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公司做的設備跟博眾精工有什么區別?回復:博眾以組裝設備為主,智立方主要做兩大類設備,一類是識別和感應類測試設備,另一類是精密組裝設備。2.請問感知測試設備具體實現什么功能?回復:感知測試本質就是做傳感器的測試,消費電子產品及汽車類電子產品,未來一定是向智能化發展,智能化必然通過更多傳感器來實現,它都需要感知測試設備。3.智立方是做整機還是零部件的測試呢?回復:目前主要是以整機或者終端產品的測試為主,但是也有零部件測試和組裝業務。所以公司既能做用于檢測攝像頭等模組的設備,也能做用于檢測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等整機產品的設備。我們發展的路徑是掌握底層工藝能力,然后拓展不同工藝在各種場景的應用,包括智能汽車、AR、VR等。4.智能產品感知功能有很多,他們需要的底層技術跟工藝都是一樣的嗎?還是針對不同的感知功能需要開發不同的工藝?回復:底層技術可以開發成很多模塊,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不同的模塊組合,公司會有一些標準測試的模塊,但是不同的場景還需要重新去開發一些模塊,才能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5.請問公司的產品在手機、耳機等不同的消費電子產品的占比大概是怎樣的?回復:公司產品主要按照產品類別進行統計,對于終端產品應用比例沒有單獨統計。但手機因為產量大、功能多所以占比會大些。最近幾年,隨著各類傳感器在大消費電子產品中的快速推廣,公司在各類可穿戴設備(如耳機、智能手表、VR/AR眼鏡等)、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產品的應用也呈快速發展趨勢,目前公司設備對應的終端產品種類較為多元化。6.消費類產品行業都有大小年,但是智立方最近幾年卻保持比較高的增速,請問是怎么做到的?回復:一個自動化設備的公司,它的增長至少是從兩個維度去拉動,第一個是通過增加不同的工藝能力;第二個是通過把各個工藝能力不斷的向不同的產品應用場景去做延伸,也就是對應的終端產品種類的多元化。這樣可以較好的避免對單一產品依賴或市場波動的影響。7.公司產品的利潤率都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是怎么做到的呢?回復:智立方有定制化也有標準化的設備。前期定制化產品占公司的比例比較高,未來標準化產品也會不斷發展,不同類別的設備毛利有高有低。毛利與設備的技術含量、采購量、成本管控和競爭因素等都有關系。公司更傾向于有選擇的服務于對技術和品質等有較高要求并有持續發展未來的客戶和應用場景,我們致力于企業能夠持續并健康發展。8.今年疫情影響下宏觀環境不景氣,消費市場低迷,對公司的業績是否有影響?回復:宏觀環境對每個企業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于公司來說,需要去做的是怎么能夠在這種相對環境比較嚴酷的情況中,保持健康的成長,這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公司在各個賽道上都有較多的增長機會,公司的任務就是要把能力夯實,更多的去抓住這些機會。企業經營是一場長跑,天氣不太好,下雨還刮風,不要去抱怨下雨和刮風,去強健自己的體魄,努力跑得更快就好,這就是優秀企業和一般企業的區別。此外,針對今年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情況,公司已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已上述事項進行說明:公司上半年整體業績存在受疫情影響導致訂單及產品交付延遲,但下游客戶因新品的持續推出及生產需要,對公司設備存在剛性需求,相關訂單需求及設備交付正逐步回升;截至2022年5月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約2億元,高于去年同期在手訂單規模,因新產品的持續推出及生產需要,下游客戶對公司設備仍存在剛性需求,經初步測算,公司2022年全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較低。9.未來3-5年的規劃是怎樣的?回復:公司未來發展方向聚焦在三個大的賽道和兩個關鍵的核心工藝上做深度的發展和延伸。三大賽道:消費電子、霧化電子、半導體;兩大工藝:感知和識別類檢測、精密組裝。10.公司做的設備,比如說運控、軟件算法等都是自制的嗎?回復:軟件算法是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但一些標準的零部件如氣缸、電機、導軌、控制器等是外采的,公司也有機械零件加工能力。在光學模組這一塊,也會基于商業經濟性、供應鏈安全性等原則靈活選擇通過自行研發實現自主供應。11.公司在半導體行業產品形態是怎樣的?回復:就目前而言,一個是光通類設備,激光高功率芯片等,智立方在這塊已經有標準工藝設備,并取得相當的客戶訂單和認可;另外一個是在Mini-LED和Micro-LED行業,我們也已經有一些標準的設備,一個是AOI類設備,一個是分選機類設備,且已實現小批量的訂單,并在多個大客戶那里進行驗證。12.公司上市后有無計劃做一輪股權激勵?回復:公司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長效化的中長期激勵體系,構建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臺吸引并激勵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智立方共同發展。13.有無人員擴招,產能擴充的計劃?回復:我們不會盲目擴招,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公司會著重加強研發人員的招聘。產能擴充方面,我們會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逐步擴充,不會盲目擴張。14.三位創始人的背景是怎樣的?當初為什么創立了這家公司?回復:我們三位創始人以前是IBM的同事,我們都是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的,在這個行業從事20余年的工程、技術、管理類的相關工作。回顧自動化行業發展的歷程,我覺得當初創立這家公司恰逢其時,2011年前后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是自動化行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早期,我們非常看好這個大的賽道,希望能為智能制造賦能,為中國智能裝備升級做些事情,所以創立了智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