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創光電2022-07-1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聯創光電2022-07-1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2-07-12 聯創光電 北京 路演活動
    參與機構
    中信建投資管,五礦信托,北信瑞豐基金,國投安信,中泰自營,工銀瑞信基金
    調研詳情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老牌軍工企業。近年來,公司按照“進而有為,退而有序”的經營方針,正籌劃剝離背光源業務板塊(已簽訂了剝離的意向性協議且已公告),已剝離了電力纜資產,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不排除再繼續剝離科技纜業務的可能性。剝離后,公司的主要產業為激光、高溫超導加熱設備、智能控制器,以及對外股權投資等,具體如下:1、激光板塊自2019年開始研發,已形成了從“泵浦源”器件產品到“激光器”集成產品,再到“光刃系列”整機產品的完整的產品體系。器件、集成、整機均可對外銷售。核心器件“泵浦源”功率達到400瓦,目前正在研制600瓦功率的“泵浦源”。光刃系列整機產品包含“光刃Ⅰ”和“光刃Ⅱ”,都是針對“低慢小”目標的硬殺傷性武器,簡單來講,“光刃Ⅰ”就是靜打動,即固定安裝在某處,打擊低空飛行目標;“光刃Ⅱ”就是動打動,即可以在移動中打擊低空飛行目標,比如安裝在裝甲戰車、飛機、艦艇上,在移動過程中攻擊目標。公司努力開發新訂單,預計2022年全年,激光板塊將高速增長。2、高溫超導加熱設備板塊2013年開始研發兆瓦級高溫超導加熱設備,經過近十年的長期投入,2022年3月,公司交付給中鋁的首臺設備已經專家組驗收通過,各項指標均合格。驗收儀式受疫情影響,預計延期至2022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召開,屆時將邀請相關的驗收專家及有關領導等出席。另外,公司正在用本次驗收的節能數據申請節能認證,節能認證如果順利取得,客戶將可享受當地相關部門金額不等的節能補貼,有利于公司業務拓展。3、智能控制器板塊該業務板塊主要由并表的控股子公司華聯電子具體實施。目前華聯電子正在籌劃由新三板轉板至北交所上市,相關中介機構已入場開展工作。華聯電子主營智能控制器,應用場景包括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馬桶、電熱水器等。2021年實現收入約20億元,收入增速達29%,預計今年受新廠區搬遷影響,業績增速可能有所放緩。4、股權投資業務板塊主要的長期股權投資為(1)對宏發電聲20%的參股;(2)對北方通信33%的參股。近年來,宏發電聲和北方通信收入增長穩定,故該兩項長期股權投資項目每年能為公司貢獻穩定的投資收益及分紅現金流。二、提問環節投資者的主要提問及公司回復情況如下:問題1:請問超導設備的技術壁壘體現在哪里?我們能持續領先市場的原因是什么?回復:超導的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定制超導帶材,控制上游成本。針對超導感應加熱設備應用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了適合大口徑超導磁體繞制、具有強抗剝離特性的超導材料,依托自主超導材料,實現設備整體性價比的提升。第二,深厚的技術及工藝沉淀。通過10年的技術攻關、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試錯積累,項目團隊積累了成體系的技術秘密,以及面向大口徑超導磁體的繞制工藝經驗,開發了全球范圍內口徑最大的導冷式高溫超導磁體(直徑達2.2m),夯實了超大口徑導冷式高溫超導磁體的技術領先性。第三,構建專利群,保護獨有技術方案。公司已申請技術專利42項,其中獲得授權專利16項(7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已受理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發明專利26項。上述專利均是中國專利,已將已獲權的中國專利通過PCT進入國際專利,擴大保護地域范圍。第四,搶占行業標準制高點,掌握技術話語權。超導公司作為唯一的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生產單位,已經應邀加入“全國工業電熱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1”工作組,國標委已同意由聯創超導公司牽頭制定超導感應加熱設備標準。綜上所述,如果其它企業要復制聯創超導技術,即會遭到公司的專利技術保護,而且技術團隊、生產團隊的培養,以及研發過程、關鍵技術的摸索、試錯過程以及研發投入等等,決定了至少要5年過程,且公司也在這5年時間中保持不斷發展,持續在高溫超導領域領先市場。問題2:超導的市場空間有多大?能具體說明一下嗎?回復:綜合國內外超導感應加熱設備市場需求看:大型超導感應設備在金屬熱加工領域,預計替換、及新增約7000臺,預計市場規模在千億級別以上。除了感應加熱領域之外,在污水處理、磁選礦、提拉單晶爐等同樣需要大口徑超導磁體加熱設備的領域,高溫超導加熱技術未來將孕育出不同系列產品,其每個單體產品的市場規模和前景都不遜于超導感應加熱行業本身。目前,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只有中國、德國、韓國等少數國家擁有,公司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已被認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擁有全球唯一的兆瓦級及中口徑和大口徑技術能力,而國外產品相比公司產品有一定技術差距,應用領域及普及度較為有限。因此,公司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產品目前處于無直接競爭對手狀態。問題3:我們超導的產能、產能提升計劃能介紹一下嗎?回復:公司目前超導設備產能在20臺左右,今年6月超導二期車間正式啟動,預計在未來2個月之內投產,二期車間投產后將新增30臺產能,今年內的超導累計產能將達到50臺。后期公司計劃在鋁產業集中的區域附近布局超導產業園(正在洽談,計劃年內完成選址,盡快開工建設,采用模塊化投建方式,實現邊建邊投產,預計開工后2年左右逐步達到滿產狀態),超導產業園規劃的滿產產能為150臺,最后實現年產200臺的目標。問題4:我們超導的主要成本在哪些方面,凈毛利率水平如何?回復:超導帶材是公司超導設備主要成本之一,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家不同工藝的超導帶材供應商,國內超導帶材供應充足,公司超導設備目前所使用的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都是從國內采購的,不會受到國際貿易的影響。