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司財務總監張英超總結了公司近期整體經營情況。本次活動主要問題匯總如下:
1、國家衛健委近期提出了更高的ICU比例要求,預計能夠對我們凈化項目的需求帶來多大的增量?目前實際執行情況如何?
答:此項政策對公司的業務有一定的推動,對公司是利好的政策,但是目前ICU床位數根據新標準調整實施細則并未出具,會涉及到項目立項、資金來源等一些前期過程,實際執行落地會需要一定時間周期。
2、疫情放開后對公司業務的影響程度?
答:目前對公司四季度完工項目的交付驗收及回款有較大的影響:由于公司項目交付需要業主方、監理方、建設方、設計方四方聯合驗收,目前因疫情原因,各方同時到場時間不易協調,驗收流程推進速度緩慢,影響項目交付及回款。
同時也存在積極影響:(1)短期內會有一些新的訂單,如:醫院有緊急ICU改造;方艙升級亞定點醫院;醫療耗材類;
(2)疫情防控放開,有部分地區醫療資源擠兌,后期醫療基礎建設投入還是會持續;同時,各地區的重點醫院,早期投入使用的ICU病房等也會有改造升級需求。
3、目前的在手訂單情況如何?同比增速情況?
答:四季度的新增訂單與公司之前的預期相比,可能略有降低。主要由于疫情的因素導致一些項目開標的時間延后。從趨勢來看,今年新增訂單和在手訂單都有大幅增長,疫情對“訂單端”的影響是低于“交付端”的影響。
4、公司訂單情況如何?過去幾年的價格趨勢?
答:公司訂單主要分為:凈化集成項目;設備、耗材項目;運維項目,其中凈化集成項目占比80%-90%左右;目前改造運維業務有所增加,隨著營銷運維中心的設立,新的區域及市場開拓,預計明后年改造運維業務量會逐漸提高;公司單個項目規模有明顯提升,目前5000萬元以上項目訂單占比超過50%;同時項目造價也有提升,原因如下:
(1)訂單規模:疫情過后,醫院對于院感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醫院在院感控制部分投入更多,醫療凈化的區域隨之擴大;公司也在探索醫療專項FPC模式,除了凈化工程外,有一些醫療相關的打包項目,如放射防護、污水處理、氣動物流等,都是有一定的技術要求,這一塊也都涵蓋在醫院特殊科室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訂單規模;在訂單篩選方面,公司有人員、技術的儲備,更有底氣承接優質訂單,篩選訂單過程中會注重規模情況。
(2)訂單價格:主要受益于單平方造價提升,使得項目毛利率水平也有提升。
5、公司回款周期?賬款的情況?
答:一般要求0%-30%的預付款約定;實施過程有進度款;項目完工,合同支付比例60-70%左右;審計結算后,合同支付比例95%左右,剩余5%左右質保金在質保期完后支付。因為項目毛利率在30-40%之間,有一定時間的錯配,前期需要一定的資金的投入,但是占用時間不會太長。資金的回款能夠覆蓋投入的成本。
關于收款情況,前三季度比較正常,但是目前在四季度收取完工款情況與以前有很大區別,疫情影響,人員到場受限;院方的資金安排影響,并不如往年積極。
6、訂單交付周期平均到多久?
答:根據前幾年數據情況,項目交付平均在10個月左右,今年的數據還在統計中,疫情對于驗收有影響,還有一些EPC的項目規模較大,周期也會長一些,可能平均要到1年以上。但是今年的情況不具有太強的代表性,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防控導致的工期的延后多一些,年底因為防控放開導致經營活動受到一定的影響。
7、衛健委推行亞定點醫院是否對公司有積極作用?
答:公司持謹慎態度,因為公司前期承接過同類型應急項目,會有部分問題出現,如:實施方案、項目費用核算、回款進度等低于預期;如果有比較優質的訂單、且利潤有保證,公司會承接。
8、承接業務量增加,公司費用率情況怎樣?
