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安靠智電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電纜輸電和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兩種地下輸電技術的企業。公司致力于構建以電纜連接件系統、GIL系統和智慧模塊化變電站系統為核心的先鋒輸變電系統,全力服務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全球未來全新能源的超、特高壓電網發展。公司在三大業務領域創造了12項中國第一,7項世界第一,7項世界唯一的科研奇績。公司兩次獲得央視“大國重器”節目深度報道,并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是名副其實的硬科技企業。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38億元,同比增長71.12%,實現歸母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24.30%,若扣除股權激勵攤銷2875萬的影響,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47%,相比去年全年利潤增長41%;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27%,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792萬元,同比減少38.42%。公司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標桿客戶的長期穩定的運營業績、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和高效服務等四大優勢。1、技術優勢: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兩種地下輸電技術的企業。公司2006年研發500kV電纜連接件系統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產品領先國內同行11年多;2015年研發出的全球唯一的220kV“三相共安靠智電倉”GIL產品,至今仍未見同行研發出同類產品,“三相共倉”GIL系統至少領先全球6年;2017年取得了全球首個100萬伏GIL的試驗報告,技術優勢明顯;2、具備寧德時代、央企等標桿客戶的長期穩定運營業績的先發優勢:公司220kV“三相共倉”GIL系統,2018年成功應用于專供寧德時代江蘇生產基地的地下輸電線路、2020年全球最長的11.4公里GIL設備應用于中化集團魯西化工、2021年應用于中國綠發集團下屬公司等標桿客戶,先發優勢明顯;3、具備成本優勢。公司涉及輸電線路設計、電力工程施工、電氣設備制造以及運營等全產業鏈,給客戶提供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成本優勢明顯;4、民企精細管理、高效服務。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國極度恐慌的情況下,都保證中化集團魯西化工項目按時完工。問答環節:1、公司第三季度利潤和毛利率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答:造成三季度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三季度毛利較同期降低,主要原因為銷售產品結構變化,2020年三季度完工的11.4kM魯西化工GIL項目合同性質為設備銷售,毛利較高,而今年的GIL系統服務項目包含GIL設備和毛利相對較低的隧道工程等,故影響總體毛利水平;(2)公司第三季度確認股權激勵成本費用950萬元,同時公司為開拓新產品和新市場,市場維護和開發費用較2020年三季度提高;若扣除股權激勵攤銷影響,公司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47%,相比去年全年利潤增長41%;公司目前在手的約7.5億GIL系統服務訂單前三季度確認收入約為1/3,后續公司利潤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大宗原材料漲價對公司業務有多大的影響?答:大宗商品漲價對公司產品毛利潤影響有限,同時會增強GIL安靠智電產品對電纜的競爭優勢。公司GIL系統售價會跟隨原材料價格情況調整,另外鋁等原材成本占GIL產品售價比例較低,隨著GIL訂單增多產能利用率提升,可以部分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不利影響。而GIL的主要競品電纜,銅占總成本達到80%左右,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會削弱電纜的競爭力。3、GIL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答:北京力爭到2023年老城地區架空線全部入地,上海在2023年前完成600公里架空線入地,杭州2020年計劃建設97公里地下綜合管廊。為盤活土地資源,提升城市形象,架空線入地是大勢所趨。另外,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幅提升和和快充技術迅猛發展,以及5G基站和數據中心快速推進,電網擴容迫在眉睫,大容量的GIL將是解決城市電網擴容的最佳方案,據相關券商研究報告測算,GIL設備潛在市場空間已超3000億元,GIL系統服務項目(設計、隧道工程、電氣設備、運維等)總規模超萬億。4、公司未來的GIL訂單規模趨勢怎么樣?答:公司GIL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公司是GIL行業內唯一具備GIL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公司GIL業務已經走過艱難的“從0到1”示范項目階段,開始進入“從1到N”的快速發展階段。公司2016-2019年GIL訂單均為千萬級別示范項目,2020年公司兩個商業化項目金額超3.5億,2021年單項目就達到5.7億,預計公司未來GIL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5、如何根據公司訂單情況判斷公司業績收入?答:近年來公司的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GIL訂單大幅增長。GIL項目收入確認按照施工進度確認,整個施工周期在6-8個月左右,隨著市場對GIL認知提升,公司訂單增多,季度業績不穩定性安靠智電會下降;公司的傳統業務電纜附件這塊每年的利潤保持相對穩定,訂單落地后一般按照交付產品、控制權轉移時確認收入;在智慧模塊化變電站方面,如果是銷售模式,一般按照產品交付、控制權發生轉移時確認收入,如果是租賃模式,一般按照租賃期分期收取租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