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研不涉及應披露的重大信息。調研問題回復:1、公司當前的產能情況和產能利用率情況,及新增產能的釋放節奏為何?回復:截至2021年12月31日,泰和科技產能達到33.2萬噸/年(不含復配產品及聯產品乙酰氯、副產品鹽酸)。募投項目也在有序推進過程中。2022年上半年產能及經營數據還請關注泰和科技后續公告。2、公司與清水源、南通聯磷相比,競爭力如何體現?回復:(1)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創新的連續化生產工藝;(3)生產經營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4)產品品種全、質量穩定,服務好。具體核心競爭力分析詳見《2021年年度報告》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的“三、核心競爭力分析”。3、公司連續法工藝技術來源與難點為何?如何構建競爭壁壘?回復:技術來源:全部為自研。技術難點:(1)需要先研發出適合連續化的工藝;(2)要有工藝設計、工藝驗證等工藝放大能力,即從小試中試到規模化生產的轉化能力;(3)要有自動化控制的思路和實現的能力,特別是對復雜反應工藝和自動化一體化流程設計的能力;(4)要有一個多學科、多專業、協同能力強的團隊。心無旁騖做研發,長期資金、時間投入的積累,逐漸形成同行很難超越的技術壁壘。4、公司布局新能源領域的契機為何?當下進展情況如何?回復:公司為了尋找持續的成長空間,做了很多嘗試。棗莊市委市政府把鋰電作為重點產業來抓,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結合自身工藝研發能力強的優勢,在鋰電材料等領域做了布局。控股子公司豐匯國晟已于2021年9月成立,從事盾構機車電池PACK等業務。磷酸鐵鋰項目目前立項手續、安全預評價、環評批復、節能批復、規劃許可及施工許可證手續已完成,處在設備安裝階段。VC項目目前立項手續、安全預評價、規劃許可及施工許可證手續已完成,環評正公示,處在設備安裝階段。全資子公司泰力達已于2022年3月成立,從事電池PACK。截至目前,豐匯國晟尚未盈利;泰力達尚未形成收入;磷酸鐵鋰項目和VC項目正處于實施階段,亦未形成收入。敬請注意投資風險。5、未來在新能源領域的規劃為何?回復:未來根據現有項目投產后經營及市場情況再行決定。6、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經營情況與下半年的展望回復:根據泰和科技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泰和科技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盈利2.2億元-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9.95%-266.30%。今年下半年,泰和科技會專注經營,努力工作,但是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具有一定不確定性。與經營相關的具體情況敬請關注泰和科技后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