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財務總監劉丹陽先生介紹2022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情況【營收及其構成】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9.4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2.73億元同比增加66.67億元,增幅達29.93%。公司2022上半年各類產品同比變化情況如下:通訊類產品實現營收107.14億元,同比增幅26.86%;消費電子類產品實現營收81.32億元,同比增幅幅22.65%;電腦及存儲類產品營收33.66億元,同比增幅54.06%;工業類產品實現營收41.85億元,同比增幅19.91%;汽車電子類產品營收21.30億元,同比增幅79.63%。醫療類產品營收0.79億元,目前這個類別營收規模還較小。整個營收結構中通訊類產品及消費電子類產品仍占較大比重。2022年上半年產品別營收占比為:通訊類產品占比為37%,消費電子占比為28%,電腦及存儲類產品占比為12%,工業類產品占比為14%,汽車電子類產品7%,醫療電子類產品占比為0.3%。電腦存儲類和汽車電子類產品由于同比增加超過50%,占比明顯提升。【獲利分析】2022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報表獲利情況如下: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85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達96.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0.94億元,同比增加長達136.59%。第二季單季的獲利情況:公司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49.87億元,相較于第一季139.54億元環比增幅7.40%,較去年同期的113.39億元,同比增幅32.17%;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毛利15.79億元,同比增幅48.08%,兩項指標均優于經營層在第二季初的預期。今年以來美元整體保持強勢,特別是五月美金升值較大。在此趨勢下,材料按照采購時較低的匯率結轉材料成本,對第二季度毛利率有增加1.1個百分點的貢獻。第二季度由于估列搬遷惠州廠額外的成本及疫情的額外成本,這也影響了營業毛利及營業利潤。公司第二季度營業毛利率為10.54%,較去年同期的9.4%增加1.14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利潤7.2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31.42%。由于毛利率提高及期間費用率降低,營業利潤率為4.81%,較去年同期的2.74%,增加2.07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單季實現實現凈利潤6.46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10.77%,單季凈利潤率為4.31%,較去年同期的2.70%,增加1.61個百分點。綜上所述,2022年第二季度,單季營業利潤率及凈利潤率雙雙創下了近幾年第二季的新高。由于第二季度的超預期表現,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毛利28.73億元,同比增幅43.48%。營業毛利率為9.93%,較去年同期的8.99%增加0.94個百分點。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12.2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5.90%。營業利潤率為4.21%,較去年同期的2.80%增加了1.41個百分點。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85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6.83%。凈利潤率3.75%,較去年同期的2.47%增加1.28個百分點。【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影響2022年上半年的非經營性因素有:收購飛旭的資產溢價攤銷。對2022年上半年毛利影響為1,906萬,影響毛利率0.07個百分點;對營業利潤影響為2,741萬,影響營業利潤率0.09個百分點;對凈利潤率影響為2,061萬,影響凈利潤率0.07個百分點。皆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其他非經營性因素:搬遷惠州廠的一次性額外成本。搬遷惠州廠額外一次性成本費用共6,535萬,對營業毛利影響為4,806萬,其中估列人事成本5,975萬,為非經常性損失;另外受疫情影響增加的防疫成本及相關獎金,為4,498萬,其中對營業毛利影響為2,102萬。