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產品線的形態是怎樣的?在客戶端應用在哪些場景?回復:公司主要有兩類產品線,一類是針對感知、識別測試類設備的產品,一類是針對精密組裝類設備產品。感知和識別實質上都是傳感器測試。未來不管是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汽車等都一定會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為了更好的實現智能化,需要靠很多傳感器來實現,傳感器可以收集光、聲音、圖像、姿態等信號,所以做傳感器的測試實際上是將一些底層技術加以應用和演化,不僅可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甚至可以大量應用于汽車,AR、VR等新型產品。所以對智立方未來的發展,就是不斷在更多的產品和工藝上加以應用。2.跟博杰是否有競爭關系?回復:博杰在聲學測試和射頻測試,做得非常專業,我們的強項是在感知和識別類測試方面,正面競爭不多。3.怎么看像立訊等客戶成立自己的自動化設備公司?回復:自動化公司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自動化工藝都做起來,未來自動化行業的趨勢一定是要做得更加細分和專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所以客戶有自動化的能力,對于我們這些自動化的專業廠家來說并不是壞消息。4.公司工藝的底層技術是什么?怎么做拓展?回復:一家自動化公司,一定是依據它底層的工藝能力,然后不斷在市場進行開發應用的延伸發展。基本是沿兩個維度去發展,一個維度是不斷增加工藝能力,另一個維度是不斷增加工藝在更多場景的應用。像感知類的測試,又可以分成姿態的測試、識別的測試、光學的測試等等。在應用層面,未來應用的場景大概也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指智能終端產品,手機,手表,電腦,耳機,智能汽車、AR、VR等領域;另一個維度,把底層能力向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延伸,比如模組和半導體端。公司在這些方面也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和布局。5.公司在半導體行業產品形態是怎樣的?回復:智立方目前有專門設立兩個事業部做半導體的設備。這兩個事業部主要負責方向有所不同,一個是光通類,激光高功率芯片等。智立方在這塊已經有標準設備,并取得了客戶較多的新增訂單需求;另外一個是在Mini-LED和Micro-LED,我們也已經有一些標準的機器,一個是AOI類設備,一個是分選機類設備,且已實現小批量的訂單,并在多個大客戶那里進行驗證。發展的邏輯,其實就是底層最核心的工藝能力,朝更多賽道的不同的應用場景去做延伸。6.在半導體行業,新益昌屬于直接競爭對手嗎?回復:新益昌是一家專業做固晶設備的廠家,公司上市之后,也做了一些工藝的延伸,但他主要產品是做固晶設備。而我們做的不是固晶設備,而是分選、AOI類設備。7.在Mini-Led行業我們的技術發展路徑是怎樣的?競爭情況如何?回復:未來Mini-Led行業需要巨量設備,其中就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設備就是分選設備,目前這個設備已經處在小批量出貨階段。目前這個標準設備主要被臺灣的一家上市公司壟斷。8.在光通,高功率激光芯片領域做的怎么樣?回復:這個領域是我們一個單獨的事業部在運作,對設備的精度要求更高,設備的價格也相對較高,國內基本上做高功率激光芯片賽道里的主要的廠家,基本上都已經采購過我們的設備,未來有可期的發展空間。9.公司為什么進入霧化電子行業?跟思摩爾的合作進展如何?回復:霧化電子屬于電子產品的大范疇,我們內部有獨立的事業部對應。我們進入這個賽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是一個有前途、有增量的電子產品領域。在這個領域里目前有兩個大的客戶,一個是思摩爾,一個是JUUL,思摩爾是整個霧化行業的龍頭企業,JUUL是美國市場的前三。我們目前是這兩個客戶的核心供應商,我們給他們做的主要是組裝類設備,有一部分檢測設備。目前這個行業大部分的制造還是自動化的早期階段,未來空間很大。除了上述客戶外,霧化領域外延較為廣闊,公司期望借助已有的霧化產品經驗,向更多的霧化細分產品領域發展。10.下游創新看似平淡,請對未來業務做個展望,有哪些機會?回復:未來不管是消費電子還是汽車電子,終端產品亦或者上游零部件,發展的兩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精密。智能化必然需要更多感知測試功能設備,精密化就需要更加精準的組裝類設備。智立方就是要抓住這兩個大的發展方向,不斷通過工藝能力的提升和應用場景的拓寬保證公司持續健康的發展。11.在“果鏈”里,與A股競爭對手的差別?回復:在測試設備領域像珠海博杰,它是做聲學測試和射頻測試非常優秀的一家企業,也在做更多新工藝設備和領域的應用。智立方在感知測試方面可以說是有優勢的,我們互相的工藝能力有很大差別。12.未來3-5年的規劃是怎樣的?回復:公司已制定相關的戰略規劃,并根據公司的發展情況不斷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進行梳理,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是在三大賽道和兩大關鍵的核心工藝上做深做透。13.一個自動化公司發展底層驅動的邏輯是什么?回復:當我們討論細分的某一個工藝設備的應用的時候,一定要盯緊未來的技術發展路徑。一個自動化的公司,如果想追求成長的話,一定會把它的產品路線圖制定清楚,未來的應用場景到底有多大,有哪些客戶,有多少量一定要非常清楚,一定要把底層技術做扎實的同時積極的去拓展不同的應用場景。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工藝,一個是場景,這兩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