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提前問題征集回復Q:上海微電子和蘇州微電子在分工上有什么差異嗎?封測業務預計什么時候可以實現量產?目前有沒有在手的訂單?A:截止上半年末,公司傳感器封測業務在手訂單約700萬左右。從股權結構上看,蘇州微電子是上海微電子的子公司;從分工角度看,蘇州微電子主要負責生產制造環節,上海微電子主要負責研發及銷售工作。目前公司傳感器封測業務以封裝測試為主,未來我們希望成為具有設計能力的IDM企業。Q:目前公司在交換機業務、PON和WiFi這幾塊業務的收入情況和市場占有率如何?A:這幾塊業務看,PON的收入體量最大,上半年收入17.2億左右,大約占主營業務的34%左右;其次是WiFi業務,上半年收入15億左右,占比接近30%;交換機業務上半年的營收9億左右,占比差不多18%。Q:公司如何看待今年5G市場的走勢和預期?A:無論是從整體經濟影響,還是5G實際應用進度方面看,整體看全球5G市場應該沒有達到原來的預期。共進股份在5G方面主要是從事小基站的研發銷售,如果宏站部署沒有達到預期,小基站也會相應受到影響。目前我們主要是聚焦在一體化小基站上,穩步推進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我們的一體化小基站,包括一體化+PON的小站,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以及海外市場都有較好的應用。半年報中披露的基站通信在手訂單1.3億中,差不多7500萬是海外的訂單。Q:上半年公司毛利率12.28%,二季度其實毛利率超過了14%,未來在毛利率的提升上有沒有比較好的措施?A:上半年毛利率的上升,主要的原因有幾點,第一是匯率的變化,第二是二季度的業績完成較好,一季度的時候受疫情影響,部分訂單積壓,尤其是海外的訂單。再加上公司的生產費用在降低,所以綜合看二季度的毛利率也在提升。對于共進這幾塊以制造為主的業務來說,相比于毛利率的提高,我們更追求的是凈利率的穩定。不同產品毛利率結構也不太一樣,隨著5G業務在內的這些毛利率較高的新業務的占比提升,公司整體毛利率也會逐步改善。第二部分:互動交流環節#關于網通業務#Q:1)公司傳統部分的業務今年上半年基本都是增長的,DSL產品略微有所下滑,如何看待這種情況?2)海外DSL市場的發展會受到光進銅退的影響而持續萎縮,還是說只是階段性的下滑?G.fast的標準推進后,DSL業務是否能重新恢復到增長趨勢?A:從量的角度看,DSL未來幾年一定是處在下降趨勢的,但從銷售額的角度看,會下降地比較緩慢。一方面,DSL的技術從VDSL2到G.Fast還在繼續演進中,所以它的下降會比較緩慢;另一方面,DSL的功能也在越來越復雜,速率和WiFi都在逐步升級,從單頻到雙頻,從雙頻WiFi5到雙頻WiFi6,產品的單價提升也比較明顯。Q:上半年公司PON系列產品中,10GPON的占比大概多少?整體看,PON產品的出貨結構和去年相比有沒有什么變化?A:上半年17億多的PON系列產品中,超過10%都是10GPON。我們目前10GPON更多還是在海外,國內的10GPON起量后,整體比例也會上升地比較快。Q:公司WiFi7產品預計什么時候完成研發并出貨?A:公司WiFi7的產品目前正在研發,預計今年會完成產品的研發和小批量的出貨,明年應該會有大量的訂單。#關于數通業務#Q:去年公司交換機收入大概10億多,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了9億多?是不是可以樂觀地預估到今年全年交換機的收入體量超過20億的規模?未來公司在數通市場的布局和規劃如何?比如除了交換機以外,也會拓展服務器這類的業務?A:我們的交換機業務這幾年上升比較快,去年上半年數通業務收入大概7個億左右,今年上半年是9個多億,往今年全年看,增長會更加明顯一些。數通市場也是公司特別看重的市場,目前我們正在積極開展服務器方面的合作,籌建的海寧工廠也是專門為新華三服務的。#關于汽車電子#Q:公司在汽車電子業務方面的競爭優勢主要是什么?主要面向的客戶有哪些?有沒有跟新能源相關的市場有合作?A:從相對優勢看,一方面,隨著新能源車的快速推廣,汽車產業鏈對新的供應商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過去一段時間,整個供應鏈的缺芯問題比較明顯,整車廠開始自己控制芯片,而共進長期聚焦通信行業,與高通、NXP等主要芯片商積累了深厚的關系,在汽車電子類芯片的供應鏈上也得到了相應的支持。第三,汽車電子的制造和網通的制造確實有差異,但總體而言流程類似,共進積累的高端制造能力也為進軍汽車電子產品制造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客戶的角度看,我們跟現在主要的造車新勢力間都有比較緊密的聯系,他們也很支持我們去進行汽車電子方面的制造。對共進來說,汽車電子應該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以制造為主,第二步是從明年開始建立研發團隊,投入到自有產品的研發工作中。Q:汽車電子具體產品是以OEM還是ODM模式?A:目前我們汽車電子業務才剛起步,現階段主要以OEM為主,客戶設計好,由我們負責生產。芯片供應的維度看,由于共進在供應鏈上的優勢,明年可能會以我們供應為主。#關于移動通信業務#Q:上半年聞遠通信收入有所下滑,主要是4G和5G銜接問題嗎?