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夏茂青先生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二、采取問答交流方式;1、技術共性公司各業務領域在技術上都應用了光、機、電、算技術,利用電磁波原理,通過電波或光波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等變化,反演算出實際應用中需要測量分析的數據和指標。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軍工企業,公司及其前身在光、機、電、算等領域積累了五十余年豐富的科研生產經驗,充分利用長期積累的分析測量技術和經驗,研制生產的高端分析測量儀器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2、《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項目-運維服務》的意義?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項目-運維服務項目具有等級高、范圍廣和示范性強等特點,項目總中標金額3億多元,本公司中標總金額和中標點位數量均在所有中標單位中排名第一。項目采用一次招標三年沿用的方式,將對公司未來市場影響力和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3、公司產品和技術下游方向很多,未來哪個是重點?目前公司產品和技術主要應用于環境監測、交通管理、氣象觀測和軍工領域。環境監測領域涉及國計民生,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公司將利用產品和技術優勢,不斷拓展環境綜合監測市場,并為客戶提供環境監測管理咨詢服務、運維服務、治理決策等業務。交通管理領域屬于基礎設施建設,內涵豐富、市場空間大,公司將利用雷達測速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等優勢,為客戶提供智慧交通綜合服務。公司產品和技術還可以應用于食品藥品、工業過程等領域的監測和檢測,公司后續將會加強該方面業務拓展力度。4、各市場空間及成長驅動因素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近年來,由于國家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環境監測市場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環境監測領域市場前景廣闊。根據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布的數據,結合交通各細分行業的智能化情況,2011-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總規模由420億元增長至1658億元,呈明顯上升趨勢,年化增長率接近20%。隨著我國交通智能化應用的不斷推進,行業整體處于成長期,智能交通的需求增長明確且空間廣闊。雖然我國氣象觀測系統已經較為成熟,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按照中國氣象局發布發的《氣象觀測技術發展引領計劃(2020-2035年)》,我國未來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方向有:發展新型氣象觀測技術裝備、發展協同觀測技術、推進高新技術在氣象觀測領域應用、發展氣象觀測裝備保障技術和發展氣象觀測綜合應用技術。氣象觀測儀器行業預計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5、募投項目進展目前公司募投項目均處于正常實施階段,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17,429.38萬元,占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的16.18%。6、未來新方向公司的主要業務目標是鞏固目前的領先地位,不斷提升綜合研發實力和服務能力,積極拓展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未來,公司將依靠不斷創新發展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分析測量儀器,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分析測量數據,并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術和手段實施系統集成,進行數據分析和融合,拓展數據的增值服務,并以此為基礎為用戶提供運維服務,成為智慧環境監測、智慧交通、智慧氣象行業儀器設備、系統集成及數據分析融合、運維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國內先進的供應商,充分發揮公司擁有的分析測量儀器的核心技術,拓展在食品藥品、工業過程等行業的應用,助力民族高端分析測量儀器產業發展,讓客戶信賴、受社會尊敬、令員工自豪。在環境監測領域,深入推進環境監測領域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鞏固公司在大氣監測領域的領先地位,提升水質監測領域的市場份額,提升數據及運維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光譜法技術的應用研究,加強“地空天一體化綜合立體監測”技術的深度開發和激光雷達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源頭防控”的精細化、網格化監測和綜合管控平臺建設,努力成為國內水、氣等環境監測領域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先供應商;在碳監測領域已經擁有較強技術儲備的情況下,持續關注碳排放市場建設進展,積極拓展相關技術的應用研究,為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推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開展城市臭氧(O3)污染成因綜合分析、臭氧(O3)主要前體物來源與管控對策研究,提出和完善臭氧(O3)污染防控“一市一策”綜合管控解決方案。在交通管理領域,充分依托公司在核心基礎產品、系統集成及工程、行業綜合一體化管控平臺軟件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不斷提升交通指揮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電子警察系統、治安卡口系統、視頻專網集成指揮平臺等管理系統的市場占有率,深化互聯網交通管理和大數據分析研判建設,提升交通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設計水平和工程的實施能力,拓展云計算、大數據在行業內的應用,積極參加國家“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和“交通強國”建設,形成為用戶提供前端基礎儀器設備、總體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行業平臺應用軟件、運維服務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在氣象觀測領域,圍繞公司研發生產的“云”、“能”、“天”、“地”觀測設備,水汽激光雷達、氣溶膠激光雷達、臭氧激光雷達、大氣成分觀測設備等新一代自動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推動氣象觀測技術向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全面提升氣象觀測裝備制造能力、智能化和協同化觀測能力,為國家氣象精準預報、惡劣天氣預警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不斷拓展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和氣象運維服務市場,成為我國智慧氣象領域的骨干企業。在軍工雷達領域,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生產力度,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三、參觀公司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