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介紹一下公司的業務模式?核心能力?差異化?答復:1、公司系國內領先的汽車內外飾模具供應商,主要從事模具、汽車檢具、自動化工裝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主要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定制化模具及配套產品,由于客戶需求具有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公司采取“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直接銷售”的經營模式。公司根據產品訂單情況,合理調度企業資源,快速有效地組織生產,實現采購、生產、銷售的有序對接。2、作為國內領先的汽車內外飾模具供應商,公司具備為汽車整車廠及汽車內外飾零部件供應商同步開發模具及其配套產品的能力,可為客戶提供“模具、檢具、自動化工裝”整體解決方案。公司以先進技術優勢、品牌與客戶資源優勢、自主設計開發與制造的全流程優勢、領域專注品種齊全的模具配套優勢、國內領先的裝備優勢、貼近客戶的區位優勢獲得核心競爭力,憑借穩定的產品質量、高效的生產效率以及良好的性價比維持與客戶的穩定合作關系。3、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汽車內外飾模具供應商,主要從事模具、汽車檢具、自動化工裝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均為根據客戶訂單定制化生產,不同客戶對產品的形狀、結構、性能等技術指標均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產品的項目復雜程度和設計制造難度亦有所不同,因此公司產品具有定制化、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客戶需要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與公司進行獨立溝通。2、貴公司2022/2023年增長計劃?答復:1、市場拓展與營銷網絡建設計劃: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并行拓展是公司始終堅持的市場營銷策略。公司將堅持既定營銷策略,抓住全球汽車模具產業向中國轉移與國內整車自主研發升級的產業機會,大力拓展國內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與市場影響力;2、預投資建設年產20萬臺(套)電池箱體生產項目計劃:公司于2019年度新增汽車零部件業務,產品主要為動力電池箱體,實現了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下游的進一步延伸。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在有利的市場及政策環境的驅動下,公司積極開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利用自身在汽車行業多年來積累的渠道優勢和市場口碑,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電池箱體領域。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擬新建年產20萬臺(套)電池箱體生產項目。該項目有利于公司整合現有研發資源、提升公司現有的生產交付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南通超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3、技術開發與創新計劃:公司長期秉持“企業賴以生存的源泉是技術的持續創新”這一理念,未來公司將堅持技術持續開發與創新,結合自身特點及市場需求,不斷追蹤世界先進水平的前瞻性技術研究動態,開發實用性新技術、新工藝,實現技術跨越,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公司將加大技術研發與創新的投入,在現有研發中心基礎上進行擴建,完善企業研發平臺的軟硬件設施建設,針對公司產品關鍵技術進行研發,著重以汽車內飾材料輕量化以及陰模真空成型技術(IMG)的研發為重點突破方向。4、人才發展計劃:公司堅持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優化提升、梯隊建立”為原則,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養、選用、激勵等機制建設,著力構建一支與公司業務發展相適應、專業結構合理、梯度構成適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實現公司戰略發展目標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體系支撐。5、籌資計劃:公司已于2021年12月23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公司將集中精力實施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同時,根據公司經營狀況和業務發展規劃,在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充分運用直接、間接兩種融資方式,靈活選擇股權、債權等融資工具,滿足公司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3、請問貴公司有哪些客戶?公司客戶的地區分布情況?答復:公司具備較強的研發成果產業化能力,能夠自主實現模具、汽車檢具及自動化工裝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憑借長期的技術積淀、穩定的產品質量、高效的生產效率以及良好的性價比獲得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認同,實現了模具及配套產品的規模化出口,研發成果與產業化深度融合。在國內市場上,公司客戶基本覆蓋各大國際知名汽車內外飾企業在我國設立的獨資或合資一級供應商以及大多數知名的本土汽車內外飾一級供應商;在國際市場上,公司主要為國際知名汽車內外飾供應商在歐洲、北美、亞洲地區投資設立的工廠提供汽車內外飾模具及配套產品。2015年及2017年,公司分別在德國塞利根施塔特和美國密歇根州投資設立了超達歐洲和超達美洲,旨在加強歐洲及北美洲國外客戶的市場開拓,并提供快捷的技術支持與服務。近年來,公司與佩爾哲(HPPelzer)、佛吉亞(Faurecia)、安道拓(Adient)、泰佛(Treves)、李爾(Lear)、歐拓(Autoneum)、安通林(Antolin)等全球知名汽車內外飾供應商以及延鋒安道拓、申達股份、長春富維安道拓、長城汽車、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比亞迪等本土汽車內外飾供應商及整車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公司模具所生產的內外飾件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包括:奧迪、奔馳、寶馬、標致雪鐵龍、長城、長安、大眾、豐田、福特、捷豹、吉利、路虎、勞斯萊斯、瑪莎拉蒂、尼桑、通用、沃爾沃、起亞、現代、特斯拉、蔚來等。