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介紹下公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其添加劑產品目前產能及規劃情況。答:公司目前規劃布局五大生產基地:江蘇張家港,福建寧德,歐洲波蘭,浙江衢州和四川自貢;公司現有和規劃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其添加劑產能超過150萬噸。歐洲波蘭基地的波蘭華榮新建Prusice年產4萬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已達到可量產狀態,公司目前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現有產能11萬噸/年。其他四個基地的項目均在積極推進中,其中寧德華榮年產8萬噸新材料項目,預計本月開始試生產。各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面臨著政策、技術、審批、市場競爭和安全環保等風險,存在多方面不確定性,不代表項目后續會全部完成建設或實際投運,也不代表實際投運后能獲得預期收益。敬請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2、波蘭華榮新建Prusice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投產以后,對公司客戶結構有什么影響嗎?答:波蘭華榮新建Prusice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主要是為了滿足波蘭當地電池廠及周邊歐洲客戶對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需求,目前根據客戶訂單情況小批量生產,營收不高,尚未改變公司的客戶結構。3、請問公司的技術研發主要是靠內部還是外部?答:公司建立了自主研發為主,合作研發為輔的模式。公司擁有獨立的技術研發中心和人才隊伍。研發團隊一方面會根據客戶需求或者潛在市場需求發起內部研發課題,獨立完成相應的研發項目;另一方面,公司會承接國家級/省級的研發項目課題。此外,公司與部分行業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也建立了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合作研發相關工作。4、請介紹一下公司和天際股份子公司合作的項目及目前進展情況?答:公司與江蘇新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成立了合資公司江蘇泰瑞聯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年產3萬噸六氟磷酸鋰等鋰鹽材料的生產銷售項目。由于化工項目對能耗、環保、安全等各方面要求比較高,仍處于前期審批階段。項目實施過程中,面臨著政策、技術、審批、市場競爭和安全環保等風險,存在多方面不確定性。5、2022年下半年,六氟磷酸鋰價格波動,會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嗎?答:原材料價格波動會對成本產生一定影響。公司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之一,與供應商和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公司與下游客戶采取議價為主的談判機制,在商議價格時,雙方會根據原材料成本、人工及制造成本、市場供求狀況、預期利潤及客戶議價等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6、公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產能是多少?后期有何規劃?答:公司一貫重視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產能為485.7噸/年,以技術門檻較高的新型鋰鹽為主,部分產品已應用于固態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中。后期公司會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方面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目前公司張家港基地和衢州基地均在實施推進添加劑方面的項目:張家港國泰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產4000噸鋰電池/超級電容器電解質新材料及5737.9噸化學原料(副產品)項目和衢州國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產2100噸鋰電池材料項目。7、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在擴產、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公司未來的競爭優勢有哪些?答: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具有一定的優勢:(1)行業地位領先:公司為鋰離子電池材料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出貨量穩居國內前3。鋰離子電池材料行業預計將持續向好,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2)產品技術優勢: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公司通過在行業內多年的技術積累,掌握了鋰離子電池材料以及有機硅材料等所需的主要核心技術。近年來,公司承擔多個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公司在新型電池方面持續性地進行了相關的研發投入與積累,已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鈉離子電池領域積極申請發明專利。公司的添加劑產品在質量和技術層面處于領先水平,部分產品已批量應用于固態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中。(3)客戶資源優勢:公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業務的客戶主要為國內外的龍頭企業,公司與其建立了緊密、持續的合作關系,對于核心客戶的技術要求和技術信息較為了解,能夠提供更為有效的電解液產品、技術支持以及整體解決方案,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和客戶粘性。此外,公司已經分別在寧德、波蘭等地建設生產工廠,以配套向下游客戶提供產品,深化雙方的合作關系。在有機硅領域,公司產品整體穩定性以及工藝精度較高,目前已處于國際大型化工企業的供應商序列中。(4)人才優勢:公司擁有穩步成長的人才團隊,生產、研發、銷售、采購人員均具有多年行業從業經驗,為滿足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持續不斷的工藝改進、良好的技術服務提供了充分的人員保障。公司的技術團隊由行業資深技術專家組成。基于多年的行業從業經驗,公司的技術團隊掌握了豐富的鋰離子電池材料以及有機硅材料的制造和工藝知識,深刻理解制造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需求和研發挑戰。8、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么?答:公司產品主要為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硅烷偶聯劑、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以及超電產品等。未來公司將在穩定發展現有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產品的種類,優化和完善技術服務和技術解決方案,以全球化的視野拓展國內外業務,加強與國內外客戶、供應商的合作,致力于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化工新材料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