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公司的基本概況、主營業務等二、提問互動環節1.公司一季度經營情況如何?合同情況如何?答:2022年1月-3月,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各項主要業務繼續保持穩健的發展勢頭。同時,受“十四五”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持續增長的糧食需求的影響,公司新簽訂合同數量保持平穩增長。通過持續深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增強公司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公司運營效率不斷提升,降本增效,增加了公司經營利潤。2.當前疫情對公司一季度經營業績有無影響?答:當前疫情對公司一季度經營業績并未造成不利影響,公司后續也將密切關注當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積極落實疫情防控方案,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全面做好防控措施,保障員工健康和公司正常運行。3.請簡要介紹下公司的設計咨詢業務,有什么競爭優勢?答:公司設計咨詢業務服務內容主要為:(1)工程咨詢服務:運用工程技術、科學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為客戶的工程建設項目決策和管理提供咨詢活動的服務,包括前期立項階段咨詢、設計階段咨詢、施工階段咨詢、投產或交付使用后的評價等工作;(2)工程設計服務:根據糧油及冷鏈等行業建設工程的要求,對建設工程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源、環境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論證,將顧客對擬建工程的明示或隱含要求,轉化為工程設計文件,包括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公司在設計咨詢業務領域的競爭優勢:(1)細分行業更加廣泛,涵蓋糧食收割、烘干、加工及冷鏈物流等細分行業。(2)公司設計咨詢業務能夠與機電工程系統交付業務形成聯動優勢,能夠更加綜合、全面的滿足客戶需求。(3)此外,公司曾隸屬于國家糧食部、商業部,并擁有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的品牌背書,有深厚的品牌底蘊。4.請簡要介紹下國家糧食十四五規劃會對公司帶來機遇和影響?答:近年來,國家對食品安全及糧食保障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十四五”優質糧食工程更是提出了從糧食綠色倉儲、糧食品種品質品牌、糧食質量追溯、糧食機械裝備、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等方面開展“六大提升行動”,行業政策為我們下游糧油倉儲及加工行業規劃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在政策引領下,各地在持續新建及擴建產能,提高糧食倉儲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市場增量空間;另一方面,在優良優產、優糧優儲的推動下,糧油倉儲向著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發展,存量產能存在大量技術升級需求。此外,國家大力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油加工成套裝備、糧食清理烘干裝備、糧食倉儲物流機械、糧食檢測儀器等,促進糧機裝備制造技術與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糧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公司作為國內農糧食品和冷鏈物流行業的綜合技術服務商、裝備制造商,主要服務于稻米、小麥、油脂、飼料、玉米及糧食物流倉儲領域和農產品冷藏、冷鏈物流領域,具備一流的專業集成的綜合服務能力,公司將以此為契機,依托現有專業技術服務經驗,聚集主業,服務好國家“十四五”優質糧食工程戰略目標。5.公司在糧油及冷鏈行業的業務資質優勢主要體現在哪里?答:公司擁有農糧加工行業種類齊全的高等級業務資質,是我國糧油及冷鏈等領域一流的綜合性工程服務商及設備制造商。其中公司擁有糧油加工行業種類齊全的高等級業務資質,如商物糧全行業(甲級),工程設計(甲級),機電安裝工程(甲級)、設備監理(乙級)、工程監理(甲級)、壓力容器等業務資質,在參與國內糧油加工業務承接中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齊全的業務資質為中糧工科的業務開展打造堅實基礎。此外,通過六十余年深厚的行業經驗和技術積累,公司已經成為糧油領域設計咨詢及機電工程系統交付的絕對龍頭,在品牌認可度、行業影響力、技術水平、人才、項目執行經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優勢,有助于其通過與建筑工程施工單位成立聯合體的方式,在糧油冷鏈行業內成功承攬標桿性、綜合性工程承包項目。6.“碳達峰、碳中和”理念對公司冷鏈業務的影響以及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規劃?答: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也給公司帶來了潛力無限的市場,因為新冷庫、舊冷庫都需要執行低碳標準,相關的節能技改也將是重要關鍵一環。公司將充分借助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憑借在冷鏈領域的行業影響力和自身綜合實力,憑借行業標準研究、設計產品標準化和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及創新,在“十四五”期間著力關注重特大項目和熱點區域行性冷鏈網絡項目。繼續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占有率,讓冷鏈領域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點。7.請簡要談下公司通過哪些人才激勵措施來實現員工與公司的共贏發展?答:公司通過實行員工持股來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主要為激勵在中糧工科及所屬公司關鍵崗位工作并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核心管理人員和技術業務骨干。同時公司通過制度建設、科技獎勵、技術培訓、職業發展等多維度對員工進行激勵。結合各企業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優秀工程項目、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和優秀論文申報及表彰工作,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公司科研、設計、學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