僅搬遷惠州廠和疫情兩項因素,對第二季度毛利率影響合計為0.46個百分點,影響營業利潤率0.72個百分點。可轉債的利息費用攤銷較去年同期增加2,338萬,主要由于去年三月發行可轉債的原因。【期間費用】公司期間費用管控持續顯現成效。銷售、管理、研發及財務等期間費用合計為16.6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4億元,增幅為15.52%,顯著低于營業收入的增幅;期間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6.49%下降到本期的5.77%。各項費用分析:銷售費用小幅增加0.09億元;管理費用增加1.77億元,除隨著營收及獲利成長增加相關人事費用外,本期還有增加搬遷惠州廠及防疫相關費用;研發費用增加1.30億,主要為人事費用及研發新產品的材料成本增加;財務費用下降0.92億,主要因本期外匯避險產生匯兌利益,使得在借款及可轉債利息增加情況下財務費用仍然下降。【現金流量及資本支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022年上半年為凈流入0.67億,較去年同期凈流出6.03億,有所改善,但第二季單季因應下半年旺季來臨備料需求增加,使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出有所增加。有關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2022年上半年為凈流出9.35億,較去年同期凈流出6.85億增加,主要為增加支付固定資產投資所致。公司2022年全年資本支出預計目前仍維持為USD2.7億左右,總金額與2021年相當。主要為用于設備投資USD2.40億,其他為廠房投資USD0.30億。2022年上半年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為凈流入3.41億,較去年同期凈流入19.48億減少,主要因去年第一季度有可轉債發行所致。【主要財務指標】公司2022年上半年末總資產367億元,貨幣資金56.7億元,小幅減少,總負債變化不大,有息負債增加主系營運所需短期借款增加。上半年底所有者權益136億元,負債率62.96%,下降0.55個百分點。扣非后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136.59%,主要受金融資產評價收益、政府補助及搬遷惠州廠的一次性費用的變化,優于扣非前凈利潤增幅。因上半年獲利表現優異,上半年年化總資產收益率為6.45%,年化凈資產收益率為16.28%,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50元,皆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提升。現金周轉天數增加13天,其中應收賬款天數減少4天,存貨周轉天數微幅上升2天,但在全球缺料情況下,供應商要求縮短付款天數,部分材料甚至現貨采購,因此應付賬款天數縮短15天,致使現金周轉天數延長。存貨由去年底90億增加到上半年末117億,除了上海廠增加約7億產成品待出貨外,主要是因應下半年旺季來臨的備料需求增加,公司正積極做好存貨管理控制風險。EBITDA部分,上半年EBITDA為18.04億,較去年同期增幅49.47%。【未來展望】2022第二季公司克服了疫情及原物料短缺等因素的影響,交出了超出預期的成績。預估第三季營業收入較去年第三季同比有望實現25%以上的增長;在不考慮匯率因素的影響下,第三季單季營業利潤率有望與今年上半年水平相當。預估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目標調高至增幅20%以上。二、公司資深副總經理陳逢達先生介紹公司的全球在地化發展策略公司“全球在地化”策略的有效執行,和近期公司持續在營收和利潤上的成長動能是密不可分的,關鍵貢獻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嚴峻背景下,公司發揮團隊韌性,不但在大上海地區的收入水平實現同比成長,較同行業公司有更好的表現之外,還在全球三大產銷運營中心,包含亞洲、北美和歐洲,都有亮眼的表現。例如:亞洲地區(包含大中華地區)在原本占比較大的體量規模基礎下,今年第二季度仍然同比實現營收成長27%;而北美和歐洲,今年第二季度環比營收成長達37%,同比營收成長更是高達68%。這部分的營收貢獻,除了在北美地區拓展的新產品和新客戶,以及車電業務中三電策略性產品的增長外,新的幾家北美EV整車廠巨擘客戶的業務在去年也開始量產,并且在今年進入穩定出貨的階段。再結合墨西哥廠相關工業類產品的業務持續成長的動能加持下,公司全球在地化策略的有效貫徹,非大中華地區的廠區生產制造自動化的積極導入,以及北美歐洲工廠制造績效優化項目顯著提升,再融合公司全球供應鏈對各廠區強韌支撐,成就了公司最近幾個季度持續成長的佳績。我們相信全世界主要企業的全球化趨勢仍將繼續前進。全球企業過去數十年所關注的全球化關鍵點:講究全球自由貿易協定、偏重地方租稅優惠、全球過度集中的制造聚落、企業“集中式控制”的組織架構、過度全球集中采購以及個別工廠自動化等。