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公司情況1、三季度公司經營情況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77%。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4億元。無論是對比國內或是國際的競爭者,公司的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都表現優秀,遠高于行業均值。尤其在行業下行期間,彰顯公司在營銷策劃、制造、裝備研發、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以及團隊管理等,全方位綜合能力的突出。2、產能情況2019年底,公司年化產能為190億只,其中一次性丁腈手套年化產能為50億只;截至目前,公司年化產能為750億只,其中一次性丁腈手套年化產能為450億只,是2019年末一次性丁腈手套年化產能的9倍左右。3、基地分布和規劃就手套業務的生產布局,目前國內已投產的有山東淄博基地、山東青州基地、安徽淮北基地、江西九江基地。境外在越南也有基地規劃,會加快速度推進。4、公司供應鏈穩定,布局上游原材料公司采用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布局上游原材料供應端,還參股了丁腈膠乳廠商。一是從地理位置上,將原材料靠近生產基地,每年能節省大量運輸費用;同時,更短的運輸距離,意味著更短的運輸時間,能更高程度保證丁腈膠乳的優良性能。二是利用公司技術方面的優勢,幫助合營企業投入研發,不斷提高其生產的丁腈膠乳的質量,從而提升手套產品的質量、甚至開發新的細分品類。成本拆分項下,丁腈膠乳是一次性丁腈手套制造成本中最大單項,公司具有成本優勢,能幫助夯實行業龍頭地位。二、Q&A環節Q1:產能擴張計劃A1:未來,除去增加品類,公司還會加大在境外如東南亞地區的產能布局。Q2:目前手套供需情況和價格走勢A2:根據行業報告,2019年,全球一次性手套的市場總需求約5000億只,疫情前市場需求的年化增速超過6%。鑒于一次性丁腈手套的優秀特性及使用感,會持續替代一次性乳膠手套,一次性丁腈手套增速會高于行業增速。本次疫情在多個場景加強了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對人群的教育,也會使群眾衛生意識提升、使用習慣沉淀、行業和政府的戰略儲備采購,從而帶來部分永久性增量。手套價格的下降在疫情結束后是正常現象,但會使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行業集中度會大幅提高。此外,采購模式較疫情前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境外政府也介入了一次性手套等個人防護裝備的采購和戰略儲備。Q3:政府采購有什么區別于疫情前采購主體的特點?A3:政府首要考量是供應商的資質、供應的穩定性、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其次是價格。一旦達成合作,基本都是采購量較為穩定的長期訂單;在行業價格下行趨勢下,鎖定價格通常高于市場價。Q4:公司取得了哪些政府的采購合同?長期訂單在業務量中的占比?A4:不同地區對于醫療器械產品監管規定繁多,牌照資質的申請和維持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新進入者或實力不夠的競爭者就不具備牌照資質。公司取得多項認證,且ESG表現良好產品銷往全球市場時不會因資質等問題受限;且公司產品多元化且質量高、技術水平領先、供應穩定、銷售團隊優秀。境外多國政府采購均由公司接單提供。長期訂單的占比近三分之一。Q5:煤炭價格上漲對于公司成本有無影響?A5:短期內煤炭價格急速上漲,對于采用煤炭供能的企業均有一定影響,但因為公司有煤炭庫存以及近期的政策性調控,煤炭價格已經出現下降,預期未來長期對于成本影響不會太大。Q6:限電對公司生產有無沖擊?A6:截至目前,公司各手套基地的生產并未受到拉閘限電的影響。Q7:對行業格局的預測?中小產能是否出現淘汰出清?A7:一次性PVC手套的差價范圍有限,且主要是國內企業競爭,經過兩個季度的行業洗牌(第三季度全行業虧損),已有部分新增一次性PVC手套產能出清,目前價格回暖企穩。一次性丁腈手套根據質量優劣、銷售渠道、營銷能力的不同,價格差距會較大。疫情初期,公司接單情況受到產能限制,目前公司一次性丁腈手套年化產能已達到疫情前9倍左右,公司會積極維護老客戶及開發、拓展新客戶來消化公司新增產能。手套行業在疫情前有超百家手套廠商,加上疫情中新增的賺快錢的高成本產能,數量會更多。諸多中小廠、老舊產能被淘汰、出清后,預測最后頭部幾家廠商將覆蓋超80%的全球市場。就了解的情況,一些中小廠已經無法盈利、面臨虧損。公司會在保持市場份額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去爭取產品價格,首先是參與市場價格競爭加速行業洗牌、淘汰落后產能。Q8:海運價格對公司有無影響?A8:在貨物運輸方面,公司外銷產品大多采取FOB形式,不承擔海運費用;公司與頭部海運集團簽訂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協議,可以保證對客戶的高水平服務質量。Q9:公司是否會因價格下降或其他廠商擴產而停止擴張計劃?A9: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在行業內有30多年的經驗,經歷了行業多次的變革,對行業認識充分且深刻,極具戰略目光。這個行業本身就有產能擴展和升級的需求,公司不僅成為了行業的技術引領者之一,也提前布局、應對市場變化,比如疫情中實現投產的產能,就是疫情前公司規劃布局的,只是疫情的發生加速了公司原本需要8-9年才能實現的擴張和升級計劃。對行業而言,優質的產能永遠都是稀缺的,公司對于成本控制能力、運營能力、營銷能力、深度整合產業供應鏈的能力,都很有信心。公司后期會加大海外基地的布局,并繼續推動產線的技術升級。A10:公司相比馬來西亞競爭對手的優勢是什么?Q10:馬來西亞制造業普遍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人力資源:①普通勞動力:多使用外勞且其工作條件和人權情況堪憂;尤其受疫情影響,生產運營及擴產均受限;多家企業ESG表現出現問題,部分主流廠商出口美國受限;②中高端人才:制造業的優秀工程師、營銷人員等高素質人才儲備有限,優秀大學生和社會人才匱乏,難以建立強大的研發、營銷和管理團隊。二是生產資源:①馬來西亞工業使用天然氣或生物質,穩態下成本較清潔燃煤高出許多;②化工產業鏈配套較弱,丁腈膠乳等原材料本土供應不足,主要依賴進口,供應鏈安全性存在風險之余,原材料成本也高于中國。勞工不足的問題(包括人權問題)是馬來西亞制造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而美國大型客戶很看重ESG,采購手套時仍會心存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