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公司企業提供了哪些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場景下的行業應用軟件及全棧式智能解決方案,可否簡單說明一下?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的產品、技術與服務體系分為三大層次。第一層次是以公司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中的中臺能力沉淀形成的通用型或工具型產品,如物聯中臺中的易聯系列網關產品和數據中臺中的智能數據治理平臺等;第二層次是以公司數字智能開放平臺中的能力引擎提供的核心技術支撐,如知識圖譜分析引擎、數字化流程引擎和低代碼可視化引擎,主要用于服務和支撐數據智能應用的構建;第三層次是依托公司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搭建形成的行業性的應用軟件產品和/或解決方案,直接服務于如政府、企業等終端行業用戶。其中主要的應用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有:數字警務場景下的“時空大數據多維融合分析平臺”、“AI警情大數據分析平臺”、“禁毒大數據鷹眼識蹤研判平臺”、“大型活動安保解決方案”;數字政務場景下的“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政務服務中心大數據分析決策平臺”、“視頻聯網共享信創改造解決方案”等等。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可詳見已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第三節“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章節,感謝您的關注。
2.貴公司到底是哪個行業的?今年上半年的發展如何?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致力于用大數據應用及服務構建安全健康的智能社會,在證監會行業分類中屬于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公司聚焦數字警務、數字政務、數字安全和數字產業四大業務領域,為政企行業客戶提供高效完善的全棧式解決方案,服務城市數字化智能治理和企業的數智化升級,助力智能社會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60.0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8.65%,實現凈利潤-247.55萬元,虧損進一步縮窄。2023年,公司將積極把握數字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發展機遇,圍繞年度戰略總目標和十大關鍵任務開展工作,力爭為股東創造良好的業績回報。
3.請問貴公司今后將從哪些方面來提高自身的運營能力?會注重怎樣的領域發展?
答:投資者您好,在運營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將重點圍繞以下幾點工作展開:1)持續貫徹產品化、生態化和全國化的業務發展戰略,圍繞新疆和長三角雙總部耕耘積累公司的核心直客群體,通過生態伙伴拉動全國市場的滲透。同時積極拓寬以數字雙碳為首的新的應用領域,力爭盡快實現業績改善,提升公司整體盈利水平;2)持續加強研發創新能力,打造數據智能應用核心競爭力;3)強化應收賬款回款和清欠工作,保障現金流平穩健康;4)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優化內部制度建設,強化風險管控。
4.貴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126,003.15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請問這主要導致的原因是什么?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12.60萬元,較2021年同期虧損增加,一方面受宏觀環境的影響,公司的驗收項目不及預期,導致毛利較同期減少;另一方面,2021年一季度公司處置參股企業部分股權產生投資收益的對凈利潤影響較大。從全年來看,2022年度公司營業收入17,876.81萬元,較2021年度增加23%,公司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87.34萬元,較2021年度減少虧損28.77%,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在逐步恢復。
5.能否詳細介紹一下貴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未來是否會有規劃進行調整?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始終秉持著成為中國大數據智能應用服務的一流企業的愿景,和“讓大數據說話,使社會更智慧”的企業使命,持續在數字警務、數字政務、數字安全和數字產業四大領域進行業務深耕與布局。近年來,公司發展戰略主線圍繞在數字警務領域的全國化、產品化轉型,并打造以物聯感知、數據治理、知識圖譜引擎、數據可視化能力為核心的技術中臺底座,并將其擴展至更廣闊的數字產業領域,目前在數字產業領域以數字雙碳場景為優先發展目標。公司較為詳細的發展規劃與經營目標可以查閱公司已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
6.能否詳細介紹一下貴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否有進行擴展的想法?該業務占貴公司總收入的比重是多少?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主營業務聚焦數字警務、數字政務、數字安全和數字產業四大領域,堅定自主創新研發,融合智能識別預測、大數據建模、流程再造和智能物聯四大核心技術,打造了熙菱“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熙菱數字智能開放平臺以“雙中臺”(物聯中臺、數據中臺)加“三引擎”(知識圖譜引擎、數字化流程引擎和低代碼可視化引擎)的架構來進行數據智能型應用的構建,為數字政府、數字產業等行業客戶提供高效完善的全棧式解決方案,服務城市數字化智能治理和企業的數智化升級。近年來,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公司憑借業務與現代能源管理系統發展深度契合的優勢,依托自身數字化技術積累和經驗儲備,大力培育以數字能碳為首的創新數字產業應用場景,推出了“熙菱數智能碳解決方案體系”,聚焦區域重點目標監管,園企減碳提質,為政府部門、重點園區及重點企業的N類應用場景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能源監管。該業務目前處于應用場景的燈塔客戶和樣板項目的推廣建設階段,請投資者持續關注公司的相關公告,感謝您的關注。
