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宋蓓蓓介紹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交流公司未來發展的觀點思路。二、雙方溝通交流。1、目前政策導向加大保障房的建設投資,公司從產業角度,預測保障住房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能占多少比例?答:近期,從國務院到銀保監會一系列的政策發布,明確要重點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之前有相關機構研報測算,2022年投資建設保障房預計將有175萬套、1.3億平,建安投資將達4000-5000億。我們相信,這一輪保障房的建設,對杭蕭乃至整個鋼構建筑企業都將產生非常大的收益。在數據上,新建的保障房中鋼構類占比,預估可能會在35%-45%左右。2、鋼結構建筑成本,相較于其它裝配式建筑是否具有成本優勢?答:不同建筑主體技術,對成本的計算,需要以不同的歷史時間維度去看。比如早期,在中國的勞動力紅利的高峰時期,大量的農民工進城,鋼構等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展步伐就非常緩慢。但,我們今天再來重審這個命題,整個宏觀經濟與社會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鋼構建筑與住房改善帶來的增益,價值可以深度牽引到新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鋼結構建筑作為工業時代發展下的建筑產品,鋼構件是能夠被標準化生產的配件。標準化的工業制品,一旦釋放數量優勢,就能帶動工廠在生產加工環節,實現高度的自動化、智能化、數智化提升,進而使得加工構件成本大幅下降。從工廠制造業的聯動性價值和意義層面,價值更深遠。第二,3060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下,鋼結構建筑在用材上天然是可循環利用的,更加具有環保優勢,未來碳值的附加費用上升,會讓這個優勢更明顯;第三,鋼構建筑的施工時間短,建筑交付速度快,加之勞動力成本日益攀升,我們非常堅信,這個成本的差距,在近幾年中將會越來越小。3、公司鋼結構主營業務與BIPV二者是否會產生協同?答:建筑體作為能源使用的終端物理場景,在光伏組件集成建材產品后,真正實現了產能和用能的對象的“合二為一”,是最環保最理想的綠色建筑形態。鋼結構的主體結構可以直接作為光伏構件的支撐結構,既降低了安裝施工的系統成本,更大大增加了光伏發電的立面空間,是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從這個概念上說,合特光電的BIPV讓杭蕭鋼構在綠色建筑的產業道路上,得到了科技發展層面的更高提升,使得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的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而作為合特光電,在杭蕭的客戶資源、市場資源等協同推動下,不僅能將優勢技術得到最大程度的市場化推廣,更能在施工集成技術上,得到更全面的整合落地方案,實現雙向的協同共贏。4、合特光電的合作客戶有哪些,其目前的經濟效益如何?答:合特光電目前訂單主要來自于大型的央企、國企、能源類企業。具體的產品應用場景分兩種,一種是我們自有的工廠廠房屋頂光伏,投資方目前主要是以國電投等能源供應類企業為主,這部分的產品是標準化組件,生產效率高,產能爬坡快,但產品利潤率相對較低,跟目前市場產品的利潤數據基本一致;第二種是光伏幕墻、地磚、瓦片等BIPV產品,這些產品是合特的技術優勢體現,相對利潤率較高,目前的客戶對象也大多是國有企業為主(也有示范項目合作之后進行復購的),但產品的產量規模有限,產能爬坡需要的時間相對長一點。未來,產量完全釋放并實現規模化后,收益率會更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