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交流主要問題:
問題1:請介紹公司近期經營情況和計劃。
答:公司2022年業績獲得大幅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74.86億元,同比增長329.51%;實現凈利潤11.8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08億元,同比增長299.85%。
短期來看,并購伊品生物后,公司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工作是加快業務融合與公司整合,目前已聘請國際頭部戰略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開展管理融合專項咨詢項目,通過業務協同充分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中長期來看,公司發展的重點是以研發和技術為第一驅動力,進一步擴寬產品線,同時善用外延式拓展手段,用豐富的業務和產品結構增強盈利水平和平抑周期能力。公司將以合成生物學技術為核心,以生物發酵、生物醫藥產品為壓倉基礎,繼續大力探索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豐富下游應用場景,持續提高公司產值和利潤水平。
問題2:2022年,伊品生物實現凈利潤10.81億,但公司整體實現歸母凈利潤6.08億元,請介紹差異原因。
答:2022年,公司除伊品生物以外的業務板塊實現凈利潤1.60億元;伊品生物業務板塊實現凈利潤10.81億元,剔除合并抵消后,合計實現報表凈利潤11.83億元。
公司收購伊品生物構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由于該合并于2022年11月末完成,而2022年1-11月期間伊品生物少數股東的股份比例超過50%,因此公司全年歸母凈利潤扣除了2022年1-11月期間伊品生物實現凈利潤中歸屬于少數股東的部分,只保留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部分。
特別要強調的是,根據公司收購伊品生物時簽署的《交易協議》,伊品生物于交割審計期(即2022年1-11月)內產生的利潤均由公司按照持股比例99.22%享有,因此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可以看到伊品生物2022年度產生的增量留存收益是按持股比例納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的。簡單來說,伊品生物2022年全年利潤的絕大部分是留存至上市公司的,由上市公司全體股東享有,未來可以由上市公司進行分配。
問題3:請介紹大股東廣新集團對公司的定位。
答:上市公司大股東廣新集團是以資本投資為主業的廣東省屬大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目前控股6家上市公司,重點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食品、數字創意與融合服務三個產業板塊做大做強。公司是廣新集團生物醫藥及食品板塊的“鏈主”企業,也是唯一的上市平臺。
生物醫藥與健康是廣東省“雙十”產業集群中的重點產業之一,廣新集團高度重視本產業板塊的發展,強調投資和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廣新集團將持續加大對公司的支持和賦能,支持公司打造生物醫藥與食品健康“鏈主”企業,發揮“鏈主”企業的聚合帶動效應,通過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擴展,提升產業話語權和控制力。
問題4:請介紹公司各業務板塊的當前發展計劃。
答:動物營養氨基酸(賴氨酸、蘇氨酸等)方面,公司重點是鞏固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技術指標,同時大力優化生產成本;人類營養氨基酸(味精、I+G等)方面,公司將重點結合玉米發酵物、甜味劑等,建立綜合配方應用開發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
生物醫藥方面,公司將堅持內生發展與外延并購并舉的發展思路,主要依托現有基礎,擴展氨基酸和核苷類原料藥布局,提升業務利潤,同時持續探索生物小分子原料藥業務的發展;
生物基新材料方面,公司將繼續以戊二胺系列產品為基礎,繼續提升生產能力、推廣市場應用。
問題5:請介紹公司生物基新材料業務的最新進展。
答:公司為國內極少數掌握生物基戊二胺與生物基尼龍56新材料產品核心技術,并獲得相應專利保護的公司,業務拓展進展良好。公司在黑龍江生產基地布局戊二胺與生物基尼龍56等新材料產品,已經建成1萬噸戊二胺、2萬噸尼龍56鹽生產線,在建1萬噸尼龍56切片生產線,該生產線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到年底達產,且具備迅速放大生產規模的能力。
為匹配生產能力的持續擴大,公司正在大力開拓市場,近期部分進展如下:1、尼龍系列產品—EYLON伊綸,獲得了美國農業部(USDA)生物基產品標簽認證,生物基碳含量達到48%,減碳效果明顯,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持續推廣戊二胺產品在紡織消費領域的應用,與浙江東麗、晉江新聯合、福建華峰、福建精維、南通帝人等頭部面料商開展合作,共同推進生物基尼龍56的商業化。(面料廠商的下游客戶主要為國內的安踏、李寧、特步,國外的阿迪、耐克等國內外一線服裝品牌);3、2023年2月,與廣東省紡、永榮錦江三方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戊二胺、生物基尼龍等產業鏈合作,打造從切片、纖維、面料到服裝品牌聯合推廣模式;4、通過參加行業會展活動,進一步加強下游推廣,具體包括2023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2023年上海國際功能性紡織品展覽會等。
問題6:公司提出后續會大力加強研發工作,請介紹具體計劃。
答:研發能力的提升,是公司豐富產品結構,持續提高產值和利潤水平的核心環節,也是公司重組后業務整合的重中之重。公司將在生產菌種、生產技術等方面持續加強研發投入,以支持公司豐富產品結構的經營策略。舉例來說,公司控股股東廣新集團近期以公司為載體,制定了建設“工業微生物與生物制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整體規劃,具體包括工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合成微生物高通量育種平臺、微生物組學與生物信息分析平臺、智能化細胞工廠工藝調優與集成放大平臺、未來生物智造高端應用開發平臺,即“一庫四平臺”。該項目已獲得廣東省國資委2023年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支持。后續公司擬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江南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建“廣新聯合創新中心——工業微生物與生物制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切實推動規劃落地。
問題7:公司動、植物營養氨基酸業務所處行業存在周期性,請介紹公司對行業發展前景的展望。
答:行業短期內存在周期性波動,但中長期仍有廣闊發展前景。同時,公司也將通過技術驅動、降本增效、布局新業態新產品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平抑周期影響。
(1)下游需求自然增長:在我國消費升級以及動物飼育效率提升的背景下,L-賴氨酸需求近十年全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5%、L-蘇氨酸需求近十年全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全球味精需求量近年來亦保持小幅增長;
(2)畜牧養殖業規模化:傳統散養對飼料添加劑缺乏認識,規模化養殖場更專業,對動物營養氨基酸的接受度也較高,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將增加動物營養氨基酸的需求;
(3)行業走向整合趨勢:生物發酵產業具有技術、資金、成本等壁壘較高的特點,隨著該等壁壘的不斷提高,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在不斷加大,行業通過兼并重組、自然出清等方式持續整合是必然趨勢;
(4)成本端仍有潛力可挖:公司可通過技術研發、流程優化,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從而進一步降低產品單位成本,提升毛利水平。整體上,下游需求剛性增長,行業仍有長期成長空間,業內大型企業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