公司零部件(動力電池箱體)業務隨著產能逐漸釋放、生產效率提高,毛利率已有所提高,未來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截至目前,公司已與國軒高科、金康動力、蕪湖奇達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冪能(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和江淮華霆等客戶達成合作,并積極開拓多氟多、孚能科技、寧德時代等新客戶,將爭取通過提升業務規模以達成規模效益,提高生產效率、加強成本控制,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公司主要外銷區域為歐洲和北美地區,歐美地區是全球汽車工業主要聚集區,公司與歐美客戶合作歷史時間較長,客戶規模通常較大、商業信譽較高。公司向歐洲地區銷售的國家較多且相對分散,主要包括法國、德國、英國、波蘭、捷克、西班牙等;向北美地區銷售的國家主要包括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向非洲地區銷售的國家主要為南非。4、公司目前的能力計劃?答復:公司已于2021年12月23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本次發行共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人民幣44,771.90萬元,本次募集資金將用于汽車大型復雜內外飾模具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擴建項目。汽車大型復雜內外飾模具擴建項目是對公司汽車大型軟內飾成型模具、汽車大型軟內飾沖切模具、汽車座椅發泡模具三大系列主要產品生產線的擴充,有利于提升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的產能及綜合供應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并提升整體銷售規模,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根據目標市場和公司發展規劃,本項目建設完成投產后可形成年新增各類汽車大型復雜模具1,550套的生產能力。研發中心擴建項目是根據公司戰略發展目標,以市場需求及汽車技術發展為導向,在現有研發中心基礎上進行擴建,完善企業研發平臺的軟硬件設施建設,針對汽車模具行業的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技術進行研發,并著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內外飾模具及配套產品。本項目著重加強企業研發平臺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加快技術研發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引進,完善研發設備,使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保持與汽車行業發展需求同步,提升公司綜合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技術水平,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擴大公司產能,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和項目實施能力,鞏固和強化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產能利用率較高。未來,公司將通過募投項目的實施,擴大現有產品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占有率。5、公司新技術的研發情況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答復: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先后榮獲多項重大獎項及榮譽稱號。近年來,公司一直專注于模具、汽車檢具、自動化工裝設備等產品的自主研發和創新。2021年度,公司研發費用為3,057.4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6.99%。截止2021年末,公司共擁有134項專利,其中包括65項發明專利和69項實用新型專利。研發中心擴建項目為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一,根據企業發展規劃,公司擬對現有研發中心進行擴建。本項目著重加強企業研發平臺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加快技術研發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引進,完善研發設備,使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保持與汽車行業發展需求同步,提升公司綜合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技術水平,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公司研發項目及技術儲備主要以模具設計、內飾件模具成型工藝改進、生產效率提升、制造標準化等方向為主,具體情況如下:(1)陰模真空成型技術(IMG):通過IMG技術以及其在相關模具和自動化工裝設備上的應用的研發,可以提高打破海外相關技術的壟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2)碳纖維材料應用技術:通過對碳纖維材料應用產品相匹配的模具、檢具、自動化工裝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公司將走在汽車輕量化研發領域的前列,更具技術優勢及產品競爭力。(3)麻纖維材料應用技術:通過對麻纖維材料應用技術的研發,公司模具、檢具、自動化工裝設備產品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將給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動力。6、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應對措施?答復: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涉及經濟周期性波動與汽車行業發展狀況影響的風險。汽車模具的需求量主要取決于汽車新車型開發及改型換代等周期變化,因此下游整車市場的供求關系短期變化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直接影響。但若經濟周期波動、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等因素引起汽車行業整體發生不利變化,下游客戶可能會因需求萎縮推遲新車型的開發及原有車型的升級、改款,進而導致下游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對汽車模具及配套產品的需求會有所減弱,上游汽車模具供應商之間競爭加劇的同時訂單獲取難度加大,利潤空間將受到一定擠壓。應對措施:公司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變化和宏觀經濟狀況,緊跟市場和行業的發展,及時做好預判和應對,及時對公司經營做出調整規劃,扎實做好主業,抵御宏觀經濟下滑可能帶來的風險。并將持續加強營銷網絡布局,持續提升公司的研發創新能力,深挖老客戶的同時積極拓展其他優質客戶,加大全球客戶覆蓋度,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