答:由于今年訂單規模增長迅速,公司人員也有大幅增加,2021年年底公司員工931人,截至目前,公司員工大概1400名,本年人員費用較往年提升;同時,2022年股權激勵計劃,增加了股份支付費用;但是本年財務費用部分是有所下降。總體來看,期間費用率是小幅增長。
9、疫情之后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是否有變化?是否有集中度提升的趨勢?
答:這兩年行業集中度是在提升。醫療專項是屬于細分領域,隨著醫院院感的重視,會增加更多醫療專項項目,訂單規模也會增長。
對于競爭對手,因為公司一直專注主業,有較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公司上市后品牌影響力、資金能力都是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相比下,公司今年更好的把握住機會,訂單增速可能比同行高很多。
10、因疫情造成的交付延遲是否會產生違約金等非經常費用?
答:不會有這個問題,疫情本身是不可抗力,而且是國家整體政策相關的。公司現在的情況是業務的實施已經達到交付標準了,只是在最后的手續上沒有辦法驗收交付,不是因為公司原因造成的,所以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11、貼息貸款對我們帶來的增量需求?和醫院實際的采購情況?
答:針對醫療設備貼息貸款,公司也積極研究相關的訂單需求,目前承接了項目,有些在實施過程中。雖然政策給的期限是到今年年底,但是公司預判還是會延長一些時間。
12、目前項目回款情況如何?項目資金來源很多是財政撥款,疫情是否對地方財政有壓力?
答:疫情會存在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講11-12月是回款的高峰期,去年同期,公司有4億左右的回款,今年可能會有一定落差。前三季度,回款情況基本和去年的趨勢是差不多,我們判斷四季度的回款應該不錯,但是從11-12月情況來看,醫院和財政資金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回款沒有預期那么順利。往年醫院在年底的交付會比較積極,但是今年會慢一點。
13、公司大概有多少訂單來源于醫療專項債?近幾個月醫療專項債發行規模下降,怎么看待對明年新增訂單的影響?對明年專項債發行規模的判斷?
答:資金來源中醫療專項債的占比不高,2021年有幾個項目使用的是專項債的專門資金,公司的很多項目不僅是為疫情做準備的,也包括公共醫療服務的建設,所以資金來源更多來自財政的資金投入,包括有些是通過貼息貸款的方式來進行的。
公司在承接醫療專項債的項目還是比較謹慎的,目前承接醫療專項債的項目多數選擇的是三甲醫院,或者各地的標桿醫院。醫院本身的實力和經營情況較好,償還專項債也有保障。公司更多承接的是政府財政資金來源的項目,對后續的回款也更有保證。長期來看,醫療專項債只是支持醫療新基建發展的一個推手,不是決定性因素,醫院的建設是有一定周期的,即使沒有醫療專項債,國家每年還是有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
14、公司區別與普通裝飾裝修,有什么行業壁壘?
答:醫療凈化系統行業對企業的業務能力要求很高,沒有高水平潔凈項目規劃布局、設計、實施、運維等綜合服務能力,無法實現醫療凈化系統的集成和通過高規格的凈化檢測驗收。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的核心是通過設計和管理實現多專業系統集成,達到凈化科室對關鍵環境指標的控制要求。
在醫療凈化系統行業,需要多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人才需要長期的培養,在市場上較為稀缺。因此,行業內人才壁壘較高。
15、預計醫療新基建后期發展是什么情況?
答:2020年-2022年,中國經濟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醫療建設方面還是在大力投入,有比較高的增速。
公司在醫院建設過程中,屬于后端細分領域,要滯后土建總包單位1至2年;根據醫院建設情況,預計2025年前,醫療專項新建部分還是會持續高速增長;到2025年后,會是一個平穩的增長。當新建趨于平穩后,醫療改造需求會增加,預計還是會有20%-30%的增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