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1-12-15 | 安靠智電 | 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 | 電話會議 |
參與機構 |
方正證券,甄投資產,重慶信托,東方合盈資管,準錦投資,中融信托,宜信投資,深圳奕歌投資,金元順安基金,華安基金,Credit Suisse,德邦證券,興銀理財,Millennium,trivest-advisors,旦恩資本,領驥資本,樂瑞資產,Regents Cap,chengdu Yi Feng Investment,Splenssay Capital Limited,Fighton,思加資本,天際線投資,深圳豐嶺資本,JK Capital Management Ltd.,HD Capital,PICC,深國投-景林豐收,萬家基金,Golden Nest Capital,榮源鼎豐,新華基金,深圳前海承勢資本,中國人壽資產,中歐瑞博投資,世誠投資,中郵創業基金,Cathay Site,浪石投資,安和投資,云能資本,CICC,金建,上海純達資產,彬元資本,長城財富保險資產,申萬宏源,上海灃楊資產,東方證券,上海途靈資產,Value Partners,CI,上海睿揚投資,上海頂天投資,Haitong International,千合資本,吉富創投,一村資本,上海青灃資產,上海非馬投資,漢橋資本,龍馬資本,西部利得基金,江西彼得明奇資產,北京止于至善投資,承勢資本,深圳市鼎泰資本投資,平安資管,Triumph Capital,凱昇投資,國泰君安,深圳幸福時光私募證券基金,尋常投資,國華興益資產,East Capital,Greenwoods,Rays Capital,石鋒資產,博時基金,Inventio Capital,西藏隆源投資,深圳市東方馬拉松投資,長江自營,深圳睿泉毅信投資,中海基金,聚鳴投資,光大控股(資管),華寶-塔晶-獅王一號,中信聚信資本,前海開源,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浦銀國際,深圳市正向投資,中銀國際,國信證券,六禾投資,江蘇第五公理投資,WT,Invesco,招商證券,中金公司,華商基金,山石基金,上銀基金,中信銀行資管,廣發基金,嘉實基金,Discovering Investment,FountainCap Research & Investment,Dawn Capital,匯添富基金,盈峰資本,匯智國際 |
調研詳情 |
公司介紹:安靠智電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電纜輸電和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兩種地下輸電技術的企業。公司致力于構建以電纜連接件系統、GIL系統和智慧模塊化變電站系統為核心的先鋒輸變電系統,全力服務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全球未來全新能源的超、特高壓電網發展。公司在三大業務領域創造了12項中國第一,7項世界第一,7項世界唯一的科研奇績。公司兩次獲得央視“大國重器”節目深度報道,并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是名副其實的硬科技企業。問答環節:1、GIL成本與傳統電纜相比有何差異,未來是否存在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間?答:以具有可對比性的220kV電纜地下輸電與220kVGIL地下輸電為例,GIL的設備成本大約是電纜的1.3倍,輸電容量是電纜的3倍,生命周期是電纜的1.6倍左右,GIL綜合成本約是電纜造價的40%左右。另外GIL采用金屬封閉的剛性結構,零部件具有阻燃特性,從而能有效避免輸電系統故障時帶來的爆炸、燃燒等危及電網安全的重大事故。安靠智電首創的“三相共箱”GIL比單相GIL成本低30%左右。目前,公司正在對GIL進行技術革新,包括產品的設計、材料的應用、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制作工藝的改進,我們有信心在未來能夠進一步降低GIL的生產成本。2、公司新增的募投項目GIL產線什么時候完工?能增加多少產能?答:公司先前已對GIL產線進行了改造,現有的GIL產線滿負荷年產能可以達到50KM,目前公司的產能全球最大,設備最先進。公司在建的產能為120KM,預計2022年6月左右建成。3、公司GIL預計將擴產120KM,請您談談公司未來需求爆發的驅動力是什么?擴產計劃的支撐點在哪里?答:北京十三五期間已規范梳理、入地各類架空線1400多公里,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強化架空線入地;上海在2023年前完成600公里架空線入地,杭州2020年計劃建設97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在此背景下,政府為盤活土地資源,提升城市形象,架空線入地是大勢所趨,GIL市場需求也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另外,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幅提升和和快充技術迅猛發展,以及5G基站和數據中心快速推進,電網擴容迫在眉睫,大容量的GIL將是解決城市電網擴容的最佳方案。基于以上情況,公司擴產可以更好的推動目前跟蹤項目的落地以及未來訂單的獲取。4、公司GIL競爭格局如何?與競爭對手相比產品有何差異?答:在GIL領域,國內主要有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安靠智電等,國外主要有ABB、西門子、AZZ等少數企業。公司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標桿客戶的長期穩定的運營業績、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和高效服務等四大優勢。1、技術優勢: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兩種地下輸電技術的企業。公司2006年研發500kV電纜連接件系統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產品領先國內同行十余年;2015年研發出的全球唯一的220kV“三相共箱”GIL產品,至今仍未見同行研發出同類產品,“三相共箱”GIL系統至少領先全球6年;2017年取得了全球首個100萬伏GIL的試驗報告,技術優勢明顯;2、具備寧德時代、央企等標桿客戶的長期穩定運營業績的先發優勢:公司220kV“三相共箱”GIL系統,2018年成功應用于專供寧德時代江蘇生產基地的地下輸電線路、2020年全球最長的11.4公里GIL設備應用于中化集團魯西化工、2021年應用于中國綠發集團下屬公司等標桿客戶,先發優勢明顯;3、具備成本優勢。公司涉及輸電線路設計、電力工程施工、電氣設備制造以及運營等全產業鏈,給客戶提供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成本優勢明顯;4、民企精細管理、高效服務。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國極度恐慌的情況下,都保證中化集團魯西化工項目按時完工。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