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會秘書對公司業務及行業情況作簡要介紹。
二、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回答與會者的提問,主要內容如下:
Q: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應收賬款余額的賬面價值為6.53億元,相關客戶結構如何?
A:2022年第三季度末應收賬款余額的賬面價值較2022年半年報出現了下降,主要系兩個原因:一是賬齡躍遷因素;二是經營性回款確實有所增加。從客戶結構看,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并 未發生較大變化。但因公司于 下半年起實施了 債務重組,預計未來與綠地集團相關的應收賬款余額會發生較大改變。
Q:2022年前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為6402萬元,成為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未來變化趨勢如何?
A:2022年前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的增加,主要系賬齡躍遷,以及對部分“暴雷”房企和涉訴項目計提單項減值準備所致。未來對信用減值損失產生主要影響的將是賬齡躍遷因素。公司將積極加強相關賬款的對賬催收工作,同時根據客戶實際情況適度考慮必要的債務重組,以化解回款風險。隨著房地產政策面和資金面的回暖,客戶出險的風險有所降低,相關債權的回收風險亦將隨之降低。
Q:2022年成本費用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如何?
A:從2022年前三季度分析,成本費用雖亦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員固定薪酬在成本費用中占比較高且支出相對剛性,使得成本費用下降幅度遠低于收入下降幅度,這也是導致企業經營業績出現較大幅度滑坡的主要因素。從分季數據看,成本費用將出現前高后低的趨勢,主要系上半年疫情封控因素導致原計劃的人員及薪酬結構調整推遲至6月份起實施。此外,第三季度因人員結構調整導致辭退福利金額增加較多,以及部分租賃物業提前終止導致對應的裝修費攤余金額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從未來趨勢看,隨著人員結構的逐步調整到位,毛利率將逐步恢復。
Q:本年住宅類業務50%左右的結構占比,是否會在新增訂單中出現變化?
A:本年的業務結構并未因房地產行業調整而相應發生較大變化,住宅類業務的營業收入占比繼續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且上述結構占比并未在新增訂單中出現變化。主要原因系即便在城市更新項目的參與中,客戶同樣也會有住宅設計的需求,住宅依然是城市更新項目中的現金流保障因素。
Q:是否存在公建與住宅回款周期有所差異的情況?
A:近年來公司承接的項目圍繞著城市更新的主題越來越多,通常而言,一個城市更新項目既涉及舊改,也涉及新建,既涉及住宅,也設計商業公建配套,還有租賃保障性住房等。因此,客戶在回款時,并不會單獨就商品房或商業建筑或租賃住房支付設計費,而是按照整個項目的進展來安排回款,同一項目中的公建與住宅的回款周期并不存在較大差異。但由于商業建筑的“去化”較慢,若系單純的公建項目,則其回款周期確實會有所延緩。
Q:公司參與的租賃住房設計,相關設計服務單價是否與其他住宅設計單價存在差異?
A:總體而言,租賃住房的設計服務單價與其他住宅設計單價不存在顯著差異。由于租賃住房的戶型要求特殊,往往更需要可靠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