公司針對超導感應加熱設備應用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了適合大口徑超導磁體繞制、具有強抗剝離特性的超導材料,使自身產品性價比能領先競爭對手。另外,公司作為國內唯一的超導感應設備廠家,針對上游供應商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在銷售方面,公司超導設備根據不同口徑工件的加熱需要,售價在1000萬-1500萬左右,具體取決于客戶訂制時對工件口徑和加熱主體的選擇。隨著超導設備產量的不斷提升,受益于規模化優勢,產品的凈利率水平將逐步提升。問題5:激光業務的優勢有哪些?回復:技術與成本優勢:激光產品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與公司聯合打造,產品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同樣的殺傷效果,公司產品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因此在合理的利潤空間下,成本優勢較為明顯,有利于促進公司激光反制裝備的快速市場化。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公司激光產業聚焦于軍工和科研領域,產業布局更全,公司既自主研發了激光武器裝備,同時對激光武器裝備的核心部件泵浦源、激光器等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激光武器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從泵浦源核心器件、到激光器集成,再到光刃系列激光武器裝備的關鍵技術和規模化產能優勢。問題6:能分拆一下未來激光的目標市場嗎?回復: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我國激光產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301億元,行業規模增速在20%左右,隨著無人機產業的高速發展,激光武器作為反制無人機和“低、慢、小”飛行器的有效手段,在低空防護、反恐維穩、重要設施防衛、應對新型戰爭模式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銷售收入有望持續突破。反制無人機激光武器這一塊目前是一個比較新興的產業,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其市場空間:第一是國內軍品市場。包括公安、武警、邊境防衛采購需求,這塊需根據國家軍品采購要求確定;第二是國內軍民融合市場。包括重要活動會場、機場、油庫、核電站等城市安保市場,按照國內300多個地級市安保需求來測算,市場可達數百億級規模;第三是國際上的軍貿市場。包括中東、中亞、西亞、東南亞等軍貿出口相對優勢的地區市場,按照機要場所及軍事要地防衛需求來計算,市場規模在200億以上。同時公司配套于激光武器裝備的泵浦源和光纖激光器等核心部件,也具備一定規模的產能預期。綜上所述,公司激光系列產品市場容量可達千億級別。問題7:能介紹一下我們開拓目標市場的營銷策略和計劃嗎?今年激光業務同比增長大概有多少?回復: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在軍工領域,激光反制武器的推廣方向是公安等特裝市場和中東等軍貿市場,同時,公司計劃加大客戶的多樣化程度,積極向安防領域和軍民融合領域拓展,包括機場、邊境、大型活動安保、核電站、油庫等低空防衛領域。公司今年將力爭實現激光武器用光纖激光器的批產和激光反制武器國內、國外市場的雙突破。公司光刃產品已完成公安部產品驗證,軍貿資質正在辦理中,目前已有江西、廣東、湖南等多個項目處于對接商談階段,包括重要會議安保項目、軍貿公司出口項目等。后續市場的部分潛在客戶主要有公安、武警、政府、機場等國內城市安保及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外要地防衛與城市安保市場等。2022年,公司激光業務將實現爆發式增長。2021年度及之前的產品只有泵浦源器件,2021年全年僅實現收入3,151萬元。而僅2022年1-4月,公司新增訂單金額已達到19,051萬元,較上年全年訂單總金額3,705萬元的增幅已達414.20%,增長極快,已遠超2021年全年。訂單產品不僅包含泵浦源器件,還包含激光器集成產品。公司在手訂單尚需按會計準則要求,陸續確認收入。問題8:能介紹一下華聯電子的智能控制器產業,擴產后的產能情況嗎?回復:近年來,公司主要客戶伊萊克斯、ArcelikA.S.等既有智能家電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江森自控、博西華、九牧、奧佳華等新興智能控制市場的快速迸發,公司2015年至2018年三年時間收入增長超過50%(從2015年營業收入8.4億至2018年營業收入13.8億),現有生產基地僅能承載不到20億元的年產值,根據當時公司發展規劃需求,2023年收入規模將突破25億(2021年已實現營業收入20.3億元),生產場地將是制約公司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司在2019年決定正式投建翔安工業園。公司現有產化業生產基地面積合計僅66780平方米,其中:廈門湖里區馬壟工業基地面積19094平方米、廈門思明區前埔工業基地建筑面積24186平方米、子公司華聯科技租用廈門同安區黃金工業園廠房面積13000平方米、子公司南分科技租用南昌高新區聯創光電科技園廠房面積6360平方米,另為滿足實際需要,現已外租4139平方米作為智能控制器類產品生產場地擴充使用。由于公司產值近年連續快速增長,2021年公司產值19.70億元(營業收入20.30億元)。受場地因素制約,排產訂單飽和,特別是擬搬遷投產至翔安工業園的華聯公司本部(馬壟與前埔基地,占公司總收入份額約85%),產能利用率都處于超負荷100%以上運行,其中規模最大的部件類產品產能利用率已達130%,需通過倒夜班生產、外協生產等方式緩解產能沖突;公司重點項目——高端光耦產線部分新進設備也由于場地不足已無法布置,生產場地緊張問題顯著。根據公司戰略發展規劃需要,公司已進行投建的翔安工業基地,占地面積約80畝,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依據行業領先標準建設智能制造標桿生產線,通過整合投建能夠實現承載3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預計在2022年末可完成搬遷投產。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