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對于公司上半年生產經營影響答:今年3月下旬到5月上旬期間部分地區疫情封控對公司物流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交付有延緩的情況。隨著封控的解除和疫情的常態化,目前物流運輸已恢復正常;疫情對廠區生產未造成影響,隨著今年2月底募投項目的完全達產,上半年公司產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產量也相應增長。2、下游訂單是否受到疫情影響?答:國內家電行業受疫情及消費信心受挫影響較大,國內幾大家電巨頭都有減產、減員及收縮業務的現象,對上游永磁的需求也有所減少。公司家電類客戶占比20%左右,且多為LG,三星以及歐美等外資家電企業,國內客戶份額較小,因此國內家電行業雖然發展承壓,但對公司永磁業務的影響較小。公司永磁業務的下游主要是汽車行業,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公司部分現有大客戶加大了永磁產品需求。隨著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促進汽車消費政策效果的拉動,總體來看,下游訂單情況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3、下游行業增速較為有限,公司每年1萬噸的產能增長如何消化?答:近幾年汽車產量雖然增長速度較為緩慢,但是由于自動化程度和舒適度需求的提高,單車直流電機數量增長迅速;另外,隨著汽車電機數量增長帶來的二級維修市場需求也增加很快,汽車電機每年的增長率約為20%。由于節能環保要求的推進,家電變頻化率也提高很快,這都給濕壓磁瓦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家雙碳政策帶來能源價格的提升以及大客戶準入難度的增加,永磁鐵氧體行業呈現出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高端市場愈發集中的態勢。公司一直專注于汽車電機、家電變頻電機等高端磁瓦產品的生產,現有鐵氧體濕壓磁瓦產能規模居于國內行業前列,新建產能也正有序地擴充、釋放中。公司將持續發揮規模、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擴大現有客戶的份額,并加快新客戶的開發進程,繼續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對現有客戶、目標市場、競爭格局的充分調研與把握,我們認為未來6萬噸/年的產能消化有足夠的市場空間。4、公司的擴產計劃主要是基于客戶需求還是對行業的判斷?答:二者兼有。計劃擴產前,公司已經過充分的客戶溝通及市場調研,部分客戶表現出了明確的意向需求計劃,行業市場也有較大的持續增長空間。5、公司永磁產品與日韓頭部企業相比,有什么優勢?答:與日韓頭部企業相比,公司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在客戶服務方面,日韓頭部企業業務板塊眾多,磁性材料是其業務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公司深耕磁性材料行業,產能、技術、人員等資源均圍繞磁性材料配置,因此在服務意識,響應速度,配合度上,公司都有更高的效率和靈活度。6、原材料鐵紅價格走勢,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是否向下游傳導?答:去年鐵氧體原材料鐵紅價格經歷了非理性暴漲,目前價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根據不同產品的市場競爭水平、各客戶的議價能力的不同,去年大部分客戶均接受了產品不同程度的提價,但價格傳導機制的有效發揮需要一個過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7、公司產品毛利率趨勢?答:實事求是地說,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毛利率始終維持在高位水平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從行業趨勢來看,充分競爭的市場毛利率走低并趨于平穩是必然結果。但充分競爭將導致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有利于鞏固頭部企業的優勢地位。從企業本身來看,毛利率與產品結構、業務結構、技術進步,成本管控都有關系。作為行業內頭部磁性材料供應商,我們會平衡好規模擴張與毛利率的關系,維持行業內領先的毛利率水平。8、從市場數據來看,電感廠家的毛利率水平較粉芯廠家低,公司為何要做電感?答:公司通過多方調研認為,軟磁產品與永磁產品有較大不同,軟磁廠家給最終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大勢所趨,也是終端客戶樂于接受的。磁粉芯的下游電感本身進入壁壘不高,優勢在于能較好地了解客戶終端需求并與客戶配合。公司的初衷就是將產業鏈打通,更好地發揮市場優勢,以滿足用戶價值為最終目標,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明確產品及技術發展規劃,全面打造軟磁產業鏈的競爭力。9、公司現有金屬磁粉芯已實現一部分銷售,這部分未來是否會與現有客戶產生競爭?答:從行業來看,的確會產生競爭。但同一個行業的廠家客戶定位,銷售渠道也有差異,公司全面打造軟磁產業鏈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跟現有客戶競爭,而是希望能跟產業鏈上的優質客戶強強聯合,共同發展。10、據悉公司也從行業內軟磁廠家引進了技術人才,軟磁行業的壁壘主要是技術嗎?是否引進了技術就可以快速成長?答:對于制造業而言,任何一個行業的做大做強都是綜合實力的比拼。軟磁行業也一樣,不僅僅是技術+資本,考量的是全流程的綜合管理水平。公司已做了三十年的制造業,希望可以發揮多年積累的經驗,快速切入并做大做強軟磁產業鏈。11、日韓是磁性材料制造的強國,近期日元韓元的急劇貶值是否提高了日韓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影響公司產品的銷售。答:大客戶切換或重新導入供應商需要過程,局部市場的匯率短期波動難以對市場競爭格局產生影響。12、公司是否有再融資計劃?答:公司近期正在實施股份回購,未來將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公司整體資產結構較好,抗風險能力較強,公司目前融資渠道暢通且具有一定的融資成本優勢,在資金及融資額度的儲備上仍有充足的空間。公司將根據生產經營狀況、項目建設需求、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融資方式,在合適的時機及條件下選擇融資工具,并根據信息披露規則的要求進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