7.請問貴公司在緊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在緊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力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建立“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在五屆上海進博會、北京冬奧會、杭州G20峰會等多個國家級任務提供科技保障;著眼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體系,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產業創新研究院和技術中心,主導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地方標準10余項,擁有百余項專利及知識產權;2)充分把握國家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戰略,深刻領會“雙碳”戰略重大意義,加大在產業大數據監測與分析、數字能源、數字雙碳、社會治理等領域研發與開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3)圍繞落實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充分把握西部大開發、區域協調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耕新疆,輻射全國,建立新疆、上海雙總部,華北、西北、西南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整體布局;4)服務國家安全和信創戰略,支撐中國數字安全產業創新發展的源頭技術供給,獲信創認證10余項,公司的數字安全產品與服務廣泛應用于企事業單位和關鍵行業。
8.貴公司是否預測未來發展會遭遇哪些風險與挑戰?是否做好應對準備?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是否會加強公司承受銷售下降打擊的能力?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預測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主要有:宏觀經濟與市場波動風險、軟件產品的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新行業市場拓展風險以及應收賬款占比較高且回款周期較長的風險等,針對這些風險,公司均做好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面對銷售下降的風險,公司在聚焦主業的同時已布局新的業務增長點并落地推廣實施,與現有客戶、技術和產品充分發揮協同效應,通過生態伙伴拉動全國市場以及創新業務的滲透;另一方面,強化組織運營能力建設,加強應收賬款回款管理,不斷提高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現金流能力。關于公司可能面對的風險及應對措施,可以查閱已發布的《2022年度報告》,感謝您的關注。
9.請問貴公司屬不屬于AI智能范疇?最近有沒有機構過來調研?業績如何止住下滑頹勢?謝謝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屬于AI智能范疇,AI在熙菱的產品和業務體系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三方面:1)熙菱的多維大數據融合分析產品中涉及人臉識別、車輛識別、人體識別等相關AI技術;2)熙菱的禁毒大數據分析、智能警情等產品中涉及使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算法為業務應用構建知識圖譜和核心模型算法;3)熙菱的數據治理易圖和數據中臺易數均有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實現數據的識別、自動化處理和推薦。公司目前在聚焦主業的同時已布局新的業務增長點并落地推廣實施,與現有客戶、技術和產品充分發揮協同效應,通過生態伙伴拉動全國市場以及創新業務的滲透;另一方面,強化組織運營能力建設,加強應收賬款回款管理,不斷提高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現金流能力。感謝您的關注。
10.貴公司在數字能源領域如何定位?在為“城市雙碳”解決方案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在數字能源領域定位于城市數智能碳管理服務商,在這個目標下,公司提供的業務組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面向政府側,提供能碳智慧監測管控服務,實時監測能源數據,精準核算碳排放和碳減排,科學界定各領域主體的碳排放與碳減排貢獻,全面摸清各領域主體的能碳家底;2)面向企業側,助力企業深化節能降耗減排目標。集成用能企業與區域內新能源大數據,界定各主體碳排放及碳減排貢獻,精準描繪企業能碳畫像。企業通過能碳檢測監管平臺及綜合能碳應用,與政府形成政企協同綠色發展工作機制,精準找出節能減排點,并借助綠色碳金融,進行整治提升、低碳改造,持續減排,完成能碳管控任務。
11.請問貴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創新費用的占比是多少?創收收益如何?是否會進行新的調整?
答:投資者您好,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1,690.82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9.46%,2022年度公司新增了2項發明專利授權,3項發明專利申請,8項軟件著作權以及2項軟件產品登記證書,推出了“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公司目前主要業務都圍繞公司的數字智能開放平臺和軟件產品體系展開。2023年,公司將積極把握數字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聚力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持續推進數字警務、數字政務、數字安全、數字產業四大戰略業務。
12.貴公司在智能識別預測、大數據建模、流程再造、智能物聯4大核心科技為支撐的“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創建了哪些支撐點?
答:投資者您好,公司正在打造的“蓋婭”數字智能開放平臺主要為政企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了以下支撐:1)物聯網復雜網絡適應和數據采集;2)行業數字化場景數據中臺和知識圖譜的構建;3)行業數字化中的快速流程重塑;4)輔助決策和運行分析的駕駛艙快速搭建能力。
13.能否簡單說明一下公司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對此如何評價?
答:尊敬的投資者您好,2021年公司實際收到的募集資金凈額為28,777.68萬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將其中9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剩余資金及其產生的收益均在募集資金專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