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調研人員參觀了公司的產品展示廳,董事會秘書侯亮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
主營業務和主要產品
經營發展狀況。問答環節1
公司的行業競爭優勢?在水質監測領域,公司具有突出的市場競爭優勢。公司牽頭建設的“水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首批(全國共38家)納入新序列管理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協助環保部門參加了數十次全國性重大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工作或重大活動的監督性監測工作,多次獲得生態環境部專函致謝;承擔了較多的國家及各級環保部門地表水水質監測建設項目,在“十三五”國控地表水監測站建設或改造項目中,力合科技提供儀器數量份額超過40%,并承擔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平臺的軟件開發;積累了豐富的水質監測系統建設
管理
數據應用經驗,在水質監測領域中的技術和品牌得到了廣泛的市場認可。在氣體監測領域,公司是中科院牽頭的“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單位。公司緊跟當前市場需求的熱點問題,實施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著力于技術門檻較高的新賽道。針對空氣污染物源解析監測需求,公司自主研發了顆粒物組分監測及臭氧前驅體組分系統,可實現PM2.5
PM10
VOC等污染物百余項指標的組分監測,通過組分的數據與常規污染物數據進行比較和變化趨勢分析,對污染物具體成分變化及來源進行分析,已在多地取得了較好的應用。同時公司著力開拓城市環境監測咨詢服務
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服務業務,推出了新一代環境監測咨詢服務模式,同步推進智能管控終端
無接觸實驗室智能水質檢測成套裝備的優化
定制工作,采用自動或人工,在線
連續
即時等多方式
多模式的監測和信息化技術,將排污企業
入河湖口
面源風險點等環境風險敏感點,組合納入監測監管方案,獲取支撐政府決策的多維度
準確
可靠
可溯源的數據,應用AI技術
數據模型
可視化表征等先進技術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厘清責任
精準溯源,向相關部門提供專業措施
專題報告。2
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公司將在夯實環境在線監測業務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第三方檢測
環境監測咨詢
環境溯源調查等新業務,持續開展高端需求和整體解決方案營銷,緊抓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技術研發。發展方向概括來說主要有三點:1是從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制造,向先進制造帶動先進檢測服務方向發展,2是從數據生產向數據分析和應用方向發力,挖掘數據價值,3是從水質監測龍頭向水
氣
土及實驗室環境監測/檢測分析全面發展。3
公司的銷售策略?公司緊跟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步伐,抓住行業發展機遇,鞏固了水質監測領域的行業地位和技術優勢,并積極拓展新業務
新市場,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在空氣/煙氣監測方面取得了較多機會,建成了一批示范性項目,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司積極開展高端需求營銷和整體解決方案營銷,著力提升國家及省部級等高端生態環境監測需求方案解決能力。同時,公司業務面持續向地市
縣區
工業園下沉,著力開拓城市環境監測咨詢服務
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服務業務。該類業務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流域
成都泉水河流域
滇池流域及長沙高新區“空氣污染特護期保障”等項目中開展了應用示范,在服務生態環境監管
應用場景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4
公司如何培養和留住人才?公司視人才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公司始終將人才引進
培養
優化配置作為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公司整合各種培訓資源,鼓勵
獎勵參加職稱
技能
學歷提升教育,培育不斷進步
自我革新的學習型組織;優化培訓機制,加強互動交流,對員工進行部門
崗位交叉培訓,鼓勵
獎勵參加技能
學歷提升教育,培養一批具有管理
技術和營銷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繼續優化公司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和員工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氛圍,吸引和留住人才;貫徹以“奮斗者為本”的用人理念,長期堅持奮斗,通過培訓學習
考核獎懲
結對交流
晉級晉升等多種方式激發全員活力,增強公司凝聚力。5
行業發展環境如何?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一系列重大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文件,為我國環境監測設備行業健康
持續
快速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持和政策后盾。此外,“碳達峰”
“碳中和”是當前的熱點問題,引發了碳計量
監測的市場需求。為積極響應碳達峰
碳中和對監測工作提出的新需求,生態環境部提出總的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監測網絡范圍和監測要素基本覆蓋,碳源匯評估技術方法基本成熟,目前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碳監測試點工作方案。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強調要“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政府主導
部門協同
企業履責
社會參與
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格局,建立健全基于現代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實現環境質量
生態質量
污染源監測全覆蓋。提升國家
區域流域海域和地方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
水生態環境
溫室氣體排放等監測短板。加強監測質量監督檢查,確保數據真實
準確
全面。”近期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強化重點區域
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加快推進廢水
廢氣重金屬在線監測技術
設備的研發與應用。建立健全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體系,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涉鉈行業企業分布密集區域下游,依托已建水質自動監測站加裝鉈
銻等特征重金屬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對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集中的工業園區
重點區域及其周邊水
氣
土壤等開展重金屬長期跟蹤監測。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儲備充足,重金屬等特征污染物的在線監測
應急監測應用案例豐富。接下來一段時期,國家及各省份的“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及有關落實《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系列政策預計也將要出臺。綜上,隨著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的啟動,監測機制的完善
監測項目的完備和監測要求的提高,帶動了我國環境監測設備市場需求的增長,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發展機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