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讀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蔣艷女士為大家匯報了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報告的主要財務數據;總經理顧華林先生為大家匯報了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經營情況。二、互動環節1.前三季度,下游客戶細分行業占比如何?增速水平如何?答:前三季度,公司工業控制類產品占比最大,也是增長金額最大的;醫療電子產品的增速相對最快。2.墨西哥工廠的新增產能方面如何?墨西哥工廠運營和管理的模式是如何短期賦的?墨西哥工廠后期發展的規劃是什么?二期新增產能投入進度是否有調整?答:當前公司在墨西哥租賃的廠房為2000平米,目前已經投資1條生產線體,已經進行了打樣,后續最多可以容納3條線體;如果后續客戶有大量訂單需求時,墨西哥工廠的擴產也非常靈活。墨西哥工廠是作為公司香港子公司的制造工廠,只承擔生產制造環節,目前公司招聘了當地的人員進行管理,由當地的工廠經理全權負責生產管理。在生產線的設立及試產過程中,由蘇州母公司全程視頻指導。公司二期廠房第一階段總共5.3萬平米,目前正在進行裝修跟機電安裝;同時公司二期廠房第二階段的基建(約12萬平米)也在規劃中。3.公司客戶數量變化是否有更新?另外從公司中短期的展望來看,是客戶數量增長更快一些,還是單一客戶的訂單放量速度更快一點?答:公司前三季度完成新增客戶目標;新客戶從引進到明顯的業務增長一般需要2至3年時間,今年前三季度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老客戶的增長以及前幾年新引進客戶的增長。4.前五大客戶作為相對比較老牌的核心客戶,收入規模增長情況如何?去年的新增客戶在今年的營收體量能達到什么水平?答:公司去年新開發客戶一般要2至3年才能明顯增量,所以營收占比份額不高;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為51.38%,公司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5.公司在重要客戶中,是否有比較大的產品突破?公司在汽車電子上面有沒有新的產品儲備及擴張潛力?答:公司重要客戶的項目都在推進中,未來能夠逐步實現量產;公司在汽車電子上面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客戶,并將要對汽車電子車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6.汽車電子訂單單個規模都比較大,我們過去的模式在開辟大批量客戶上會不會跟我們以往的商業模式不太相符?發展戰略上,我們還是圍繞精品訂單為主嗎,還是會逐步向大批量客戶切換呢?答:公司在小批量,多品種業務中,也會存在批量較大的產品,可能比一些汽車電子的批量還要大;公司當前生產有3種模式:第一種是大批量產品,運用自動化生產線進行的連續生產;第二種是正常的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模式,按照工藝進行分段生產;第三種是非常小批量的產品,公司運用Cell的生產模式。公司根據不同產品的批量運用不同模式生產,做到靈活交付,質量有保障并且成本可控。7.如果某些藍海市場公司(比如汽車電子)和其他更大的EMS公司同時看好,在交鋒過程中,公司的盈利狀況是否比較難以保證?這個競爭格局您如何看?答:首先,汽車電子產品對質量風險管控要求很高;一方面,公司購買了的汽車電子產品的產品責任險以及召回險來管理風險;另一方面,公司自創了QMCS管控系統在內部對汽車電子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其次,汽車電子產品的毛利率水平相對醫療電子以及工業控制電子產品要低,這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在目前全球缺料的狀況下,交付能力公司也具備優勢。8.公司和TI的EDI數據交換系統運營狀況如何?有沒有和其他主要供應商達成類似的合作?答:公司跟TI的數據交換合作正常。公司正在跟公司的主要供應商進行數據交換合作。9.公司在前期研發和打樣的產品和新項目有多少?與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增減幅度大致如何?答:公司主要為客戶進行定制研發。第一,公司會將客戶的新項目進行DFM的分析,即可制造性分析,在打樣前就能發現研發中存在的缺陷或者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質量隱患的方向;第二,公司進行替代料的研發,從客戶產品的成本以及產品性能提供替代料解決方案;第三,公司在功能測試方向也為客戶提供研發,提供功能測試方案。10.去年年末公司有1400位員工,現在員工多少?答: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員工約1800人(包含外包工的數量)。11.公司出口物流主要是海運還是空運?物流安排公司的報價是FOB還是CIF?答:公司大部分業務是FOB上海。客戶根據時間進行運輸方式,如果時間充足選擇海運,時間緊急選擇空運,小量的或者打樣直接出口選擇空運。12.公司18至19年增長不是特別高,主要原因是什么?未來還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答:2018年,在董事長的帶領下,公司進行流程改造,目前流程改造文字部分已完成。2018年至2019年,公司停止了部分風險較大的汽車電子業務,影響了那兩年的汽車電子業務收入。目前公司通過流程改造的完成,以及完成了對于汽車電子業務的重新審核,公司已經重新放開接受汽車電子業務。13.疫情對于公司在海外客戶的業務開拓以及溝通上會不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疫情的逐步緩解,對公司的公司會不會有很大的積極影響?答:對現有業務沒有影響,在疫情下,海外客戶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為無法出差去考核新的供應商;對于獲得新的業務可能會有影響,因為原因是一樣的,沒辦法考核新的供應商;但是公司有非常多的潛在客戶,對于公司發展新客戶不會受到大的影響。溝通以及日常工作都不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