前幾天中國移動也在進行小基站的集采,公司對聞遠和小基站業務如何看?A:聞遠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確實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整個行業的影響,一方面是行業處于4G到5G轉換的過程,5G尚未起量,但4G的需求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今年的資金支出主要用于防疫,這也是整個行業普遍面臨的困難。近期中國移動的集采是以分布式小基站為主,而共進目前的優先級主要是聚焦在一體化小基站上,我們也正在穩步推進產品的研發和銷售。Q:基站通信上半年的增速很高,主要是哪方面的貢獻?基站通信在手訂單1.3億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今年基站通信業務會實現翻番?A:上半年基站通信接近6000萬的收入,包括海外ODM、國內運營商市場、國內行業市場三部分,這三部分的增長比例都差不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也非常明顯,相信今年全年實現翻番問題不大。截止報告期末基站通信在手的1.3億訂單中,大概7500萬左右是海外的,主要是美國的運營商,剩下的5500萬中,行業市場大概有3000多萬,運營商市場2000多萬。#關于訂單情況#Q:公司訂單執行情況怎么樣,比如三季度大概的執行比例有多少?A:實際上我們每個月都有訂單交付,同時由于訂單是在滾動獲取的,每個月基本也有新訂單進來。截止上半年末我們在手訂單大概45億,絕大部分都會在今年交付,同時也會有新進訂單在今年交付。上半年的維度看,基本上我們月銷售額都保持在9-10億左右。Q:公司截止到Q2末的在手訂單,跟去年同比變化情況如何?A:與去年同期相比,截止上半年末我們在手訂單略有下滑,主要是因為去年上半年芯片交付和物料供應很緊張,客戶提前下單囤貨的情況也比較明顯。今年隨著物料供應的緩解,客戶在下單的時候傾向于不會一次性釋放正式訂單,而是以正式訂單+預測訂單的方式給到我們。Q:上半年在手的訂單中境內和境外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主要是境內訂單減少了還是境外?A:實際上我們境內外的訂單比例一直比較平衡,收入維度看境內外差不多也各占50%左右。上半年在手訂單中主要是海外的訂單下滑,但預測的訂單中海外部分是在增加的。Q:上半年在手訂單里,有沒有看到產品結構或者客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司上半年產品均價較去年相比增加了14.84%,主要是出貨結構的變化,還是客單價的提高?A:產品的單價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單價較高的交換機業務的收入在增加,另一方面,產品規格在提升,尤其是WiFi產品,今年公司出貨的WiFi產品中以WiFi6為主,且主要是以雙頻為主,此外,產品本身的復雜程度也在提升,所以各類產品的單價在增加。#關于費用情況#Q: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有所增長,下半年在費用方面有無規劃?A:上半年銷售費用的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員工薪酬的增長,另一方面是我們在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差旅費有所增長。往下半年看,整體費用應該說比較穩定,除了匯兌外,這幾年公司各項費用都沒有特別大的波動。#關于原材料情況#Q:目前公司的產品中主要原材料芯片及其他元器件的國產替代有什么進展?整體物料結構中國產和進口的比例大概是多少?A:像SOC為主的芯片,受行業環境影響比較難進行國產替代,但電源的芯片,以及PA的芯片,我們的國產化替代進展很順利,甚至有的產品除了SOC芯片外,已經可以算是百分之百的國產了。實際上我們也一直在探討隨著國產芯片的不斷進步,逐漸去研發一些完全國產化物料的產品。從種類來看,我們大概已經做到60%的國產,但由于SOC單價偏高,從材料的價格維度看,國產物料的相對占比不是很高。Q:目前有沒有感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回落,后期公司怎么看待原材料的價格走勢?A:整體看,原材料的價格確實有下降趨勢,芯片可能相對明顯一點,存儲芯片這類通用的原材料下降趨勢更明顯一些,但SOC芯片并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Q:如果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會不會影響公司的訂單價格?后期公司在拓客的時候,會不會側重于高客單價或者高附加值的產品?A:應該說,無論是物料價格的漲還是跌,對于公司來說都是考驗。漲跌對于所有供應商來說都是公平的,關鍵在于公司本身的競爭力,包括公司在供應鏈的管控能力、自身的管理水平、生產經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對于共進來說,我們對公司未來的持續增長抱有充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