管理有何看法?公司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實現市值穩定增長是公司的長期目標。結合公司目前情況,公司將繼續深耕主營業務,尋求優質項目資源,積極實施新建、并購等擴張戰略;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指引下,探索新賽道,挖掘潛在業務增長點。另外公司重視對股東的回報,最近兩年持續以當年凈利潤30%左右的比例派發紅利,未來公司也會繼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回饋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