在最近幾年的國際政經情勢變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多邊貿易關系、技術壁壘和全球最低賦稅的立法需求。驅動供應鏈的主要企業開始轉向更加注重區域制造中心的自主優異績效的管理模式,人才、采購和組織設計的積極在地化布局,全球信息安全和數字平臺的搭建,這正是一個全球在地化的關鍵轉型時代。公司清楚地洞見了全球在地化的轉變趨勢,近幾年積極致力于全球在地化的發展策略。包括進行全球多地整合、全球在地化優異人才庫的搭建、深耕競爭差異化能力,以“全球化高標平臺+在地化精致服務”的新運營模式來推進,以及完整擘畫的“產銷信息數字化藍圖”,都是公司接下來持續成長豐收的關鍵舉措。在全球在地化策略執行進展方面,公司為了實現營收健康持續成長、提高客戶忠誠度、耕耘全球在地化競爭力、持續利潤成長等策略目標,目前已有相應成果,例如:27個遍布歐美亞非的全球生產據點、引進全球在地化人才增加至兩倍、建立各個地區性的區域運營中心、信息系統數字化投資金額成長兩倍,以及達成更多在地忠實客戶數成長兩倍。從以上的階段性量化說明,更能清楚體現公司全球在地化策略在近幾年腳踏實地的執行成果。三、公司VP/會計長吳新宇先生介紹國際化進程及成本效率提升特此說明,今天所揭露的一些數據是公司內部管理報表上的分析和預測,這些數據并沒有經過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公司的國際化進程】公司營收的結構變化方面:公司海外27個生產據點中有18個據點分布在大中華以外的地區,具備了服務多樣化和在地化、本地化的能力。同時也幫助公司進一步減少對大客戶的依賴,減輕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的風險。公司前五大客戶在2020年占公司總體收入的81%,隨著國際化進程,逐步下降到2021年的72%。公司內部預測這一變化趨勢將繼續維持,到今年年底前五大客戶將占公司總體收入的69%左右。這顯示出公司國際化策略的成效,可以逐步減輕過度依賴大客戶的風險。從地域性營收結構來看:2020年,在中國大陸的營收占總營收的74%,在亞洲其他部分(主要是中國臺灣地區)占23%,歐美部分占3.7%。到2021年,公司在歐美的數據顯著增長,達到9.4%-9.5%,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比例已經降至70%。隨著公司對飛旭的并購整合及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工廠的擴張,公司預測在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營收比重將會下降至65%,而在歐美地區,會顯著增長至12%。由于越南工廠的投產,公司在中國臺灣地區和亞洲其他部分的營收占比會達到24%。公司國際化的策略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今年上半年,環旭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來自SiP,如果SiP業務和去年成長持平的話,其實公司在海外擴張的效果會更加明顯,在歐美地區所占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公司許多部門在全球化的營運過程中,也有很多轉變來支持全球營運的方針。以財務部門舉例,今年上半年公司設置了全球財務服務共享中心,目的是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可以把原先后臺處理的具有重復性并且可以通過系統操作的財務工作放到共享中心,以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另外,公司也逐步把財務人員從高成本地區轉移到低成本地區,實現財務營運成本的降低,以實現財務營運的規模效益。重要的是,并不僅僅是減少財務成本,通過全球化財務服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推動全球程序的標準化,或者是程序的簡單化,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分析提供數據給營運部門,支持他們的決策,也減少因為各個地區、工廠自行實現在地化所帶來的一些風險。同時留在工廠端、業務端的財務人員可以更多融入到工廠端和營運端的經營財務分析,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財務商業伙伴。在IT方面,公司也開始了對全球ERP系統整合工作,目前已經制定出ERP全球整合與提升的路線圖,規劃和初期工作已經開始進行,目的是打造一個全球統一的營運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流程改善,提高采購競爭力,也易于產品在工廠之間和地區之間的轉移,或者是產品之間的切換,從而達到全球營運效率提升的目的。【改善成本效率,提升獲利能力】在當前競爭環境下,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