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主要問題及回答如下:公司董事會秘書介紹:感謝各位投資人和研究機構對京滬高鐵公司的關注。公司三季報已經如期披露,總體上看相對去年同期有一定的增幅,在各種突發情況和疫情的影響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為不易。今年三季度公司的經營連續遭受了一些不利因素的沖擊,包括河南鄭州的暴雨、長三角地區的臺風、發生在京滬高鐵本線南京地區的疫情和之后福建、東北等地區散發的疫情,都給公司經營帶來了不利影響。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的部分月份還是有較好的表現。問答環節:一、公司對于南京南站在京滬線上的地位怎么看?答:南京南站是京滬高鐵線路上的五大車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車站的客流量也很大,因此南京及周邊揚州等地區出現疫情對京滬高鐵的沖擊是巨大的,這也是首次在京滬高鐵本線上出現疫情。二、從單月來看公司9月份的恢復還是很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還是因為京滬高鐵背后有強大的客流基礎,客流充沛性非常明顯,只要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客流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三、公司去年底推行了票價優化調整機制,前三季度票價變化對業績的貢獻情況如何?答:2020年12月公司在國家發改委、國鐵集團的支持下,實施了浮動票價機制,這是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在市場化運營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但受疫情影響,京滬高鐵客流始終未達到高位水平,浮動票價機制自實施以來未能全面的體現出對客流的引導效應。從實施效果來看,對公司的業績有一些正向的貢獻,未來如果全線客流全部恢復正常,票價變化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會更加明顯。四、公司當前分紅水平能否維持在50%的比例?未來有怎樣的分紅計劃?答:公司在IPO時有關于未來三年的分紅不低于50%的承諾,目前也是一直按照承諾在執行。未來公司將綜合考慮盈利規模、現金流量狀況、發展所處階段及當期資金需求情況,制訂具體的分紅方案。五、公司關于列車編組替換,目前的情況如何?答:公司對動車組的替換一直在研究和推進,受疫情影響客流需求在大幅下降,但公司也還一直在開展關于列車編組替換的工作。從過往情況來看,新型動車組列車的應用都會首先在京滬高鐵上線運行,替換的進程也在持續進行。隨著未來客流情況和客流量的變化,京滬高鐵列車長短編組也在動態調整,確保列車運能運力與客流情況相匹配。六、公司當前資本開支的主要構成?是否主要用于設備運維?答:公司當前資本開支不大,主要用途是維持京滬高鐵設施設備正常狀態進行的更新改造、大修和專項整治。除此之外目前沒有其他重大的安排。七、根據19年的數據來看,常態下公司客流達2億人次。公司未來對多元化發展是怎么考慮的?答:公司的工作重心還是抓好主營運輸業務,對主業以外的經營在做持續性的研究和前期的準備,未來項目成熟以后會履行相應的程序進行披露。八、未來京滬高鐵本線列車的占比能否提升?答:公司將根據實際的客流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總體來看本線和跨線收入都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總體的目標是在滿足客流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本線和跨線收入雙增長。九、從全國鐵路的情況來看,除京滬高鐵外其他線路的運營都面臨一些困難,但票價從國際對比來看,遠低于國際水平。對于高鐵未來的票價如何看?答:中國鐵路的票價與歐洲、日本等地相比處在相當低的水平,這也是因為鐵路交通具有公益屬性。從鐵路行業管理來說,公司對于票價的調整是很慎重的,京滬高鐵去年底做了票價調整的試點,除了體現出鐵路的公益性之外,也體現了向市場化發展的趨勢。十、日本新干線的發車間隔效率很高。京滬高鐵未來的發車間隔是否還有壓縮空間?答:目前的運輸能力還有很大的空間。與日本新干線相比,中國的高鐵是網絡,日本的高鐵更多是獨立線條。中國高鐵尤其是樞紐站的規模很大,咽喉區相對要長,想達到日本的發車間隔有一定困難,但與目前的間隔相比還有壓縮的空間。十一、公司目前本線列車的編組構成情況是怎樣的?答:從過往情況來看,新型動車組列車都是優先在京滬高鐵上運行的。在新的運行圖實施以后,有更多的復興號列車和智能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運行。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全線總的列車開行對數有所減少,動車組的數量足夠滿足旅客乘車需求。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在客流不多時會開展減停列車對數、長編車改為短編車等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十二、在成本方面,關于委托運輸管理費,今年到期后是否會有大的變動?答:公司關于委托運輸合同的續簽工作已經啟動,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并沒有重大的變化,跟上一次的版本有一些局部的調整和修改,整體預計還會保持相對穩定。十三、關于運行速度,350公里的速度還有上升的可能嗎?答:提速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可以實現的,但也要考慮經濟性。進一步提速對于能源的消耗以及對基礎設施產生的損耗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