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始,柳子恒先生首先對公司的基本情況、業務模式、經營模式、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介紹,隨后蔡勝龍先生介紹了公司產品技術發展路線,尤其在云原生架構領域的研發情況及可適配領域,其后與機構人員進行現場交流。具體情況如下:問題1:公司今年發展較快,未來在此基礎上保持快速增長的驅動力是什么?公司會從以下幾方面保持業務的不斷拓展:1、拓寬客戶類型,在優勢行業的經驗和口碑積累上,進入次頭部或頸部客戶,不斷延展市場深度和廣度;2、立足華南、華東,組建優秀成熟的團隊向華中、西南等經濟較發達區域擴張業務,發掘新的區域增長點;3、吸納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產品的優質團隊,高效補充完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客戶企業以更飽滿豐富的方案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4、提升管理素質和能力,激發人員生產力和團隊組織活力。問題2:宏觀經濟的波動對離散制造業可能造成影響,會不會間接對公司業績造成擾動?公司面向的大型企業客戶每年的IT投入比較平穩,抗風險能力相對中小企業更強,整體而言不太受宏觀經濟影響。從趨勢來看,這些客戶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投入在總收入的占比中越來越高,而且從全要素生產率角度看,數字化系統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生產要素之一,在生產價值中的貢獻越來越顯著,能夠給企業帶來競爭力提升的效果。另外公司業務持續不懈地探索在新領域的發展,布局在更廣泛的行業更能熨平經濟周期的波動。問題3:公司智能制造業務附加值未來增長點體現在哪些地方?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使命感堅定不動搖。公司技術和交付團隊長期在企業客戶的項目現場面對真實需求,貼近一線業務和場景,以快速迭代和應對的方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中能不斷挖掘企業的管理流程、數據貫通、質量運營等方面需要持續優化改進的地方。高質量的服務能創造高質量的價值。往高處看,公司的產品+服務的業務發展模式使得公司成長的空間可以得到更好的釋放,公司可發展路徑的深度能得到更長遠延伸。問題4:公司相對其他大型制造業企業孵化出來的數字化服務公司的優勢在哪里?公司起步相對此類友商而言更早,服務的企業一般相對規模更大更知名,因此能建立起更有實戰案例支撐的大型解決方案,例如公司提出數字化轉型方法論SDTS,把企業零散的需求點聚合起來,并進行整體成熟度的評估,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和節奏,結合行業的共性特點和企業自身特征,推進項目的落地。因此這類的頂層設計和全面規劃在企業的落地,有力增加了公司解決方案的含金量以及對用戶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