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介紹一下公司2022年度財務和經營情況?
A: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18.05億元,同比增長20.21%,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41.84%,扣非歸母凈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41.69%。
分板塊來看,試驗設備營收6.12億元,同比增長15.11%,毛利率為33.77%;環境可靠性試驗服務營收22年收入8.4億元,同比增長27.93%,毛利率為56.94%;集成電路驗證與分析服務營收22年整體收入2.51億元,同比增長14.67%,毛利率為57.07%。
Q:公司近幾年的產能擴充情況?
A:2022年擴大了設備的生產場地,前期擴產的蘇州、西安、青島、成都等規模以上的實驗室已經開始陸續釋放產能。此外在瀘州、綿陽等地設立專項實驗室,細化網點布局,2023年公司會持續產能投放,并完善新能源汽車、EMC、宇航、無線通訊以及半導體檢測的能力。
Q:設備端公司有新的產能投產,后幾年的彈性如何?
A:公司會繼續擴充產能,因為之前產能已經比較吃緊,隨著設備越來越大,占用的場地也會越大,公司需要與之適應。
Q:公司未來幾年實驗室的布局思路,以及公司投入資本開支的節奏如何?
A:環試方面會繼續擴充中心實驗室的產能,并以中心實驗室為支點補充專項實驗室,把實驗室網絡織的更密。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作為重要的募投項目,會在一兩年之內去投建。資本開支會根據年度或平時的需要來做調整,近兩年將維持較高的資本開支。
Q:新能源汽車試驗現在主要在廣州、重慶和蘇州三個地方嗎?
A:目前以三個點為主,蘇州目前是能力最全的,重慶要建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中心的分點,廣州實驗室和東莞實驗室很大一塊業務是做新能源汽車檢測的。
Q:新能源汽車的客戶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廠商都涵蓋在內嗎?
A:基本是的。
Q:市場上有人擔心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對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檢測業務有影響嗎?
A:新能源汽車我們做的以研發端為主,不論汽車產能或者行業格局變化,有兩個總體趨勢不變:一是新車型推出,二是性能改善技術更新迭代,所以對公司試驗服務的需求還是不斷增加的。
Q:成都實驗室2022年受到了限電和疫情影響,現在搬到新的場地,產能大幅度提升,2023年增速會更加明顯?
A:成都實驗室2022年除了限電和疫情影響,還有場地影響,2023年1月搬到新場地,所以增速要求比較高。
Q:上海宜特2022年凈利潤率下降的原因?
A:受疫情的影響,產能利用率沒有跟上。
Q:公司是否承接衛星制造類公司的檢測業務?
A:公司在蘇州和北京成立宇航產品檢測實驗室,當時覺得民用衛星或者說航天產品會越來越多。這兩年收入不錯,北京實驗室還要擴產。
Q:從下游看,船舶業務22年占比提升三個點以上,收入增長160%,船舶業務是不是青島實驗室做的比較多,這塊增長的需求來源是什么?
A:近幾年船舶的可靠性試驗量增加。青島實驗室營收增速最快但收入占比不是最高的,蘇州和武漢實驗室船舶業務的比例比較高。
Q:環試服務單價未來會否有提升趨勢?
A:從實驗室設備端可以看出,市場對大噸位設備、綜合類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客戶為例,從零件到部件再到整機/車試驗,需求變化明顯,價格也會隨之變化。
Q:公司未來3-5年是否會把如新能源汽車電池、電磁兼容等在全國范圍內做成專業檢測機構鋪開?
A:新能源汽車和電磁兼容是兩個維度,新能源汽車是按照客戶行業劃分的,目前公司定位主要是長三角、廣東、重慶。電磁兼容其實是環試服務的一個專業,目前公司主要的實驗室都增加了該項能力。
Q:結構性來看,公司未來兩三年行業投入的方向會不會有新的變化?
A:會根據需求及時調整。